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12173900000046

第46章 男科杂病 (11)

第7章 男科杂病 (11)

西医认为,本病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多来自于鼻腔脓性分泌物中。脓疱疮、疖病和其他处毛囊炎的脓液也可引起须疮。不良的拔鼻毛习惯和用被污染的剃刀刮脸剃须,也能招致本病的发生。引起须疮的原因,可能不单纯是由于化脓菌的感染,个人的体质因素也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往往对葡萄球菌有特殊的敏感性,正常时葡萄球菌不能穿过毛囊口进入毛囊深部,须疮患者则可穿过毛囊口到达毛囊深部而发病。对治愈的须疮患者注射葡萄球菌疫苗,可引起须部毛囊性红斑反应。本病患者中的多数人有皮脂溢出。室内工作者较户外工作者更易患本病。疲劳及精神紧张可能会促使须疮复发。

【临床表现】

须疮发生在胡须部位,多见于上唇与鼻之间以及颏部,一般呈粟米样丘疹及针尖或绿豆大小脓疱,中央有须发穿过,皮疹间皮肤可潮红肿胀。脓疱擦破后结痂。皮疹常反复出现,皮损日久融合成片,严重可引起结膜炎、睑缘炎,并可累及眉毛、睫毛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燕窝疮,此症生于下颏,俗名羊须子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湿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外科证治全书》说:“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红热微痒痛,破津黄水,颇似黄水疮。”此病发生于男性胡须部位,自觉瘙痒烧灼疼痛,皮损为脓疱或炎性丘疹。反复发作,无明显全身症状。

1. 热毒夹湿型 皮疹为小脓疱或红色小丘疹,自觉轻度瘙痒。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可有口干、口苦不适。

2. 血瘀型 皮疹暗红,自觉轻度疼痛,患者烦躁或胸部胀满疼痛。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舌质暗红或紫红,舌尖有瘀斑,舌苔少,脉弦涩。

3. 气血两虚型 皮疹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4. 肾阴虚型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伴有烦躁不安,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若伴有继发性感染者,血中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或见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热,全身出现不适症状。

【名医验案】

欧阳恒诊治经验

例1 李某,男性,40岁。1997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口唇周围出现明显红色丘疹及脓疱两个月。患者于两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上胡须处起红色丘疹,米粒至绿豆大小,逐渐增多,伴瘙痒,灼痛,并引起上唇部红肿,1周左右形成脓疱,脓液黏稠呈淡黄色,溃破后皮疹可部分消退,但仍不断发生新的皮疹,并逐渐破及下唇。曾在当地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天,1周后因效果不佳改用头孢唑啉6g/天及氟美松20mg/天静脉滴注,1周后皮疹明显好转,氟美松每日减量2mg,减至每日4mg时皮疹再度复发并加重,遂住院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74mmHg,一般情况良好,营养中等,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皮肤科情况:鼻唇间皮肤潮红肿胀,界限不清,表面散在多发性以毛囊为中心的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丘疱疹及脓疱,部分脓疱破溃,脓液淡黄色伴结痂。下唇可见少许类似皮疹,但无红斑、肿胀。入院后查血红蛋白160g/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2%。尿常规、粪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上唇部脓疱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检查阳性,培养白色念珠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内服方:防风10g,石膏15g,山楂10g,藿香10g,升麻10g,黄连5g,当归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木通7g,桑叶15g,土茯苓30g,金银花30g,甘草10g。外用清洗局部脓疱湿烂面,六神丸研末,麻油调涂。4月30日二诊:内服药已进服10剂,外换药每日1次,见脓痂大部分脱落,露出淡红色皮肤。

王周法诊治经验

例2 杨某,男,42岁。2003年5月3日就诊。

患者颈部有3个绿豆大小的丘疹,3个如粟米大的丘疹。患处发痒、灼痛5天,纳寐可,二便调,无寒热等症状,舌质红,苔微黄,脉缓。用生理盐水将疮面洗净,擦干后敷以杉芽二黄膏,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嘱禁食煎炸辛热之品,敷药3天,患处痒痛灼热大减,第4天脓尽,治6天痊愈。

第十七节 男性型秃发

男性型秃发又名早秃,也称男式脱发、家族性秃发、寻常秃发,是指于青壮年时期头发过早地逐渐脱落。此病多出现于20~30岁的成年男性,常从前发缘向后脱落,或头顶部头发稀薄直至除发缘外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也有人从头顶部开始秃发,脱发区皮肤光亮,头发脱落的速度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持续多年。本病在白种人中发生率较高,而我国发病率明显较低。据上海1976年调查,早秃的发病率为0.63%。

【病因病机】

《外科证治全书》云:“头发干枯,成片脱落,由血燥有风所致。”脱发与血虚有关,血气虚则正气虚,肾气虚则毛发脱落。《医林改错》云:“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瘀血阻滞,血不能荣养头发,故脱发。

现代医学认为,遗传因素和血液中有较高水平的雄激素是引起本病的两个重要因素。男性在青春期前不发生早秃,但用睾酮长期治疗者可发生早秃,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早秃者的胡须、阴毛和腋毛不脱落。研究发现,初期受累的毛囊有5-(-二氢睾酮积聚,它可能抑制毛囊代谢。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已证实其与早秃无因果关系。另外,局部因素如帽子太紧、夜间戴压发帽、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头等均非主要因素。早秃病人最早可察觉的变化是毛囊结缔组织中毛板鞘的下部出现变性,伴血管周围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变小,终于被毳毛所代替,最后许多毳毛、毛囊消失,毛囊逐渐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纤维样结缔组织。最后脱发区的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百分比增高,其毛发松动易掉,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黏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酶的活性一般正常。

【临床表现】

男式脱发主要发生于顶额部、发前缘尤其额部两侧发际表现为发际线向后退,因而前额变高,尤以两鬓角明显,向上向后延伸。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头顶部变成一片光秃,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剩余的发缘。脱发处头皮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微痒。不同病人的脱发形式及脱发速度不同,但大多病程缓慢,可伴有脂溢性皮炎或皮脂溢出。有的较轻病人仅表现为两鬓角处脱发,头顶部毛发稀疏。

【辅助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名医验案】

禤国维诊治经验

例1 吕某,男,29岁。1996年2月25日初诊。

头发稀疏脱落9年。患者于3年前始感发脱落较甚,伴头发出油、头皮屑多,时有痒感。症尤以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时自觉头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夜尿多为主。诊查:前额及颞部两侧毛发已大部分脱落,前发际线向后退移,前额变高。头顶毛发稀疏,纤细,软弱,干枯,变短。脱发区头皮发亮如镜,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肝肾亏虚,湿热熏蒸。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处方:蒲公英30g,积雪草15g,桑叶10g,玄参20g,生地黄20g,丹参20g,牡丹皮20g,女贞子15g,白花蛇舌草20g,茵陈15g,侧柏叶15g,蔓荆子15g。外搽祛汁生发酊,另加溢皮炎外洗液外洗。

二诊:服上方1个月,头发脱发区已明显减少,瘙痒、油腻感减轻,头部烘热感消失,睡眠尚可,惟腰膝酸软,夜尿多仍存。上方减蔓荆子,茵陈,白花蛇舌草,加桑寄生15g,山茱萸10g,金樱子15g,制何首乌15g。

三诊:服上方1个月,头发脱落已不明显,瘙痒、油腻感消失,腰膝酸软,夜尿多已改善,头顶部及发际线见大量毳毛生长,守上方继续服两个月,毳毛已长至2cm,嘱服益发系列口服液以调理善后,半年后复查,其头发已达到美观的效果。

瞿幸诊治经验

例2 某男,20岁。

主诉:脱发1年半。有家族遗传史,头皮出油多,瘙痒脱屑,伴便秘。检查:头顶部发较稀,两鬓角上推,头发油腻,头屑多。拔发试验:7~8根/次,舌质红苔淡黄,脉弦细。诊断为男性型脱发,辨证属阴虚湿热。治疗以清热除湿,滋阴通窍为法。处方:羌活10g,黄芩10g,苦参10g,陈皮10g,茵陈15g,生何首乌10g,川芎10g,侧柏叶10g,石菖蒲10g,草决明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每日1剂。早晚交替涂搽辛花酊、头皮酊。上方加减治疗两个月,脱发减少,头皮出油及脱屑减轻,拔发试验:0~1根/次。改服中成药芩栀苦参丸合乌地生发丸。再服两个月,头发已不显稀疏。

例3 某男,1岁8个月。

出生时头发正常,6个月后头发、眉毛均脱落,无新发生长。曾在当地医科大学化验IgA降低,平时多汗。检查:头发、眉毛全部脱落,舌质淡苔白。诊断为普秃,辨证属肾精亏虚,卫气不足。治以益气固表,益肾生发。处方:生黄芪3g,炒白术3g,防风2g,女贞子3g,墨旱莲3g,菟丝子3g,枸杞子3g,大枣3g。每日1剂,水煎服。交替外涂辛花酊、补骨脂酊,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头发、眉毛全部长出,体质健壮。

第十八节 股癣

股癣,又称之为“阴癣”,首见于《外科寿世方》,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常发生于股部、会阴甚至肛门。此病日久蔓延,不易根除。潮湿、炎热的环境会加重病情。西医一般用灰黄霉素、酮康唑等治疗,但停药后易复发,还有肝损害、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有些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对皮肤的刺激小,适合于临床应用。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湿热化虫,郁于肌肤而发。亦可因股内多汗潮湿,内裤污染,不勤洗涤,湿热生虫或接触染虫所致。《疡医大全》曰:“阴癣生在下半身,治之最难,多属寒湿,总之血分受病,以致皮肤不和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股部真菌感染所致,真菌种类有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主要表现为阴囊对侧的大腿皮肤,一侧或两侧瘙痒甚至溃烂,可扩展至会阴及肛门周围、阴囊、阴茎根部。起初患处出现小片红斑或红色斑丘疹,其上有脱屑,逐步向四周蔓延扩散,边缘清楚,中央部位常因自愈而平坦,或有色素沉着或脱屑,周围丘疹、水疱结痂形成堤状。损害部位可扩大,相互融合,严重时呈地图状。反复发作,皮肤浸润性增厚,苔藓化。本病夏季较冬季严重。

【辅助检查】

实验室真菌学检查为阳性。

【名医验案】

宋友林诊治经验

例1 朱某,男,50岁。1998年8月初就诊。

自述臀部及周围皮肤瘙痒10余年。初期皮肤发生不少丘疹,甚痒,不断搔抓,皮肤开始溃破,甚至渗液糜烂,皮肤呈暗红色,有灼痛。曾住某医院诊治,先后用灰黄霉素癣药水、克霉唑软膏、复方土槿皮酊剂等外涂,治疗后症状改善,无瘙痒。但过几个月后,皮肤又出现瘙痒及溃破,甚至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几年来屡治屡发,经久不愈。现查体:大腿内侧腹股沟附近可见有4cm左右之圆形斑块,色暗红,边缘清楚,微微隆起,中央平坦,其状如钱,斑块周围及臀部有淡红色丘疹,由于搔抓,现已轻度溃破。真菌检查及培养阳性,诊断为“股癣”。用博落回酊剂,予以外搽治疗。酊剂制备:博落回根30g,苦参15g,百部15g,60%的乙醇100ml,浸于容器中7天,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后,置于玻璃容器中密封备用。治疗方法:用药棉蘸取少许酊剂搽于患处,每日3~4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3~6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瘙痒消除,皮肤斑块、丘疹体征随之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搽用两个疗程。真菌检查及培养阴性,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诸病源候论》云:“癣病之状,皮肤隐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里生虫,搔之有计。此由风湿邪气容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博,则血气痞涩,发此疾也。”癣是由风湿热邪郁于肌表,熏蒸肌肤、皮毛,腠理疏松,卫外功能降低,被“虫”侵蚀而为病,“虫”,现代医学可理解为真菌感染。博落回,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痹痛,阴道滴虫,顽癣等。苦参苦寒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用于荨麻疹、皮炎、体癣等病症。诸药合用,清热解毒,祛风杀虫,现代药理也证明其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王富春诊治经验

例2 徐某,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