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追求完美的业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甚至为它痴迷,所有的困难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当工作中出现不完美时,我们也应该放松心情,区别对待,不要过分为难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追求完美,希望结交很多朋友,希望可以有好的学历,希望未来的另一半可以和自己拥有共同的梦想。这都是一些美好的想法,我们会尽力去实现它,但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小问题,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
《威尔·罗杰斯传记》的作者荷马·克洛伊在写关于罗杰斯的电影剧本的时候,经常住在加州杉塔·蒙尼卡罗杰斯的农场里。克洛伊先生说,有一次当他去看罗杰斯的时候,罗杰斯突然想要一把大刀——一种外形丑陋、杀伤力很强的南美大刀。
罗杰斯太太不了解她的丈夫为什么要这件东西,她的第一反应是劝他不要去买。她想,如果罗杰斯有了这么一把大刀,他想要拿它做什么呢?可能只是看一两眼就把它搁到一边了吧。
仔细考虑后,罗杰斯太太决定迁就罗杰斯。她甚至还走了一段很远的路来到城里,亲自为他买回了那把大刀。这使得罗杰斯高兴得就像是要过圣诞节的小孩。
在罗杰斯心爱的牧场里,有一片长满了多刺灌木的矮树丛。有了大刀后,他经常带着这把大刀,在这片矮树丛里砍伐几个小时,清理出可供马匹和行人通行的小路,在那里大砍特砍成为了罗杰斯放松自己的自我消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回家了,全身流着汗,而他的困难解决了,他的牧场也更漂亮了。
他时常说,那把大刀是他收到的最好礼物之一。罗杰斯太太想起那段往事,总是感到非常欣慰。
丑陋、凶狠的大刀在罗杰斯太太看来是不友好、不完美的,可是丈夫喜欢,自己也只能去买。可是丈夫用大刀,将牧场变得完美起来。可见,生活中看似不完美的东西,也能带来真正的完美。
当工作中遇到不完美时不要担心害怕,更不要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要正确地理解完美,包括学会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二十年前,我是一个杞人忧天的大学生,常常稍一受挫便闷闷不乐,焦虑得无法入眠。想起做过的事,便后悔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方法;想起出了口的话,便后悔说得不够恰当。
“有一天,我们全班的同学聚集到科学实验室,波尔·布朗特威博士早已在那里等候。他的桌上放了一杯牛奶。当我们坐下来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那杯牛奶上,心里估摸着那杯牛奶和卫生学有什么关系。这时博士突然站了起来,打翻了牛奶。他叫我们过来仔细观察杯子的碎片:‘仔细地看啊!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牛奶已经打翻了,就算你再怎么懊恼,也不可能再收回来。也许你们会想“刚才小心点不就得了”,但已经迟了,所以我们只好把牛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对未来从长计议。”
人总是会很容易地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如果不这么自我安慰的话,如何去面对他人?但在深层的思维里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就好了。”如果你还不相信,请你再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想得出来的话,那你一定是一直耿耿于怀,并没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是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真正做到放下烦恼,翻开新一页并不那么容易。其实工作如同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一旦从事一项工作,就应当接受它的全部,并使自己在工作中寻找并创造乐趣。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的六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牧师请求:“先生,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没钱。我们快中学毕业了,有一定的学识,您肯教教我们吗?”
这位牧师答应教这六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又暗自思忖:“一定还会有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他们想学习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
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要花一百五十万美元。于是他开始为筹建大学募捐。
牧师四处奔走,在各地演讲了五年,恳求大家为出身贫穷但有志于学习的年轻人捐钱。出乎他意料的是,五年的辛苦筹募得到的钱还不足一千美元。
牧师深感悲伤,情绪低落。当他去教堂准备下礼拜的演说词时,他发现教堂周围的草枯黄得东倒西歪,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的教堂周围的草呢?”
园丁抬起头来望着牧师回答说:“噢,我猜想你觉得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的草进行比较的缘故。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园丁的一席话使牧师恍然大悟。他跑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他在演讲稿中指出:我们大家往往是让时间在等待和观望中白白流逝,却没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牧师只看到了生活中不完美、不顺利的一面,在困难面前开始动摇了。而园丁的一句话,让他意识到完美和不完美可以相互转换,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它。
牧师的愿望是美好的,他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完美,但当目标注定无法实现时,他变得悲观、失望。其实追求完美只是我们的一个信念,有些事只要我们尽力了,就不应该心存遗憾。璞玉有瑕疵,人们依然看重它的价值;玫瑰花有刺,人们依然喜欢它的芳香。所以,让我们接受小小的不完美,争取早日达到工作中相对完美的平衡。
“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卓越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
—劳伦斯·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