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避开别人的痛处
生活中,有些话不能随便说,否则会引起无谓的麻烦。无论你驾驭语言的能力多强,你都要遵循“东西可以随便吃,话不能乱说”的原则。管住自己的舌头,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乐观、宽容的人有时能够调侃一下自己,甚至是调侃自己的生理缺陷,这也是讨得别人喜欢的一种方式,但这只限于自己。我们在与他人谈话时,就要避开这些话题,免得戳到了别人的痛处。
开玩笑的人动机大多是良好的,但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尺度,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掌握说话艺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避开别人的痛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地与他人沟通。
生活中,越亲密的人,越了解对方的缺点,但有的人口不择言,喜欢揭对方短处或对方丑处,甚至当众让对方出洋相,使对方无地自容,从中获得快感,以降服对方。比如丈夫对妻子说:“女人嘛,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你不但不‘会做’,就是会做,若不是嫁给我,你今天能活得这么滋润、这么尊贵吗?”或者有些女人对自己的丈夫说:“别以为你拿了大学文凭就有什么了不起的,蒙得了别人,蒙不了我,不就是拿钱买来的吗?”“我那位啊,在别人面前人模人样,在家里我让他学鸡叫就学鸡叫,我让他学狗爬就学狗爬,熊样!”这样的话太伤人自尊心,但偏偏有人十分喜欢这样说,意在获得优越感。
最容易戳到对方痛处的时候,是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别人正在痛苦之中,如果在安慰时不注意,揭了人家的伤疤,那可真是火上浇油。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伤心不已,这时最合适的安慰方法是和失恋者一起回忆一些快乐的事,让他在交流过程中慢慢消减痛苦。一些话题应避开,比如不分青红皂白,故作高深地来一句:“我早就看出他(她)不是好东西。”“他(她)这是存心骗你,当初说爱你的那些话都是假的。”“你不知道他(她)是在利用你啊?”这些话使失恋者伤心之余,又多了一份窝囊和寒心。
如果真的一不小心戳到了别人的痛处,应该尽快寻找补救措施,比如也戳一下自己的痛处。
某学生寝室,初到的新生正在排床位。小林心直口快,与小王争执了半天,见小王不停叨唠,便说道:“好啦,你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小王长了满脸的疙瘩,每每深以为恨,此时焉能不恼?小林见又惹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巧借余光中的诗句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小王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小林长了一脸的雀斑。有一新生当场暗自感叹:无意中弄痛了对方,那就对着自己的某个痛处猛烈开火,就这份气度和勇气,就值得敬佩。
故事里的小林就是一个善于补救的人,虽然不小心触到了对方的痛处,却及时调侃自己,化解了一场纠纷。不过,还是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别触碰人家的痛处。
那么,怎样才能避开别人的痛处呢?首先,需要事先了解别人的痛处、忌讳在什么地方。其次,在说话的时候要绷紧一根弦,就是不提到这些话题。即使对方提出来了,也只能敷衍两句,而不是趁机高谈阔论一番。最后,真的一不小心戳到了别人的痛处,要赶快不露声色地弥补。其中最好的办法是暴露出自己的类似方面,这样大家就“平等”了。
说话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人人都讨厌别人提及自己的忌讳。赞美他人时,如不小心,就会冲撞了对方,引起别人的反感,有时甚至会招来怨恨。
)第二节 开玩笑适可而止
一般来讲,开玩笑是为了达到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效果,但有人开玩笑时侵犯了别人的隐私,这就实在太过分了。其实,玩笑能否令人回味无穷,在于巧妙、含蓄的构思,精辟、深奥的哲理,浅显、滑稽的表现形式,幽默的引证,以及特定的矛盾、特定的情境,等等。用过分的语言去开玩笑,难免出现污言秽语。同时,也不宜过频地开玩笑,应该适可而止。
某茶馆老板的妻子结婚两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孩,邻居们赶来祝贺。老板的一个要好的朋友李强也来了,他拿来了自己的礼物——纸和铅笔。老板谢过了他,问道:“给这么小的孩子赠送纸和笔,太早了吧?”
“不!”李强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九个月后才出生,可他偏偏两个月就出世了,再过五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准备了纸和笔。”
李强的话刚说完,全场哄堂大笑,茶馆老板夫妇无地自容。
调侃他人的隐私是不对的,上面例子中李强明显道出了茶馆老板妻子未婚先孕的隐私,这样就令对方处于尴尬的局面。
调侃时说出了他人的隐私,有时言者是出于无意,但听者却有心,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会对你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最好的办法是假装不知,若无其事。
在现实生活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
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把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乱侃他人隐私、乱揭他人伤疤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误和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尤其是以一种调侃的形式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愤怒。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得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使他人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误,还是那种方法: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有些人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总喜欢拿别人开玩笑,结果落得人送外号“毒舌”,大家都不太乐意跟他讲话,尽管他没什么坏心,却不讨人喜欢,所以做人不能太过分。
说话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闲聊时,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来当作笑料。
)第三节 宴席上说话七戒
生活中,人们总免不了要参加一些宴席,比如亲戚朋友结婚,或者公司的年会。这些场合人多,一般说来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不像小型聚会那样,说话可以很随便。在人多的宴会场合中,最好在嘴上安把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把嘴闭好。在宴席上,说话有七大忌讳。
1.戒假意客套,过分劝酒
酒席上保持欢快融洽气氛的前提应当是以诚相待,不顾别人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一味劝别人多喝,甚至打定主意不把别人灌醉誓不罢休,就有失待客之道了。喝酒应遵循“喝足不喝吐,喝好不喝倒”的原则,有所节制才好。
2.戒感情用事,互相吹捧
宴席上宾主欢聚一堂、觥筹交错之时,很容易感情用事,用溢美之词给对方高帽子戴。比如,对方是官场人物,甚至是公认的以权谋私之辈,也要恭维“德高望重,有口皆碑”;对方是个厂长,哪怕工厂是连年亏损,濒临破产,也吹捧为“经营有方,前途无量”;对方是一个爱好业余写作的人,哪怕只发表过几篇小作品,也说他是“著名作家,作品深受青年人喜爱”,等等。这种以廉价的颂扬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法实不可取,不但别人听了难受,就连被吹捧的人也知道这是假话。
3.戒贬损他人,恶语中伤
对别人抱有成见,平时无表露机会,酒席上来个党同伐异,借酒发挥。
4.戒自吹自擂,自我抬高
酒席上在老朋友面前借酒盖脸,虚荣心发作,不管天高地厚,说什么:“他出几本书算什么,我是不写,我要写比他得多出10倍。”“他写那书,我一年能写10本,我不写,嫌降低人格。”“我们机关高级职称一大堆,我看上的没几个。”“我当年发表的作品引起了全省讨论,要是干下去,现在早进《人民日报》了。”这样的讲话,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会伤害他人,在座的人会想,在别的宴席上他也会说我啥也不是的。
5.戒谈论公事,失去原则
有些领导干部在喝酒时,同他人谈论机关公事,造成泄密或暴露领导内部分歧,使某些人有空子可钻,影响领导班子的团结。还有个别领导,在酒席上乱许愿,答应给某某什么职务,事后又不能兑现,造成极坏的影响。
6.戒污言秽语,酒后失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头脑像腾云驾雾,言语随意,感情失控,丑态百出。若有人指责,便以“喝醉了”解脱。此类人酒后恶行,有伤风化,令人侧目。
7.戒借酒浇愁,牢骚满口
有些人平时有些怨气,便借酒浇愁,大发牢骚,指责别人如何不对,甚至辱骂领导。这样做使别人无法插言,闹得不欢而散。
酒席宴会应成为文明应酬场所。宴会上,朋友叙旧,增进友谊,同行朋友,交流感情,都会使宴会气氛和谐,更有意义。应真正做到亲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轻佻,欢快而不放纵。
说话之道
在人多的宴会场合中,最好在嘴上安把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把嘴闭好。
)第四节 同事的短揭不得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人既是最坚强的,也是最脆弱的。尤其是当一个人觉得他的自尊受到伤害,他将要颜面扫地时,他的潜能会爆发出来,他会死要面子,死“扛”到底。因此,在职场中必须注意不能一味地揭他人伤疤。
报上曾有过一则新闻:一个女同志,只因为有同事说了她一声“胖女人”,羞愧至极,绝食身亡。
很多人说话非常刻薄,甚至缺德。然而更重要的是,仅仅是伤害了别人吗?要知道揭短是一把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伤己。爱揭短的人,时时处处注意他人的短处,拿来取笑,可也要小心自己有把柄被别人抓住。这种既伤别人,自己也不见得好过多少的话,还是少说为佳。
有些人是因为考虑不周,言辞无形中冒犯了他人。“老王,你太辛苦了,白发如云!”“老刘,你秃顶了!”对年轻女同事说:“小李呀,你最近可发福了!”这类话要时刻提醒自己少说为妙。
摩洛哥有句俗语:“言语给人的伤害往往胜于刀伤。”这是实情。同事之间,为搞好关系起见,请不要揭人短处。
有的人直率惯了,喜欢“一吐为快”,无意间揭了别人短,刺伤了别人,也孤立了自己。
一天,在公司的集会中,张先生看到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紧身的新装,与她的胖身材很不相称,张先生便直言直语道:“说实话,你的这件衣服虽然很漂亮,但穿在你身上就像给水桶包上了艳丽的布,因为你实在是太胖了!”
女同事瞪了张先生一眼,生气地走开了,从此再也没有答理过他。
张先生的语言确实很有问题,也活该别人不再理他。一般人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不愿意被别人取笑她的缺点。有时候同事可能考虑跟你关系好,而主动告诉你他的缺点和一些“短处”。能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你,那说明你们之间的友谊肯定要超出别人一截,否则他不会将自己的私密全盘向你托出。如果你不识时务地把他的短揭发出来,还要告诉别人,这可是他亲口跟我说的,那么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要是同事在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秘密被曝光,他肯定认为是你出卖了他。被出卖的同事肯定会在心里不止千遍地骂你,并为以前的付出和信任感到后悔。
在办公室里,直言直语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因为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没有考虑别人的立场、观念、性格和感受。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同事们都会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被你的直言直语灼伤,即使不能离你远远的,也要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这样,你就成了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了。
说话之道
不随意泄露别人的短处,这是巩固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恐怕没有哪个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第五节 面对病人少说为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谁都会有生病住院的时候。当亲友患病住院治疗,人们免不了要上医院去探视。然而,人们探视病人时的言语是否得当,将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一些患者因为病魔缠身而产生抑郁、焦虑、怀疑、恐惧、被动、依赖及自怜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和心理波动时,倘若探视者的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将会使病人精神振作,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恢复健康。因此,恰当的语言是抚慰患者心灵的一剂“良药”。若是探视者言语失当,将会对患者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在探望病人时,尤其是身患重病的人,就不要过多谈论病情,不要触到病人的症状,以免病人心烦。例如,有位领导去探望久病的退休老职工时,关切地询问她:“您饭量可好?”谁知一句问候话却引来病人满面愁容,职工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这位领导十分尴尬,只讷讷地说几句安慰话后,不欢而别。原来,这位老职工病情日重,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那位领导问到的正是病人日夜忧虑的问题,顿时勾起病人的烦恼,以致谈话气氛极不愉快。
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疾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过多地谈病情,势必使其包袱加重。当你看到病人脸色憔悴时,不能大吃一惊地问:“您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而要说:“这儿医疗条件好,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的。”
探望时较好的谈话方式是:先简要问问病情,然后多谈一谈社会上生动有趣的新闻,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久居病室,这种新消息正是病人渴望知道的。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能使他精神愉快,将更有利于他早日康复。
只要你探望过病人,你就不难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病人四周的人,并不一定向他诉及实情。因为病人的感情是脆弱的,心志已不够坚强了,这时,如果你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话,那就不该把实情全部告诉他,你应该把病名及病情稍微改变一下“面目”,然后轻轻松松地告诉他,切勿把听自医生或别人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他。
前往探病时,只要对方不讲话,你还是不要多说话较好,即使说话,言辞也一定要谨慎。
说话之道
在探望病人时,尤其是身患重病的人,就不要过多谈论病情,不要触到病人的症状,以免病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