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进取、循规蹈矩和懒惰会让我们的工作停在原点,放弃拼搏、奋斗,固守现有的成就。可是世界一直在变,你不变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地改变,才会进步,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约翰·弗斯特认为,天才就是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激发自己的潜能。波思则认为,天才就是耐心。
强项是靠勤奋来获取的,而不是天才的产物。事实上,真正伟大的人只相信常人的智慧与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么天才。一位大学校长就认为,天才就是不断努力的结果。
拉小提琴看起来十分简单,但要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你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去反复练习。有一个年轻人曾问卡笛尼学拉小提琴要多长时间,卡笛尼回答道:“每天12个小时,连续坚持12年。”
一名芭蕾舞演员要练就一身绝技,不知道要流下多少汗水、饱尝多少苦头,一招一式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当芭蕾舞演员泰祺妮准备她的夜晚演出之前,往往得先接受她父亲两个小时的严训。等到歇下来时已是筋疲力尽,有时甚至到了完全失去知觉的地步。她想躺下,但不能脱光衣服,只能用海绵擦洗一下,借以恢复精力。舞台上她那轻灵如飞的舞步,往往令人心旷神怡,但舞台下她的勤奋耕耘却是平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的酸甜苦辣,泰祺妮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似乎有更深刻的体会。
勤奋是工作中的必备品质,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我们也许需要一些技巧。如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计划书,想好每天、每月应该做的事,应该学习的东西。每天执行这个计划,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迎接新的挑战,你的工作就会变得出色。
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勤奋地学习,才会有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才能让工作更加精彩。
事物都有两面性,懒惰也一样。当懒惰让我们止步不前,我们可以用勤奋来抵抗懒惰。但如果工作实在是太累,我们也可以用暂时的“懒惰”让自己放松一下,劳逸结合,有效地分配时间,能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二战爆发时,丘吉尔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却还能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年复一年地指挥大英帝国作战。这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的秘诀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他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每天早晨八点起床,在床上工作到十一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在晚上八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还要再上床去睡两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工作到后半夜。
约翰·洛克菲勒也创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个人财富,同时还活到九十八岁。他如何做到这点的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安静地休息,因为在他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的电话,他也不接。
持续在高压状态中生活,容易使我们感到疲倦,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这时我们不妨休息一下,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让绷紧的神经得到缓解。有时暂时地放下工作,短暂休息一会儿,能让我们重新获得奋斗的激情和能量。
美国陆军曾经进行过好几次实验,证明年轻人们如果每一小时都休息十分钟,他们行军的速度就会加快,行军时间也更持久,所以陆军强迫他们这样做。
其实你的心脏也和美国陆军一样的聪明。心脏每天压出流过你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火车车厢;每24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量也足够把20吨的煤铲上一个30尺高的平台。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而且持续60年、70年、80年甚至更久。你的心脏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哈佛医院的沃尔特·加农博士解释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的心脏整天跳动不休。事实上,心脏在每一次收缩之后,会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70次的时候,一天24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15个小时。”
这就是心脏耐力持久的原因。在那本名叫《为什么要疲倦》的书里,丹尼尔说:“休息并不是完全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暂时的“懒惰”,是为了更加努力地工作,让事业更加成功。
勤奋、努力的人往往能收获丰厚的果实,懒惰的人只能接受平庸、无趣的生活。拒绝懒惰,让我们成为工作中的佼佼者,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的辉煌。
拒绝不良心态,是拥有完美心态的第一步。那么,我们怎样用积极、良好的心态为我们的工作服务呢?答案就在下文中。
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冯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