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好才能工作好
12177900000003

第3章 自卑:毁掉工作的慢性病

当我们面对实力强劲的谈判对手,当我们面对能力优秀的同事,当我们面对强大的考核压力,当我们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会自动抗拒外界的影响,让我们拒绝和陌生的环境接触、融合,从而在公司中显得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自我保护,即自卑,它会让我们对工作失去热情。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惯自怜自艾、自我批判,他们最常说的是“我身材难看”、“我能力太差”、“我总是做错事”……他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自己所谓的缺点上,并且自轻自贱,这是自卑心理在起作用。

从性格方面讲,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性格懦弱。这种人对于别人的误解与责难总是习惯妥协、沉默和忍受。自卑者在交往活动中缺乏自信,想象失败的体验比成功多。自卑是影响交流的严重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一个人走向群体,与其他人沟通。

一位大学生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任教,和他一同毕业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大城市。他们有的在事业单位,有的在大企业,有的投身商海,他觉得哪个都比自己有出息,只有自己好似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他越是觉得不公平,心态就越不平和,内心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他不再愿意与同学或朋友见面,不参加公开的社交活动。为了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寄希望于报考研究生,并将此看作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交织的心理让他无法平静。他感觉一翻开书就头疼,一个英语单词记不住两分钟,读完一篇文章,头脑仍是一片空白。最后连一些学过的知识也忘记了。他开始憎恶自己,憎恶让他无法安心读书的环境。几次失败以后他放弃努力,荒废了学业,当年的同学再遇到他,他已因过度酗酒而让人认不出来了。

故事中的青年就是因为陷入自卑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所以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其实自卑是一种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我贬低的消极心理。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他们就像一颗脆弱的小树苗一样,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

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特别明显的缺陷,而是不能敞开心胸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弱点放大,以至于失去战胜弱点的勇气,从而自惭形秽,心灵笼罩着永不消散的愁云。

有一位哲人,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助手,因为他的助手不但平时对工作尽心尽力,而且也具备出众的能力。这一天,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这个人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我找了好久,直到目前我还未找到,你能帮我发掘一位吗?”

助手听了哲人的请求,诚恳而顺从地说道:“当然可以,请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从此以后,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四处寻找承传者,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哲人打发走了。助手觉得自己很没用,连哲人最后的请求都不能完成,他感到很难过。有一天,病入膏肓的哲人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听到这样的话,助手更加惭愧了,他竭尽全力地寻找了半年,可半年之后,哲人眼看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悔恨地对哲人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唉!”哲人看着助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啊!”哲人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沉重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才把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运用自己的潜能……”

话没说完,哲人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位助手听后非常后悔,传承哲人的学识是他一生的梦想,这个机会曾经离自己那样近,却因自己的不自信而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假如那位助手不那么自卑,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但人生没有假如,当大好的人生机遇出现在眼前时,自卑者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抓住它,于是他们踌躇不前,不敢奋力一搏,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消失。

未战心先怯的心态只会让你贻误战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多人明明可以抓住机会,却总在观望中渐渐远离机会,等到事过之后,又陷入不断的自责中,于是更加自卑。更重要的是,自卑情结会造成人格和心理的卑怯,不敢面对挑战,不敢以如火的激情拥抱生命,而是卑怯地自怨自艾。久而久之,积“卑”成“病”,就会失去必要的雄心和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