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欲抑先扬作批评
粗暴责备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利用委婉的批评来使他人改掉毛病,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会把忠言这服“良药”裹上糖衣,抛给对方,使对方有一种“忠方不逆耳”的惬意。
生活中离不开批评,工作上少不了批评。批评宛如一剂清醒针,使狂热平静,让昏聩清醒,可以驱散迷茫之雾。
然而,面对批评,可不是人人都能坦然接受。虽然本应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但这支清醒剂扎下来,刺痛少不了,没几个人喜欢疼痛,所以也没几个人喜欢被批评。
即便是不喜欢,可批评还是要继续的,我们所能做的是用最恰当的方式把批评说好,“欲抑先扬”就是一个恰当的方式。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要批评一个人并让他接受,就要先表扬一通,肯定他的成绩和优点,然后再将其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来。
这个方法,人人皆可操作。也就是说,你这支清醒剂扎下去之前,要先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麻痹一下他的神经。疼痛虽依然存在,但疼痛感不再那么强烈,也不会那么令人生厌了。
实行这一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表扬过度,要记住表扬的目的是为批评作铺垫的,表扬过了头,批评的目的自然难以达到,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另一个是表扬不够,急于批评,这会让人感觉你的表扬语不真、心不诚,人家自然难以接受。犹如手术前,麻药药性未发、效果不显,你就挥舞手术刀,病人能接受吗?
角度换回来,看待对自己的批评,我们不管其对错,若能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心态泰然处之,那我们的生活会平静不少。
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你尊重一个人,这个人是容易被诱导的,尤其是当你显示出你尊重他是因为他有某种能力时。”所以批评之前,不妨让自己的口气缓和,并带着尊重的口吻。
有一天早晨,苏格兰都柏林的一位牙医马丁·贵兹与夫去上班,当他的病人指出他用的漱口杯、托盘不干净时,他真的震惊极了。不错,他用的是纸杯,而不是托盘,生锈的设备显然表示他的职业水准是不够的。
当这位病人走了之后,贵兹与夫医生关了私人诊所,写了一封信给布利基特——一位女佣,让她一个礼拜来打扫两次。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布利基特:
最近很少看到你,我想我该抽点时间,为你做的清洁工作致意。顺便一提的是,一周两小时,时间并不算少。假如你愿意,请随时来工作半个小时,做些你认为应该经常做的事,像清理漱口杯、托盘等。当然,我也会为这额外的服务付钱的。
第二天,当他走进办公室时,他的桌子和椅子擦得几乎跟镜子一样亮,他几乎从上面滑了下去。当他走进诊疗室时,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干净,光亮的铬制杯托放在储存器里。他给了女佣一个美誉,以促使她去努力,就是这一个小小的赞美,让她表现出了最卖力的一面。她用了多少额外的时间呢?对了,一点都没有。
你若要从某方面改变一个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莎士比亚曾说:“假如你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你有吧!”更好的是,公开地假设或宣称他们已有了你所希望他们有的那种德行,给他们一个好的名声来作为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愿看到你的希望破灭。
说话之道
你若要从某方面改变一个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
)第二节 意味深长巧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批评这种手段,但有些人批评起人来简直让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阶。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有碍于人际关系,严重时甚至会毁掉一个人。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使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呢?
进行批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暗示,用意味深长的口吻说出来。
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比直接说出口来得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那些对直接批评会非常愤怒的人,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有一次,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他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就对他们说:“怎么,得意了?你们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请注意今天下午的班会。”那几个男学生猜想:糟了!在下午的班会上,等待他们的准是狂风暴雨!可奇怪的是,在班会上,班主任的批评妙趣横生,他说:“树林子要是大了,就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它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老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立刻认定,自己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狼开心。有一天,它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还趁着天黑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炮弹似的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好半天,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的写法,怎么写的呢?‘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有趣的是,今年正好是鼠年,咱们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么,这些‘小老鼠’们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不会,但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儿,这位班主任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个男同学。那几个男同学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了!他们挺感激,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班主任的说话方式是值得推崇的,没有急躁和严厉的口吻,也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而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把现实和故事结合起来,既让人明白又不伤及尊严,难怪会得到同学的拥护。
暗示式批评就是不正面提出批评,而把批评的意思暗含在谈话之中,让被批评者自己去理解、接受。你顾及了对方的面子,对方心里就会有所感激,并把你当成值得交往的人。即便你是管理层,也会让别人都亲近你、喜欢你。
说话之道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没有批评,但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理解你善意批评的意图,因而对你心存感激。
)第三节 挑选时机再批评
场合是否定和批评他人时需多加注意的事项。会说话的批评者总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看什么情况行什么令,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从而创造出一个否定和批评他人的良好时机。愚蠢的批评者则往往不分场合、不看火候、随便行使权力、大耍威风,结果,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起来。通常的批评宜在小范围里进行,这样会创造亲近融洽的语言环境。实在有必要在公众场合批评时,措辞也要审慎,不宜大兴问罪之师。
事实上,作为领导不给下属留面子,不看场合说话,对其自身也是一种损害,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对下属自尊的伤害,别人也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不会太在意那个人到底犯了什么错,反而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不识大体上。
一次商务宴会上,罗伯特遇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那是一家公司的圣诞晚会,但事实上受到邀请的人都是与公司有生意往来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个晚会相当于一个非正式的商务宴会。公司的一个高级职员穿了一件不够得体的晚礼服,与罗伯特谈话的公关部经理看到后马上中断了和他的对话,走到那个职员面前。
“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来了?”经理的声音不大,但还是有人能听到。
“对不起……之前准备好的衣服不小心弄坏了,所以就……”
“那也不能穿这样的衣服来啊?”经理嫌弃地看着职员身上的衣服,“简直是丢公司的脸。”
面对咄咄逼人的经理,职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不要再解释了,马上去给我换一件,要么就离开这里,不要再在这里丢人了。”
被说得无地自容的职员只好狼狈地离开了会场。目睹了这一切的罗伯特觉得这个经理做得太过分了,他想这个经理应该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几个月后,这个经理被公司调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无法和下属很好地相处。
批评时要考虑场合是否适合,这不仅仅是指不要在人多的场合中批评说教,还包括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你也应该多加注意,以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说两位下属心存芥蒂、情绪对立,就不能当着这个人的面批评那个人,否则很容易使一方认为你是在支持他,另一方则认为你是在协助对方压制自己,从而使矛盾更加激化,使情绪更加对立。
当一个人的错误涉及其他人时,不应当着被涉及者的面批评,否则往往会使被涉及的其他人认为你是在杀一儆百,从而对你产生误解。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而不是进行负面的攻击。大量事实说明,恰当地选择批评的场合,对于优化批评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批评的目的和内容都正确,但选择的场合不当,也会导致批评的失败。所以在批评别人时要分清场合,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说话之道
会说话的批评者总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看什么情况行什么令,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从而创造出一个否定和批评他人的良好时机。
)第四节 忌旧事重提常批评
驾驶员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受罚时,有的会乖乖顺从,有的却想尽办法推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呢?这当然和警察对驾驶员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警察看到驾照违例记载栏的记录,会直接影响警察的执法态度。
驾照中有违例记载的驾驶员,都不希望别人看到。而警察因为要执行公务,有责任查看。但看过违例内容后,应避免再追问,只处理当天的案件即可,这样的话,驾驶员大都会听从处理。如果警察表现出不屑的样子,并盘问不休,驾驶员就会很反感。
就心理学的观点来说,驾驶员的反应纯属人之常情。弗洛伊德曾说:“人具有抹杀不愉快记忆的潜在欲求。”这意味着任何人都难以接受别人用过去来评价现在的自己。尤其是过去犯错已获得应有的惩罚,现在再揭老底,无疑是被强迫接受多余的惩罚,所以明显表示出抵制情绪也是不足为怪的。
同样,批评人时必须认清这种心理。就算不得不提及以往的错误,也要有意避开,以便能制造容易接受批评的心理状态。
一名车间工人因为工作失误,受到一个通报批评的处分。后来,他和一名同事吵了一架,于是车间主任找他谈话,对他进行批评,可只进行了几句就谈崩了。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车间主任:“你对同事大打出手,可真够威风的啊。”
工人:“我……”
车间主任(打断工人):“你怎么样?上次那个通报你忘了吧?我可是没忘啊……”
工人:“那你就给我再来一个通报吧!一个我抱着,两个我背着!”
批评人时,就算不得不提及以往的错误,也要有意避开,以便能制造容易接受批评的心理状态。
车间主任:“你……”
这里,车间主任就采用了错误的批评方式,结果使自己下不来台。
批评应针对当前发生的问题,帮助对方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有些管理者为了说服对方认识问题,总是把对方以往所犯错误翻出来,一一数落。这样的批评效果极差。它会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直觉告诉他领导一直在做收集他全部缺点的工作,这一次是在和他算总账,因而会产生对立情绪,不会作出任何配合的。
说话之道
批评最忌翻旧账,将对方过去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理直气壮。殊不知,这种连珠炮式的指责只会加大对方的对抗情绪,使所遇到的问题更难解决。
)第五节 人多不要乱批评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一个人被批评了都不希望被别人知道。在工作中,上级经常会给下级提意见或进行批评教育,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声张,让他知道“改过就好,这事我不会向别人说”。
有的领导者很不注意这一点,刚批评完下级就把这事告诉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以这个人作为例子,无意间将批评之事散布出去,弄得人人皆知,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
人人都有自尊,都有保护自尊的心理倾向。领导批评下级时要爱护下级,尽量将其心理振荡控制在最低限度,绝不能无意中增加新的干扰因素,影响下级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实际上,口舌不严是领导不负责任的一种现象,也在受批评之列。
一天下午,查理·布夏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撞见几个雇员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正挂着“请勿吸烟”的牌子。布夏并没有指着牌子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而只是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支烟,然后说:“老兄,如果你们到外边抽,我会很感谢你们。”员工当然知道自己破坏了规定,但是布夏先生不但没说什么,反而给了每个人一件小礼物,你能不敬重这样的老板吗?谁能不敬重这样的老板呢?
这个老板做得就很好,没有让这几个雇员难堪。一般来说,批评应该适可而止,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让对方无颜面示人,因为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帮助别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感情是不能回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会越来越浓。社会越前进,社会分工越细,人际的感情依存越强,人的情感就更加显得可贵。因此,一些影响不大,又不属于原则性的错误,进行了批评,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就可不再声张。有时也可直接告诉被批评者,说明到此为止,不再告之他人。这都可使对方得到尊严上的安全感,产生情感约束力。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没有犯不可饶恕的错误,没有必要闹得满城风雨,让大家都知道。学生没有犯严重错误,老师没必要非要贴到学校的展示板上;员工没有犯严重错误,领导也没必要开大会专门批评一番;孩子没犯大错误,父母就没必要站在楼道里责骂他,让整个楼的人都听见。否则,只会让被批评人更加讨厌和憎恨你。
说话之道
任何一个谈话高手都知道,批评的话最好不超过三四句。会做工作的人,在对别人进行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留一定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