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点说话之道(Mbook随身读)
12189500000006

第6章 嘴上的进退功夫

)第一节 说服之前先赞美对方

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这好比打仗时有了牢固的后方,既可以出击,又可以及时退回,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称赞、夸奖小孩时,他们会非常高兴、满足。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我们所称赞的优点,只是我们期望他们能做到这点而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增高鞋”的例子。在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何不也效仿这一做法呢?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喜欢别人给自己一个美名,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内心里也会朝此目标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美名,站在一个受人赞赏的高度。

一位老师的弟弟因为一场纠纷,被人告上了法庭,而接案的法官恰恰是她昔日的得意门生。一天晚上,这位老师前往学生家,希望他能念在师生的情面上,帮帮她弟弟。法官显然有些为难,既不能枉法裁判,又不能得罪恩师。于是,他说:“老师,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您一直是我最钦佩的语文老师。”

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法官接着说:“您上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尤其是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一堂课,至今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语文老师很快就进入角色了:“我不仅用嘴在讲,也是用心在讲啊。薛蟠犯了人命案却逍遥法外,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

法官接着感叹:“记得当年老师讲授完这一课,告诫学生们,以后谁做了法官,不要做‘糊涂官’,判‘糊涂案’,学生一直以此为座右铭呢。”

本来这位老师已设计好了一大套说辞,但听到学生的一番话,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自动放弃了不合理的请求。这位法官用的就是赞美的技巧,先用恭维的话,然后拒人于无形之中。

这就是赞美对方的妙处。谁也拒绝不了那种突然拔高的感觉。当遇到某些顽固而又爱美的女性,不妨直接在这个方面夸赞一番,这样她会更加飘飘然,说服她也就不难了。而要想说服男性,比如你的领导、你的客户,或者你的朋友,先赞美也能提高说服的“效率”。

说话之道

如果你懂得赞美对方,那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顺利起来。

)第二节 说sorry要有技巧

道歉的语言技巧很多,会道歉的人不但能使自己获得对方的谅解,而且可以保全自己的面子。但是,如果致歉的方式不妥或者表达不当的话,不但会使自己颜面扫地,而且会使对方更愤怒。因而,这种发自内心的愧疚并不是“对不起”这三个字就能完全表达的,它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技巧。

1.幽默的道歉

在某些场合,由于不小心的失误或言语不当,常常会给对方造成尴尬,这时,如能采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进行道歉,则可以使别人感受到这份歉意,从而谅解你。

有一次,费老对客挥毫,写孟浩然《过故人庄》,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留神漏掉了一个“话”字,旁观者窃窃私语,皆有惋惜之情。费老这天喝了一点酒,而酒后容易失话(言),于是费老拍拍脑袋连声说:“酒后失话,酒后失话!”并在诗尾用小字补写了这四个字,以示阙如。费老的一句话情趣盎然,使气氛为之一变,在场的人都抚掌称妙,赞不绝口。

费老在乘兴挥毫之时不留神落了一个字,未免让人觉得可惜,然而他灵机一动,以“酒后失话”为由为自己辩解,一语双关,情趣顿生,不仅表达了歉意,弥补了缺陷,还为这幅墨宝带来了一段佳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道歉的场合,在这时,幽默的道歉方式常能使对方原谅你。

2.别致的道歉

直接道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自己和对方都会产生尴尬,造成不太好的局面,但如采用巧妙别致的方式道歉,可以使对方在惊讶感动之余,不计前嫌,欣然接受。

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了,第60军却从前线发来电报说,该军已进入战役发起前的待命地域,可是有的部队已断粮了,请速补给。彭德怀司令员看罢电文,怒不可遏,他派人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电报扔给他,说:“你这个洪学智怎么搞的?仗还没打就让部队饿肚子,怎么得了!”洪学智却很冷静,他很有把握地表示:“这个电报情况反映不准确。”彭德怀更加愤怒了,他反驳道:“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怎么不缺粮?总攻马上就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打不打?你误了我的军机呀!”洪学智仍坚持说60军有粮,并要派人调查。彭总派自己的秘书一同前往。到了前线,第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我们还有3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在总部的彭德怀司令员听到这个消息这才放心,后来,他包了一个梨送给洪学智,笑着说:“我错怪你了,送给你一个梨,吃梨,吃梨,我给你赔个梨(礼)!”一场误会烟消云散。

彭德怀在没有具体了解电报反映的情况下,对洪学智大发雷霆,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彭德怀以送梨的方式向对方赔礼道歉,形式别致,语意双关,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又驱散了对方心头的乌云。

3.赞美的道歉

在道歉的时候称赞对方,让对方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这样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方的谅解。例如,当你用言语伤害了一位平常挺关心你的同事之后,你向他道歉,话可以这样说:“我早就想给你作检讨,当年咱俩一块儿到单位,你对我一直很关心,像个老大哥似的,后来只怪我不懂事,做了些不恰当的事……当初说的一些话是我不对,知道你宽宏大量,一定能原谅我的过错。”

一般来说,在道歉时责备自己大家能做到,但是却常常忘了称赞对方几句。其实,赞美法是道歉的一个好方法。

如果明明犯错却不道歉或者虽然道歉却是冷嘲热讽态度僵硬,都会让别人心生嫌恶。勇于道歉和承担责任的人是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掌握了道歉的技巧,在犯错的时候勇敢地说出对不起,就能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说话之道

道歉的语言技巧很多,会道歉的人不但能使自己获得对方的谅解,而且可以保全自己的面子。

)第三节 别人论己时切莫打断

在特定的环境下,沉默常常比论辩更有说服力,尤其是当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一旦别人谈到自己时,尤其是不利于自己的情况时,往往会打断别人,并与之争论。其实,这是最不明智之举。

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某报主编不知从哪里了解了斯大林对《暴风雨》有看法,说是“水杯里的暴风雨”。

显然该书应该批判。为了讨好领导,主编就组织编辑部讨论这部小说,以表示该报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警惕性,表明该报鲜明的立场。

讨论进行了数小时,发言人提出不少批评意见。由于主编的诱导,每个人的言辞都很尖刻,如果批评成立的话,足以让作家坐几年牢。可是在场的爱伦堡极为平静,他听着大家的发言,显出令人吃惊的无动于衷,这使与会者无法忍受,纷纷要爱伦堡发言,从思想深处批判自己的错误。

在大家的再三督促下,爱伦堡只好发言。他说:“我很感谢各位对鄙人小说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感谢大家的批评意见。这部小说出版后,我收到不少来信,这些来信中的评价与诸位的评价不完全一致。这里有封电报,内容如下:‘我怀着极大兴趣读了您的《暴风雨》,祝贺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斯大林。’”

主编的脸色很难堪,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会场,那些批判很尖刻的评委们也纷纷离开了。爱伦堡轻轻地摇摇头:“都怨我,这么过早地发言,害得大家不能再发言了。”

爱伦堡的聪明在于,如果他据理反驳,必能激起别人更加尖锐的批评,这种场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褒贬随人。

别人批评或者谈论你时,你不必急于否认或者急于表现自己。有人会问,如果他们批评得不对,明明自己是被冤枉的,还不申冤那不就显得自己太窝囊了吗?如果你真是被冤枉的,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指责你,你当场据理力争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一轮的语言轰炸,非但不能洗刷冤屈,还会让他人更加“团结”起来打击你。

所以,有时候保持沉默很重要。当然也不是让你一直保持沉默,只是等其他人都已经批评累了,没有兴致的时候,你再适时回击。这样一来,别人已经无暇继续反驳你,二来你也可以替自己洗刷掉冤屈。

说话之道

有时候保持沉默很重要。沉默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帮你说服反对的人,让你向成功迈进。我们要学会沉默,学会在别人论己时保持沉默。

)第四节 挨批之前主动认错

抢先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让别人批评要好,会让别人对你的感觉好得多,也有利于解决问题。如果错了(这是在所难免的)就干脆先承认,这样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觉察到别人认为你办的什么事情或者说的什么话不好,想要给你指出来时,不妨抢在他前面承认错误,使他无话可说,这样他就不会再认真计较你的过错。

王修是一位广告设计师,他曾用这种方法得到一个极易动怒的雇主的理解。

王修说:做广告图时,最要紧的是简明正确,但有时不免会发生些小错。我就知道有一位广告部主任,专喜欢在小地方挑毛病,我时常生气地从他办公室走出来,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因为他指出的地方不当。

最近我替他赶完一幅图,他来电话叫我去看看。到那儿果然不出所料,他显得非常愤怒,已经准备好了要批评我一顿,我就想到用责备自己的方法来对付他,因此我便说:“你所说的话不假,一定是我错了,而且这错是不可原谅的。我替你画画多年,应该知道如何才对,我觉得很惭愧。”他立刻替我分辩说:“是的,你说得对。不过这并非大错,仅仅……”我马上插嘴:“不论错大错小,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会使别人看了不高兴。”他打算插话,但我却不容他说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批评自己,我很愿意这样做,就继续说道:“我实在应该小心,你给我的工资很多,你理应得到满意的东西,所以我想重新画一张。”“不!不!”他坚决地说,“我不想太麻烦你。”

他还夸奖我所作的画,表示只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说这一点小错不会使公司受损失。最后他邀我一起吃午饭,并开给我一张支票,委托我画一幅新的广告。

王修无疑是聪明的,因为他懂得抢先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对方觉得过意不去,从而从内心原谅你,并且还会给你更多的机会。

任何傻瓜都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事实上也只有傻瓜才如此做。肯认错的人才更受欢迎。

说话之道

抢先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让别人批评要好,会让别人对你的感觉好得多,也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五节 让对方说出先入之见

戴尔·卡耐基说过:“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将他视为理性的动物,而应该将他视为感性的动物,他是充满偏见与先入之见而与人处世的。”

的确,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合理的事物,对方却不认为如此。例如,人们往往会有上司总是利用部下的,推销员是不可靠的,或是××品牌的产品质量都是不好的等先入之见或偏见,结果使说服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如果不先突破这层障碍,就无法进行说服工作。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在日常的说服工作中,先入之见及偏见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有两位终日奔波的推销员,其中A推销员是属于能说能干型的,而B推销员则是少言寡语型的。然而,B有时会以让A吃惊的方法成功地进行推销。例如有一次,任何推销员都无法说服的某肥料公司的老板,B竟然让他一下子买了6张床。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说服这位老板的呢?

原来,这位老板患有严重的耳病,一般推销员发现他听力有困难之后便放弃了,但是看上去少言寡语的B却不一样,他放弃了口头交谈而改用笔谈。笔谈虽然需要耐性和时间,但是却使这位老板一次买了6张床。

B以外的推销员可能都有“既然是聋子,说了也没用”这种先入之见。而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位耳聋的老板也会有“要警惕健康人,尤其是推销员”这种意识。因为耳聋,平日可能会有“我是个聋子,别人不会理我”或“别人可能会利用我的缺陷来欺骗我”等猜测。也就是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很多推销员没有消除这位老板的先入之见和偏见,也没有想到消除的办法。

但是,B推销员在发现对方是耳病患者之后,没有采取通常的推销办法,而是积极地采取了笔谈的特殊方式,这不仅成功地向对方推销了产品,而且还消除了对方持有的偏见或猜测之心。这种办法对于说服那些有先入之见或偏见的人是很有效果的。

与此相关,要说服持有先入之见的人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像B推销员那样采取特殊的、对方喜爱的交流方式,或者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对方畅所欲言、吐露心声,即他的先入之见,然后再让他进行客观的认识。通常,我们往往会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说服对方,但对于已经有先入之见的人来说,这种交谈方式的效果就不明显。不仅如此,反而会使对方的态度变得生硬。这时应该放弃这种通常的说服方式。只有了解了对方的心理,才有可能消除他的先入之见,使他接受你的说服。

在各种说服场合中,人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评价基准,例如,“那家商场的东西很贵”“老年人比较顽固”“独生子比较娇气”“妇人爱唠叨”“政治家善于撒谎”等,这些“断定性”的观念有时被称为先入之见、偏见或固定观念。

人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或周围的环境来判断事物的好与坏、是与非的。因此,即使指出他的不对之处也很难消除他的先入之见。这些先入之见和偏见与有科学根据的判断不同,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常会加入人们的主观认识,因此,在理论上多半靠不住。例如,认为“路边摊贩出售的东西都不好”的人,大都是曾经为此吃过亏的人。

当然,这样形成的先入之见或偏见,是由于狭隘的个人经验和缺乏知识而造成的,不过,它具有一种“生活智慧”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具有维持生活、保卫自己的防卫作用。这是很难通过理论解释的感情问题,而且有时甚至有几十年的形成过程,因此,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说话之道

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将他视为理性的动物,而应该将他视为感性的动物,他是充满偏见与先入之见而与人处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