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12179700000013

第13章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得的办事之道(3)

克纳弗先生做了些什么?他根本没提推销煤的事,只不过是向经理请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圆满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他抓住了客户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其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克纳弗对此感兴趣,参与其事,就成了那位经理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当成朋友看待时,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关照。请牢牢记住:有时候,第一次与客户见面,要想零距离沟通,就要关心对方,找到对方最感兴趣以及利益所在的话题。

让别人得意,才能让自己满意

求别人办事,很多时候必须在他人身上仔细思量、狠下工夫,最好不要把你所要求的事情直接说出来,而是要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从对方的得意之处说起是办事速成的一条捷径。如果了解并把握住对方的得意之处,交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到,在办事过程中会成为一种无形的有效利器。

有一所地处偏僻的小学破烂不堪,校长多次按程序层层请示拨款事项,却始终没有结果,不得已之下,决定向本市木材厂的厂长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厂长,是因为这位厂长重视教育,曾捐款一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

遗憾的是,现在该厂在经营上有一定的困难。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也只好“背水一战”,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校长开门就夸:“厂长,我近日在省城开会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在是钦佩!今日途经贵厂,特来拜访。”

厂长:“不敢当!过奖了。”

校长又说:“您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的影响很大。‘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香飘万里……”

校长紧紧围绕厂长颇感得意之作,从各个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谈得厂长满心欢喜。

此时,校长诉说了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厂长这样,热心支援教育,只要拨一万元下来就能解我的燃眉之急了。可是至今申报了十几次,仍然不见分文。”

这时,厂长的脸上立刻起了微妙的变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了,这一万元钱我捐给你们。”校长听完后,紧紧握住厂长的手,感激地笑了。

这位校长可谓十分精明,他了解对方目前的情况,通过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的成功。首先,他对厂长高瞻远瞩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让对方给予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称赞对方得意之事,实际上就是对对方人生价值的肯定。

求别人办事,很多时候必须在他人身上仔细思量、狠下工夫,最好不要把你所要求的事情直接说出来,而是要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这是说服的要害所在,切中了要害,事情一定会大功告成。

某集团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在纽约建造一幢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工阶段的时候,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的承包商宣称,由于情况变化,他无法如期交货。这样一来,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面临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一切全无效果。于是集团公司公关部经理奉命前往华盛顿,当面说服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你们那个区,用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这是经理先生走进承包商的办公室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承包商有点儿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经理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市区的电话簿上,姓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承包商饶有兴趣地查阅着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的家族是从荷兰移居到华盛顿的,几乎有二百年了。”

几分钟过去了,他继续说着他的家族及祖先。

当他说完之后,经理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我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工厂。”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了这个事业,”承包商说,“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经理爽快地答应了。

在参观过程中,经理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了赞赏。承包商宣称这些都是他发明的,花了不少时间向经理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高。中午到了,他坚持请经理吃午饭。

到这时为止,你也一定注意到,经理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午饭后,承包商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但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纽约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

经理甚至未曾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可见,要想让自己“满意”,先要让别人“满意”,这种交谈技巧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利用“心理共鸣”,才能有求必应

由于人与人之间,很难一开始就产生共鸣,所以必须先“诱使”对方产生与你交谈的兴趣,再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谈,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地方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彼此间的共同点,在谈话中制造共鸣,就可以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他需要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和母亲的婚事?”

“我爱她。”父亲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儿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职业对我而言毫无用途,也毫无吸引力!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犹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伽利略说:“一点儿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似乎有所感悟,但没有说话,仔细地听着。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听到这里,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须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的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这里,伽利略采用的就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

这种说服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

先顾左右而言他,使对方以当时的心情来体会自己现在的心情。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

逐渐转移话题,引入正题。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

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就这样,伽利略终于达到了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给办事加上感情色彩

给办事加上感情色彩就是指套近乎,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贬义词,但是在生活中却非常管用,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

现如今,儿子、女儿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所以当你有事想求别人帮忙时,不妨向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献献殷勤,这样比较容易达到目的。人们常说:“要讨母亲的欢心,最好赞扬她的孩子。”一些乖巧的人常常利用孩子在办事过程中充当沟通的媒介,一桩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往往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利维在美国经营一家影片进出口公司,手下一名叫弗兰克的闭路电话专家脾气暴躁,动辄和别人争吵。一天,为了一个实验问题,弗兰克同研制组的另一位助手争执不下。他大动肝火,又拍桌子又摔东西,利维过去劝阻也被大骂了一顿。

正当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弗兰克的小女儿走进了实验室,看见爸爸怒发冲冠的样子,吓得哭了起来。弗兰克见状再也顾不上同别人吵架,赶快跑过去,赔着笑脸哄她。

看到这个情景,利维眼前一亮,发现弗兰克虽然看谁都不顺眼,但对小女儿却是百依百顺,视其为掌上明珠,不难看出这个小女孩是他的主要精神寄托。

利维立刻在公司附近为他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让他能经常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本来,利维手头的资金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还为弗兰克租房,弗兰克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因此坚持不搬。

后来利维告诉弗兰克:“你的千金安妮已经替你做主了。”利维继续说,“她说你心情不好,容易发脾气,这很伤身体。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顾你,你就不会发脾气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小安妮最后还说:‘我爸爸多可怜呀,我不能让他再忍受孤独了。’”

听完了这番话,弗兰克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最终顺从了利维的安排,搬进了新居。

利维为弗兰克租房,虽然付出了不少金钱,可搬家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这些金钱的价值。

利维在资金状况窘困的时刻,仍然把弗兰克的生活快乐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这就不能不使弗兰克感恩戴德,甘心为利维效力。

关于这种办事方法,还有一个例子可供参考:

有家银行的职员王某奉上司指示,秘密进入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王某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情况,王某便亲自登门拜访。

进入董事长室不久后,秘书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王某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可董事长却故意含糊其辞,一直不愿做正面回答。王某只好告辞。

不久,王某突然想起那位董事长无意中提到过他儿子喜欢收集邮票。王某想到自己在银行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于是暗暗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下午,王某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并说自己是专程给董事长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接待了他。王某把邮票交给董事长,董事长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了稀世珍宝一般。

这次,董事长和王某谈了半个多小时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王某看了他儿子的照片。接着,没等王某开口,他就主动地说出了王某要知道的内幕消息。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王某,又召来部下询问,帮助王某圆满完成了任务。

人们对子女的感情在办事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值得办事人员好好研究并借鉴的。

§§§第四节 说话靠谱,办事更容易

不要总想着“一吐为快”

言辞谨慎,不露锋芒,常常是成大事者的聪明之举。浅薄者信口开河,不仅暴露了他们的肤浅,也让人一眼看穿其心意。

说话是为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而不是光图个嘴巴痛快,胡乱发泄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必须学会思考,一个人的嘴巴必须知道适时关闭,这样才不会被嘴巴连累。所谓“祸从口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应牢牢记住这一点。

王陵早年追随汉高祖刘邦东征西讨,十分勇敢。他为人仗义,性喜直言,争强好胜之心从未改变。

刘邦很讨厌雍齿,王陵却因早年和雍齿交好,始终不肯背弃他。刘邦一次把王陵召来,脸色阴沉地对他说:“雍齿为人卑鄙,行多不检,许多人都唾弃他。你和他并不是同类之人,我真不明白,你为何还要和他相处下去呢?”

王陵沉声说:“主公不喜欢的人,别人就不敢和他交往了。我看不出雍齿有什么不好,再说这也只是我的私事,主公何必干涉呢?”

刘邦心中有气,却也不便发作,只好挥手让他退下。

王陵从刘邦那里出来后,心中不快,就和好友周勃说了此事,周勃连叹数声,说:“你不该这样和主公说话,主公向来恨雍齿,人人皆知,你不避嫌和他交往也就罢了,又怎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呢!这件事可大可小,但主公一定会记挂在心的。”

王陵不服,仍道:“我忠于主公,从无二心,几句实话他岂会放在心上?大丈夫光明磊落,畏首畏尾,口是心非的事不该去做。”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时,始终不肯厚封王陵,只封他为安国侯。许多人为王陵求情,刘邦却正色说:“行军打仗,王陵功劳不小,可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就一般了。”

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吕后掌权。王陵任右丞相两年之后,惠帝去世。一日,吕后把王陵和陈平、周勃等人召来,对他们说:“天下太平,吕氏出力甚多。我想让吕氏子弟称王,可以吗?”

陈平、周勃相视一眼,俱不作声,王陵却马上出言道:“先皇曾宰杀白马,歃血订盟,说‘倘非刘氏而立为王,天下人共击之’。先皇遗训如此,不能改变。吕氏立王之说,便不可行了。”

吕后十分不悦,转而问陈平、周勃的意见,他们二人却道:“时势有变,其道自不同了。先皇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理所应该。如今太后临朝执政,吕氏子弟又有大功于国家,称王自无不可。”

吕后笑逐颜开,对他们二人连连夸奖。

事后王陵指责他们阿谀奉承、背弃先皇,陈平答道:“谏阻无益,强辩自不可取。我们当面谏阻不如你,可日后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人,你就不如我们了。”

后来王陵被罢免宰相,十年后病死。而陈平和周勃却保全了实力,成为日后诛杀吕氏子弟的主力,重兴了汉室江山。

言辞谨慎,不露锋芒,常常是成大事者的聪明之举。浅薄者信口开河,不仅暴露了他们的肤浅,也让人一眼看穿其心意。

“三思而言”,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话,不但是废话,而且往往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所以,深谙说话之道的人不是在胸膛上“开窗口”,而是在嘴巴上“装阀门”。

看人说话,看碟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