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是设计出来的(MBook随身读)
12187800000008

第8章 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第一节 打造不抱怨的智慧

美国作家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抱怨的权利。”寻求改变是停止抱怨的最佳方式,我们无力改变世界和别人,我们唯有改变自己。不抱怨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心灵修养。如果你彻底远离抱怨,就会获得你想要的幸福与成功。

与其抱怨周围环境,不如及早适应社会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我们都应当像水一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改变世界很难,改变自己却很容易。

在面临无法改变客观环境和他人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所以,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急着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抱怨而改变。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很落魄,不得志,有人就向他推荐智者。于是他找到智者,诉说了自己的困窘和苦恼。智者沉思良久后,默然舀起一瓢水,问他:“这水是什么形状?”

那个人摇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呀?”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又倒入杯子。那个人若有所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智者无语,再把杯中水倒入旁边的花瓶。那个人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您是想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像什么形状。您的意思是要我必须适应社会啊!”

智者点头默认,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又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花盆。刚才晶莹清亮的水,一下子便渗入沙土,不见了。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

那个人陷入了沉默的思索之中,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然后高兴地说:“人生就像这水一样,如果掺入的杂质像沙土一样多,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会突然、迅速地消逝,失去自我。”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但又不完全是这样!”说完,他走出门去,那个人紧随其后。

在屋檐下,智者俯身用手在青石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停住了。那个人也把手指伸向智者的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有些不解,不知道这个本来平滑的石阶上的小窝中藏有什么玄机。

智者点拨道:“每到雨天,雨水就会不停地从屋檐落下来,这个凹处就是水滴下来的结果。”

那个人终于醒悟:“人生在世,经常会被装入各种各样的容器,所以人应当像水一样学会适应,但是,如果容器中杂质的含量过多,超过了水的承载能力,水就会消失,所以人不能一味地只知适应社会,失去自我。做人,要像这小小水滴一样,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冲破容器的限制和束缚!”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当周围的一切无法改变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我们无法决定这个世界的颜色,却可以决定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表情。当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时,你会发现,世界也在你的眼光换了一种色彩。

想要赢得他人敬重,就要学会与人合作

在现代社会,一个不会与人合作共赢的人,就算实力再强,也难免会惨遭失败。

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

安德森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头脑一向很聪明,在大学期间是令人羡慕的“学习尖子”。或许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其他人在他眼里简直不值一提。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时时感到自己是“鹤立鸡群”。不仅周围的同学他看不上眼,甚至连一些教授他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讲的课程对安德森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学业上的优秀使安德森逐渐形成了一种心理优越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上常常变得极为挑剔,容不得别人犯一点儿毛病。一次,有位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儿,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地向他表示道歉,但安德森仍然无法原谅他。尽管碍于面子,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理睬那个借书的同学了。

渐渐地,安德森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不敢再和他交往,甚至不愿意和他交往。当然,这种“集体排斥”并没有阻碍安德森在学业上的成功。

安德森的功课门门都很优秀,年年都获得了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性竞赛,并获得了奖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数年寒窗苦读后,安德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待遇优厚的大公司。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不过,上班后的生活远远不像在学校里那样简单,每天都少不了和上司、同事、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安德森对此感到十分厌烦,原因在于,他在与人交往时仍然抱着那种挑剔的心理,一旦与人接触就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

毕竟,安德森太优秀了,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他对别人的挑剔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成对他人的厌恶。他讨厌那些平庸的同事、低能的上司,有时甚至说不清对方有什么具体的缺陷,但他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长此以往,安德森与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紧张,彼此都感到很别扭。他经常与同事闹得不可开交,也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上司发生口角。

终于有一天,安德森彻底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闲人了。尽管他确实很有才干,但上司却不再派给他任何任务,同事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在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写了一份辞职书,结果马上得到了批准。

随后,安德森又到别处应聘,可是一连换了四五家单位,竟然没有一处令他感到满意。这位原本前途远大的青年,心情变得越来越苦闷,日益形单影只。在巨大的痛苦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送入了一家精神病医院。

相传释迦牟尼曾经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面面相觑、无法作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样,一个人再优秀,凭借一己之力也很难取得成功,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使工作更好地进行,取得事业的成功。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说:“没有尝试的地方,就绝对没有成功。”停止尝试之日,便是完全失败之时。我们不是永远的失败者,我们会用行动起来反击。

行动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可以帮助你反击失败;在遭遇令人厌烦的工作时,它可以教你不推脱延宕。但是这个刹那一旦错过,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史威济非常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喜欢的生活就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步行50里到森林里,过几天以后再回来,精疲力竭,满身污泥而快乐无比。

这类嗜好唯一不便的是,他是个保险推销员,打猎、钓鱼太花时间。有一天,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心爱的鲈鱼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发异想:在这荒山野地里会不会也有居民需要保险?那他不就可以既同时工作,又能户外逍遥了吗?结果他发现果真有这种人:他们是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他们散居在沿线500里各段路轨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铁路向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猎人和淘金者售保呢?

史威济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就开始积极计划。他向一个旅行社打听清楚以后,就开始整理行装。他没有停下来让恐惧感乘虚而入,过多的疑虑只会使自己认为自己的主意很荒唐,以为它可能失败。他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他只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济沿着铁路走了好几趟,那里的人都叫他“步行的史威济”,他成为那些与世隔绝的家庭最欢迎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不但如此,他还学会了理发,替当地人免费服务。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烹饪,由于那些单身汉吃厌了罐头食品和腌肉之类,他的手艺当然使他变成最受欢迎的贵客。而与此同时,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于山野之间、打猎、钓鱼,并且像他所说的——“过史威济的生活”。

请你牢记这句话:“现在就去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临困境坐以待毙只能导致毁灭。只有积极地投入行动,用行动来反击挫败,才能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他,他便转过身去看。这时导师维吉尔这样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就永不回头。“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向着目标,勇敢迈出第一步,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屈,要从小事做起,要用行动争取成功!从现在起,不要再说自己“倒霉”了。对于成功者来说,行动起来勤奋工作就是好运气的同义词。只要专心致志去做好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机遇”就会来到,成功也就不远了。

)第二节 人生的诀窍在于经营长处

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制

自制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制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能使人走向成功。

全球华人中的首富李嘉诚说:“自制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制!”

从本质上讲,自制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就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就是你自制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坚持行动。

自制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你不想冒着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强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一般情况下,自制和意志是紧密相连的,意志薄弱者,自制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制能力较强。加强自制也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

自制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制的人就会变成一个自制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制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制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制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自制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制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一次次对自我的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制,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的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制,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制力。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变得更完美。

无法管好自己的人也无法管好别人

人们常说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让别人信服。同样,只有具有自制力的人,才能很好地控制其他的人。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易情绪激动,指手画脚,使本来可以办成的事办不成。这是成事一大戒,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先控制自己,再控制别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可怕,也唯有自己最难以对付。

自制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一种表现。一个能自我管理的人,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为自己负责任的人。一个成功的人既要别人的监督,又要自己的监督。别人的监督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事情,自己的监督就是自制。

服务于英国警界30多年的尼格尔·柏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国际退役警员协会周年大会上,荣获“世界最诚实警察”的美誉。

尼格尔·柏加现年54岁,未婚。有一次,他到英格兰风景如画的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限速30公里区域内以时速33公里驾驶之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传票。他回忆道:“由于当时见不到其他警员在场,无人抄牌,而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车停在路旁,走下车来,写一张传票给自己。”

驶抵市区后,他立刻把这件事报告交通当局。主管违例驾车案件的法官起初大感意外,继而大受感动,他说:“我当了多年法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案件。”结果,他判罚尼格尔25英镑。

尼格尔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有一次,他的母亲在公园散步时擅自摘取花朵作为帽饰,当他发现后毫不留情地把母亲拘控了。不过,罚款定了以后,他立刻替母亲交付了那笔罚款。他解释说:“她是我母亲,我爱她,但她犯了法,我有责任像拘控任何犯法的人一样拘控她……”

一生的时间,有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除了机遇不同外,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有些人虽然勤奋,注意力却不集中,老是漫不经心,朝秦暮楚。漫不经心是人最大的弊病,它使得人蹉跎一生,无所成就。要克服漫不经心的毛病,就必须得有一定的意志力来约束自己,让自己一次只完成一件事。控制好自己,养成这样的习惯,循序渐进,慢慢培养自己的性格,也就获得了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

握紧自我情绪的遥控器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且尽可能地不受情绪的影响。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人际状况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经常生气、发脾气、说三道四,对工作、对领导不满,对同事有意见,容易弄僵同事之间的关系,最后被老板炒鱿鱼。由于工作问题,对同事发脾气、生气,对领导有意见,领导会以为你这人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对公司的发展会有不利影响;同事会以为你处处针对他们,会对你“刮目相看”,为了避免受牵连,肯定会选择避而远之。

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不要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如果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这样才能将它降到最低点。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之举。

在情绪易于剧烈波动的时刻,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告诫自己严防偏激情绪的爆发。人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

“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不必去当佛教徒,我们也无须拒绝他人的援助之手。但当我们为心理困境所扰时,应该首先学会自救,运用各种方法调节情绪,才能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第三节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胸怀

让气量成为你的修养

气量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心底无私天地宽。

能否拥有雅量,关键靠三点:一是平等的待人态度。不自认为高人一等,保持一颗平常心,平视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宽阔的胸襟。心胸坦荡,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错就改;三是宽容的美德。能够仁厚待人,容人之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由此看来,在雅量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行。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作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劳动你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他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要胸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胸襟的广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业兴——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难懂,但真要落实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成功的人有很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人,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总是和他们宽广的胸怀、坦荡的气度形影相随、寸步不离。

做人的关键在于胸怀,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成大业者就是要有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胸襟;如果事事工于心计、器量狭小,处处流露出小家子气,那么,不但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也不会体验到任何属于自己的满足和快乐。

在海尔公司,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次,一名新员工开车上班,不小心撞到了张瑞敏停在路边的新车。当她得知自己撞到的是张瑞敏的汽车时,惊慌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情急之下,她向自己的上司求助。没想到,上司竟心平气和地对她说:“不要紧,你发一封电子邮件,向他道歉就是了。”结果当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出道歉信后不到一小时,就收到了张瑞敏的回信。张瑞敏不但在信中告诉她别为汽车担心,只要没伤到人就好,还对她加入公司表示欢迎。张瑞敏的宽容与坦诚打动了这名新员工,她立刻明白为什么海尔公司可以拥有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为什么可以吸引到那么多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

张瑞敏可以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公司的新员工,当然也可以用同样宽广的胸襟对待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合作伙伴乃至新的竞争对手。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在成功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呢?

有胸怀才会有成功——一旦拥有了宽广的胸怀,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样充满矛盾;只要拥有了宽广的胸怀,你就会体验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轻松和愉悦,就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无限愉悦。

有容乃大,宽容的习惯让你的世界更美好

做人首先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这颗心的容量要大。心的容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才有多大。

宽容,不仅是一种社交的艺术,更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伟大。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可见,以肚量襟怀比喻人的宽容,歌颂人的气度,中外尽然。

这里有一则美国总统麦金莱的故事:

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特派某人为税务主任,但为许多政客所反对,他们派遣代表进谒总统,要求总统说出派那个人为税务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一国会议员,他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当时总统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麦金莱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骂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

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惭万分,但是总统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会大怒若狂。”接着他把任命理由解释清楚了。

不等麦金莱总统解释完,那位议员已被他的大度折服。他私下懊悔刚才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他满脑子都在想自己的错。因此,当他回去报告抗议的经过时,他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盘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并没有错。”

无疑,在这次交锋中,麦金莱占了上风。

为什么他能占上风?就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是豁达大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