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12179700000019

第19章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得的相处之道(3)

法国国王路易十一酷爱占星学,因而在宫中养了许多占星师,其中一个占星师曾预言一位贵妇会于三日之内死亡,结果预言成真。大家非常震惊,路易十一也被吓坏了。他想:如果不是占星师杀了贵妇以证明自己预言的准确,就是占星的法力太高深了。路易十一担心占星师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决定杀掉占星师。

路易十一下令士兵在宫廷中埋伏好,只要他一发出暗号,就冲出来将占星师杀死。占星师接到路易十一的召见,很快就来了。路易十一一见他便问:“你自诩能看清别人的命运,那你告诉我,我能活多久?”聪明的占星师一下子就明白了路易十一的弦外之音,稍做思考之后,回答说:“您会在我死后三天内去世。”

占星师的话令路易十一大为震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路易十一最终没有发出杀占星师的暗号。占星师凭着路易十一对他的依赖与需要,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得到了国王的全力保护,路易十一甚至聘请最高明的医生照顾他。

年轻人要想保全自己,并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让别人依赖自己,让别人知道一旦离开了自己,他们的计划就无法进行。在这样的相互关系中,你只需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他们万分感激你。需要能带来感激,感激却未必能产生需要。

不懂没关系,会请教就能办好事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进步,更会闹出笑话来。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呢?”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更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了。”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所以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了出去。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求县官办事,他一见面就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进步,又会闹出笑话来。想在“县令”手下谋事,就该老老实实,不要玩些投机取巧的小技巧,这样出丑就不说了,最后还引起对方反感,被县令戏弄一番。既然县令喜欢《公羊传》,何不有针对性地向县令请教,这样做必然能引起县令的好感。

当年,原一平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集会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坦率地批评自己,所以他确定了下列三项原则:一是集会要使人人都能畅所欲言,所以人数不能多,以五人为限;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有批评的机会,每次邀请的对象不能相同;三是既然是他主动邀请别人来的,别人就都是他的贵宾,一定要热情地招待他们。

基于上述的三项原则,他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1.集会名称:原一平批评会。

2.时间:每月举行一次,一年12次。

3.地址:在安静的小饭馆,以晚餐的方式(每人一小瓶酒、一块炸猪排)进行。

4.邀请人数:每次5人,并请其中一人当会议主席。

5.参加限制:已参加过一次的人,最少隔一年再邀请他出席。

6.礼物:为感谢贵宾的宝贵意见,会后赠送每人一个小孩玩具。

一切就绪,他立刻去拜访几个关系较好的投保户。他诚恳地对他们说:“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我决定召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大家抽空参加,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这些人觉得这种性质的集会很有意思,很痛快地答应了。

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原形毕露:为人处世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维持长久……

年轻人在企业里也是如此,如果不好好工作、脚踏实地,而是凭着自己一点儿小聪明在上司面前卖弄你的浅薄与无知,遇上胸怀宽广的领导还好,顶多转过身笑一笑;要是遇上严厉的上司,你的这种行为定会让他十分反感,甚至他会觉得你这种缺点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和形象,这时你就得不偿失了。

正确引导别人作出决定

一个真正的谈判高手能够正确引导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决定,而不会让他觉得是受了别人的强迫,这点对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看似“不经意”,实际是“有意”,求人办事要懂得运用“不经意”这门应酬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受“自我尊严”的驱使,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允许世界上有比他高明的人。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早已没任何意义了。但是,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华西里耶夫斯基却往往能用他独特的进言策略,使斯大林不知不觉采纳他的意见。

在与斯大林的“闲聊”中,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到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斯大林便会想出一个好计划。之后,当斯大林在军事会议上提出这个计划时,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十分高兴,而华西里耶夫斯基本人也显得与大家一样惊异,并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

这样,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但是,上帝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计划。

在军事会议上,华西里耶夫斯基常用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进言。他首先口齿不清、没有条理地讲三条正确的意见,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一定要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处都被众人明白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是首先批判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不会像华西里耶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不会质疑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耶夫斯基的意见也就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主意,因而得以实施。

华西里耶夫斯基运用的就是一种看似“不经意”,却很有效用的智慧,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有名的对话大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助产师,是帮助别人形成自己正确看法的人。一个真正的谈话高手能够正确引导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决定,而不会让他觉得是受了别人的强迫,这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小侯是一家化工公司的财务人员,整天坐在办公室与数字打交道,他觉得挺没意思,这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就想换个环境,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天上午,他瞄准老板一人在办公室,敲门走了进去。

老板见他进来,知道肯定有事,示意他坐下后问道:“小侯,有什么事吗?”

“经理,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您是否会答应?”他微笑着看着经理。

“什么要求?说说看!”

“我……我想换个环境,到外面跑跑,可以吗?”

“可你对业务不熟,你想跑什么呢?”经理面有难色。

“业务不熟我可以慢慢熟悉,如果经理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会好好珍惜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听小侯这么一说,经理面色缓和了许多,问:“你具体想去哪个部门呢?”

“您认为我去公关部合不合适?”

经理皱了一下眉:“你原来做财务工作,现在去跑公关……”

“经理,是这样的,我有些朋友在媒体工作,我通过他们的关系,可以为公司的宣传出一份力的。”

经理想了想说:“那你先试试吧,小侯,我可是要见你的成绩啊。”

“谢谢经理给我这次机会,我一定好好干!”

于是,小侯成功地调到了公关部,而且工作成绩相当不错。

记住,老板永远是决策者,下属永远是建议者。有什么要求只能用商量的口气提出来,绝不可以自己先作了决定再去向老板提。领导是不会喜欢“先斩后奏”的人的。

把握说话艺术,让相处更加简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年轻人不但要说好话,更要说对话,让他人觉得你说得有道理,听着很舒服,这才是说话所要达到的效果。

说话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双方的关系。会说话,对于那些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丁颜就是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小老板。有一位年轻的小姐到丁颜的店里购买衣服,她找到了一件款式、颜色都比较称心的套裙,可惜这件套裙上有一处小毛病。但这位小姐发现后,并没有告诉丁颜,而是想到别处看一看。

谁知这时候,丁颜说话了:“欢迎您来到我们店,可惜这种样式的衣服就剩一件了,并且这一件还有点儿小毛病,我如果长得有您这样标致,我也不买。”

年轻小姐听后心里寻思:这位老板够坦诚,从她这里购买衣服肯定不会上当受骗。她转身又看了看那套裙,觉得虽然有点儿小毛病,但是并不显眼,算不上什么问题。于是,这位小姐就心情舒畅地购买了这件套裙。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情况,就是这位老板的真诚、直爽打消了年轻小姐的疑虑心理。常理中,一般销售货物的人都是只向客户讲解货物的优点,而尽量避免提到货物的缺点。但这位老板在销售的过程中并没有说套裙如何好,也没有去劝那位小姐买,而是反其道行之,直率地道出了该套裙的瑕疵。这种违背人们价值推理的说话方式,恰恰打消了客户的疑虑。

程先生也是一位非常了解别人心理、非常会说话的男士,他每次说服女性时,总是说:“你是回家,还是去吃夜宵?”他绝不会说:“你要去吃夜宵,还是回家?”

当女性听到“你是回家吗?”时,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也会有些许的失望。因为,她潜意识里会期待对方有别的提议,当再添上一句“还是要去吃夜宵?”时,刹那间失望感全失。

这位先生的确很知晓女性的心理,若头一句话是“你要去吃夜宵吗?”时,对方就会心生警戒,接着再说“还是要回家?”,万一对方保持沉默,不就等于要回家嘛。大部分女性都不好意思说“我愿意去吃夜宵”。

简单两句话,因为顺序的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说话时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不但省时省力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老大娘去商店买布料,小孙迎上去热情地打招呼:“大娘,您买布吗?您看这布多结实,颜色又好。”不料,这位大娘听了并不高兴,反而嘀咕起来:“要这么结实的布有啥用,穿不坏就该进火葬场了。”

对大娘这番话,小孙不能随声附和,但不吭声又等于默认了。小孙便笑眯眯地说:“大娘,看您这话说哪儿去啦?瞧您身子骨这么结实,再穿几百件也没问题。”

一句话说得大娘心头热乎乎的,不但高高兴兴买了布,还直夸小孙心眼好、会说话。

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是年轻人与人相处时必须要学会的一门艺术。在交际中能做到这点,就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四节 让别人表现得比你强

标榜自己聪明,就如同在说周围的人傻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真的是个聪明人,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说道:“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聪明。”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器重他,但杨修自视甚高,遇事喜欢耍小聪明。

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酥,曹操吃了一些便盖好,并在盖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都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就拿起来和大家分吃了,并说:“这是‘一人一口酥’之意!”

一次,曹操令人建了一座花园,快竣工时,监事请曹操验收察看。曹操参观完花园之后,是好是坏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有些嫉妒杨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