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18)
4.肝气乘脾型主要表现为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发生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当以抑肝扶脾为治。可选用舒肝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木香槟榔丸,每次3~6克,每日3次;左金丸,每次1丸,每日2次;沉香化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
5.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欲缺乏,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当以健脾益气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袋,每日2次;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2次;小健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十香定痛丸,每次1丸,每日2次;四君子丸散,每次9克,每日2次。
6.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泄为治。可选用四神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2次;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
据笔者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外治配合治疗腹泻及其并发症,效果也不错,介绍几则,供选用。
1云南白药:取云南白药粉1克,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3天。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2黄连素片:黄连素2粒,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1~2天即可。可清热解毒,治疗急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3藿香正气水:吴茱萸粉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须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不止,腹痛加重,或发热不退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五、哪些中成药可护肝
在祖国医学中,并无“护肝”一说,但治疗肝炎所采用的利湿退黄、调和肝脾、化瘀理气等方药中,经证实有护肝作用。以此为基础出现不同功能的护肝的中成药。为便于选用,现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1.护肝类以护肝为目的,在临床上常用于各型肝炎。
1齐墩果酸片:能降酶(谷丙转氨酶),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纠正异常蛋白代谢等。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每次1~2片,1日3次,以30天为1个疗程;慢性肝炎,每次3~4片,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2益肝灵片: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等。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口服每次2片,1日3次。服满3个月后,每次用量减至1片。
2.清热利湿适于肝胆湿热,症见黄疸、口苦、苔黄、尿黄者。
1益肝灵片:适用于湿热黄疸型肝炎。
2复方益肝灵片:能滋补肝肾,解毒祛湿,降低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以中医辨证属于肝肾虚损,湿毒未清,症见胁痛、少食、腹胀、腰酸乏力、尿黄者尤宜。口服每次4片,1日3次。饭后服用。
3鸡骨草胶囊: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并有降酶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辨证属肝胆湿热者为宜。
4垂盆草冲剂(片):能清热利湿,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以中医辨证属于肝胆湿热者尤宜。每次10克,开水冲服,1日2或3次(片剂,每次服6片,1日3次)。
5护肝宁片:能利湿退黄、益肝化瘀,并能降低谷丙转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辨证属肝胆湿热、血瘀,症见黄疸、胁肋胀痛、胁下有痞块者为宜。
3.补虚扶正类在治疗各型肝炎的同时,较适于正气不足或肝肾虚损,症见乏力、少食、腰膝酸软者。
1肝得健胶囊:有抗肝炎、降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肝炎。以辨证属肝肾虚损者为宜。口服,每次2~3粒,1日3次。
2五仁醇胶囊:能滋补肝肾,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以辨证属肝肾虚损者为宜。口服,每次3~4粒,1日3次。
3健肝灵胶囊:有降低谷丙转氨酶,护肝抗炎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以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为宜。口服,每次2~3粒,1日3次。
4肝喜乐胶囊:能除低谷丙转氨酶,保护与促进肝细胞再生。主要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辨证属肝肾虚损者为宜。
以上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可酌情选择2或3种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临床用于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尚有新癀片、茵陈五苓丸、逍遥丸、乙肝宁冲剂等。它们或重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或重在疏肝理气,调和肝脾;或兼以活血化瘀,与本文介绍的中药重在护肝有所不同,它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选用的,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时也可选择应用、合用。
皮肤科疾病应用中成药知识
一、丹参注射液可消除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为烧伤、术后及感染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生理负担,而且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4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瘢痕疙瘩为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滞血瘀所致,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丹参注射液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故外用于瘢痕疙瘩有较好疗效。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疗程越短,效果越好。
二、药物性静脉炎中成药治疗九方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医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多因脉络损伤,局部气滞血瘀,致使局部产生蚯蚓样硬结,或局部红肿硬痛,局部湿热敷虽有疗效,但尚不能尽如人意,采用中成药外治药物性静脉炎效果较好,介绍几则,供选用。
1.麝香风湿油先将药物均匀地涂搽于患处,随之用手掌连续摩擦,直至搽药局部发热为止,每日如法使用4~6次或多次,连续2~4天。
2.如意金黄散取本品适量,以米醋调为稀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一般应用2~3天即可。
3.云南白药取本品适量,酒调为糊状,均匀摊于无菌纱布上,外敷患处,24小时换药一次,干后滴酒以保持湿度,至局部痛消变软为止,一般10余日可愈。
4.六神丸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酒调为稀糊状,均匀摊于消毒纱布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干后滴酒以保持湿度,至局部痛消变软为止,连续10余日可愈。
5.中华跌打丸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3~7丸,用白酒调为糊状以敷后不外流为度,外敷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并保持药膏湿润,不断洒酒,每日换药一次,敷后患者可感局部轻松,痛减,有轻微瘙痒感,一般换药2或3次即愈。
6.京万红软膏用棉签蘸本品,从静脉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敷药,轻者,1或2次炎症即可消失,重者,每日局部涂药3或4次,1~2天后症状即可减轻,3~4天痊愈。一般用药后数分钟患者即可感局部舒适,痛减,并能解除血管痉挛,使输液速度加快。
7.牛黄解毒片取本品4粒,当归2克,雪上一支蒿、洋金花籽、细辛各1克,共研细末,装入玻璃瓶中,加入乙醇酒精或高浓度白酒浸泡3~6天(剂量以超过药面10~20毫米为宜),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并稍加按摩,每日4或5次,不拘时间,搽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一般2~3天即可治愈。
8.正骨水局部常规消毒后,取本品外搽患处及邻近皮肤,每日2或3次,一般用药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2~3天后疼痛及硬结即可逐渐消失。
9.当归注射液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电疗仪取较电极板较大的纱布2块,用生理盐水浸湿,分别置于已消毒的皮肤上,二块纱布相距3~5厘米,分别将二块纱布上各倒入本品2毫升,将金属电极板紧压在纱布上,胶布固定金属电极板禁与皮肤接触,按操作常规开放治疗仪,治疗时选择连续波,频率在100~150赫兹Hz,调整输出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治疗20~30分钟结束,每天1或2次,连续2~3天。
上述中成药均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配以酒、醋外敷,增强了药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故用之甚效。
三、板蓝根针剂外用可治疱疹
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皮肤疱疹,灼热疼痛为主要表现,采用板蓝根针剂外治有明显疗效,方法是:
将患处用生理盐水外洗或用乙醇酒精外搽,待干后将本品及棉签或纱布外搽于患处,每天8~10次;也可将本品浸于棉花或纱布之上,外贴于患处,每天5~8次,治疗期间禁食辛辣,海腥及发散之物,连续5~7天即可。
疱疹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是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由于是病毒感染,故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肝病毒等有明显疗效,外擦用药,药达病所,作用迅速,效果显著,无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四、防治冻疮的中成药
冻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遭受低温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郭、颜面等处,由于寒冷侵袭,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而形成。采用中成药外治冻疮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1.云南白药对早期红斑型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酊,用药棉蘸少许药液外搽患处,每天3或4次,连续1~2周;对未破溃的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适量与黄酒适量调敷患处;若已破溃者,可将云南白药粉撒于破溃处,消毒纱布包扎,次日便可结痂,1周内可愈。若冬至后每日取云南白药酊外搽易生冻疮处,还可预防冻疮。
2.风油精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于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1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来到后,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尚可预防冻疮。此外,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正骨水等亦可。
3.麝香虎骨膏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烫患处5~10分钟,至局部发热,而后擦干,取本品剪成略大于患处面积的贴于患处,24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发热,红肿硬结,奇痒疼痛者。皮肤破溃,水疱形成及对本品过敏者不宜使用。此外,云南白药贴膏、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亦可。
4.复方丹参液复方丹参液7毫升,丙二醇3毫升,二药合并,置瓶中备用。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并揉搓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
5.中华跌打丸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5~7丸,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7天,适用于青紫瘀斑型冻疮,冻疮破溃者不宜。
6.百宝丹冻疮未溃者,取40℃左右温水浸泡患处5~10分钟,已破溃者,取40℃左右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处,而后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覆盖整个创面,纱布包扎,固定,2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五、紫草油的临床应用
紫草油是将紫草、麻油以1∶10比例浸泡3天后,文火煎至药物微枯,再过滤取汁,装瓶即成。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之功。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溃疡、湿疹等疾病。根据紫草油有抗菌、消炎、解热的作用,笔者将其配伍用于其他疾病,亦获效验,介绍如下。
1.慢性鼻炎紫草50克,苍耳子20克,麻油500克,如上法制取。使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液涂抹于鼻腔患处,每日3次,连续2~3天。
2.中耳炎紫草50克,黄连30克,冰片2克,麻油500克,如上法制取。使用时取油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连续3天。
3.慢性唇炎紫草油100毫升,青黛20克,混合均匀,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1周即可。
4.宫颈糜烂紫草50克,黄柏、儿茶各20克,冰片3克,麻油500克,如上法制取。暴露宫颈,消毒创面,用蘸满紫草油的带线棉球搽宫颈及其周围,并放置于宫颈阴道深处,24小时后患者可自行取出,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行经期间停止用药,一般2个疗程可愈。
5.轻度烫伤紫草油150毫升,蜂蜡40克,石榴粉、地榆粉各10克,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数次,数日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