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23)
11.艾叶扁豆花蛋艾叶、扁豆花各15克,鸡蛋2个。将艾叶、扁豆花、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5~10分钟,食蛋饮汤,每日1剂。可温肾利湿,化痰健脾,适用于脾肾亏虚,水湿内停之痰多不孕症。
12.二花艾楂酒红花、玫瑰花各10克,艾叶、山楂各30克,当归10克,白酒500克,冰糖适量。诸药布包,浸入白酒中,每日摇动数次,连续7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0~30毫升,连续2~3个月。可活血化瘀,疏肝调经,适用于肝郁气滞之女子不孕症。
13.艾叶粥艾叶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艾叶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出血,下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
儿科疾病应用中草药知识
一、丁香外敷治儿疝
疝气,包括腹股沟疝斜疝、直疝、脐疝、****鞘膜积液水疝等,为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若采用中药丁香外敷,有明显疗效,介绍如下。
1.脐疝丁香3克,白胡椒12粒,吴茱萸、苍术各12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3~4克,麻油调糊,外敷于脐疝上,覆盖敷料,用绷带固定,1~2天换药1次,局部过敏者可间隔1~2日再用,直到痊愈。
2.斜疝母丁香适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填满脐窝,敷料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一般4~6次即可见效。
3.****鞘膜积液水疝母丁香40克,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克,置于患儿肚脐中,外盖敷料,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间隔5~7天再行下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小儿疝气多为先天不足,肾阳亏虚,或护理不周,外邪侵袭所为,丁香性味辛温,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益肾助阳,故对小儿疝气疗效甚佳,若外敷同时取本品2~5克水煎服,疗效更佳。
二、腊月雪水可治小儿暑痱
痱子是小儿夏季常见、多发病,好发于头颈、躯干等部位,呈针头大小浅表型,密集的小水疱,小脓疱,刺痛瘙痒,有烧灼感。若过度搔抓,表皮破损,治疗不及时易感染,形成脓皮病。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李时珍经方腊月雪水治疗小儿暑痱有明显疗效,介绍如下。
取腊月里刚下的洁净雪装入小玻璃瓶内,密封贮存,使其自然溶化,夏季里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汁即可使用。若有条件者,也可放入冰箱中贮存。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腊月雪水外涂患处,连擦数遍,每日数次,连续2~3天。
夏季气候炎热,暑湿侵袭,暑湿交阻,熏蒸肌肤,闭阻毛窍,从而形成暑痱,当以清热解暑,凉血消肿为治,《本草纲目》云“腊雪水,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抹痱尤良”,故外用治疗小儿暑痱疗效甚佳。本法取材方便,副作用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三、佩香袋,祛病害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布包后佩带于身上,通过药物挥发时的芳香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对局部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中药药袋疗法,又称香袋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研究表明,佩药袋可以提高人体上呼吸道分泌物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而免疫球蛋白A对病原微生物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从而维护人体健康。香袋疗法尤适用于小儿,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身负担,现介绍几则香袋方,供选用。
1高良姜、青陈皮、荜茇、苍术、薄荷、川椒各等量,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佩带于胸前。每月1剂,1个月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温中行气,健脾消积,适用于小儿厌食。
2党参、防风、白芷、黄芪、苍术、白术各等量,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扎紧,佩带于胸腹处。每月贴敷1~2次,每次贴敷1周左右。可补肺固表,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3雄黄、苍术各6克,细辛、干姜各5克,白芷9克,石菖蒲15克,研为细末,装于布袋中,佩带于胸前,每月换药1次。可宣肺理气,适用于小儿反复咳嗽,气喘。
4细辛、牙皂、川芎、白芷、苍耳子、辛夷花各等量,研为细末,装于布袋中,每日嗅闻数次,并佩带于胸前。可芳香通窍,适用于鼻炎、鼻旁窦炎鼻塞,嗅觉不灵。
5肉桂、干姜、附子、苍术、草蔻、黄芪、白术、肉蔻各等量,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佩带于脐腹处,每月换药1次。可温肾散寒,健脾除湿,适用于小儿腹泻。
6艾叶、肉桂、木香、草果、高良姜、砂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入布袋中,佩带于脐腹部,每月换药1次,连续2~3个月。可温中散寒,行气和胃,适用于小儿胃肠痛。
妇产科疾病应用中草药知识
一、安胎中药知多少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选用疗效确实的安胎中药,可使元固胎安。
1.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紫苏叶。
2.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3.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4.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紫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5.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6.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佐黄芩安胎清热”,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黄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7.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8.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本草正》言其“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9.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或崩漏,前者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后者配伍黄芪、艾叶、地榆等。
10.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11.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12.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13.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14.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生津液,止烦渴,利小便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气,滋肾液,益肝肾,强筋骨,止渴安胎”。
15.柠檬性味酸、平,入脾、胃、肾经,有生津止渴,安胎祛暑之功。《食物考》言其“能避暑,孕妇宜食,能安胎”,因而对孕妇中暑、胎动不安甚效。
16.鸡肝性味甘、苦、温、入肝、肾经,有补肝养血,温肾益气之功。《本草汇言》言其“鸡肝补肾安胎,消疳明目之药也”,对妊娠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有效。
17.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本草拾遗》言其“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此外,据古籍记载,海风藤、大蓟等也有一定的安胎作用。
二、吴茱萸贴穴治倒经
妇女月经来潮前一二天,或正值经行时出现有规律地吐血或鼻出血,且随着月经周期发作,月经减少或不行,称为经行吐衄,俗称“倒经”、“逆经”。此症多为肝经郁火上冲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迫血妄行所为,治当清肝泻火,引热下行,采用吴茱萸贴穴有明显疗效,方法是:
将吴茱萸烘干研为细末,于经前7天取适量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别贴敷于太冲、涌泉穴上,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双穴交替使用,至月经过后停止,此为1个疗程,连续1~3个疗程。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选此二穴,用辛温之吴茱萸外敷,可调补肝肾,引火归原,使血随气降,冲任安和,而倒经自愈。
三、产后不宜立即服用人参
分娩前,有些医师为了使产程顺利,母婴平安,常常叮嘱产妇服用一些人参或人参制剂,这对产妇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顺利分娩,维护母婴安全有一定作用,但有些产妇产后为了迅速恢复体力,在分娩后也服用人参,从人参的药理作用及产后女子的生理特点来看,产后不宜立即用人参。
人参中含有一种能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及血管的生物活性物质——人参皂苷,能使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产后使用,由于人参的兴奋作用,往往使产妇出现失眠、烦躁、兴奋及心神不宁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使产妇不能很好地休息,反而会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足则血畅”。人参有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之功,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精力和体力,若服用过多,血液循环加速,这对于刚刚分娩的产妇极为不利,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服用人参,不仅能妨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而且还会加重出血。通常在产后2~3周,产伤已经愈合,恶露明显减少,这时才可服用人参。一般认为,产后1~2个月,若有气虚症状,可每天服食人参3~5克,连服1个月即可。
为了使产妇产后迅速恢复体力,产妇从产房出来后,可喝一些红糖鸡蛋汤、热牛奶等,也可以喝一些鸡汤、鲫鱼汤等。产后1~2天,可吃些瘦肉、禽蛋、鸡肉类食品,但是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以免损伤脾胃。
四、妇婴健康的大敌——滑石粉
为了妇婴健康,一些家庭主妇常将一些含有滑石粉的香粉如爽身粉等带入家庭,殊不知,含有滑石粉的爽身粉在给人们带来凉爽、舒适的同时,也将致病物悄悄地带到了家庭。
滑石,又名块滑石、飞滑石,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涩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它是硅酸盐类矿石,主要含有硅酸镁、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等,这些化学物质特别是硅酸镁的化学结构与世界公认的致癌物石棉特别相似,故滑石也有致癌性。女性若经常使用滑石粉为主要成分的爽身粉等,滑石粉的微小颗粒有可能通过****、宫颈、宫腔及开放输卵管进入卵巢,并附着积聚在卵巢上,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增生,这种长期的刺激,有可能诱发卵巢癌。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曾告诫“女性慎用滑石粉”。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经常在阴部撒爽身粉等香粉的女性,可使卵巢癌的发病率增加60%。患卵巢癌的女性,大多有多年接触滑石粉的历史。病理检查也发现,75%的卵巢癌患者,其组织切片中可以见到直径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颗粒。
婴儿使用爽身粉等香粉,吸入呼吸道后,容易诱发过敏、窒息等,从而导致婴儿死亡。据报道,已有8例婴儿因吸入滑石粉而死亡。有一母亲在为其12周龄的婴儿换尿布时,不慎将少量爽身粉洒在了婴儿脸上,母亲当时很快地擦净了婴儿脸上的爽身粉,但由于婴儿吸入了爽身粉的粉尘,结果很快地发生了呼吸困难,致使婴儿窒息而死亡。
因此,为了妇婴健康,预防卵巢癌及婴儿窒息的发生,妇女及女婴、女童在洗浴后千万不要在大腿根部、会阴部、下腹部涂抹以滑石粉为主要原料的爽身粉、痱子粉等,婴儿最好不用此类爽身粉,若因病情确实需要使用,应注意防护,千万不要将滑石粉吸入呼吸道,以防发生过敏、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
五、孕妇不宜多食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