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华尔街传世智慧
12234700000004

第4章 心态理念篇(1)

如果你没有作好承受痛苦的准备,那就离开吧。别指望会成为常胜将军。要想成功,必须冷静!

--索罗斯

许多人盲目投资,从某方面来说,这等于是通宵玩牌,但从未看清楚自己手中的牌。

--巴菲特

市场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彼得·林奇!

股市永远是一个资产不断升值又不断缩水的场所,让人赚了又赔。投资者一生会经历无数个牛市、熊市和无数次暴涨、暴跌,投资者在最亢奋和最痛苦的时候最容易出错。一个人赔钱时,最可怕的是还得压抑自己的感情。

身处股市战场,每一天你都在冒险,那是痛苦的,因为你晓得,你随时可能面临严重的亏损。但是正如索罗斯所说:“如果你没有作好承受痛苦的准备,那就离开吧。别指望会成为常胜将军。要想成功,必须冷静!”在《金融杀手:乔治·索罗斯全传》一书中,作者描述过索罗斯极为痛苦的一段经历:

“1981年夏,索罗斯的公司出人意料地向贫民窟迈进。有些人对此真正地关心,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怀有好意。紧接着,索罗斯在美国公债市场的失败使他大丢脸面。索罗斯与美国公债市场产生矛盾是在1978年年底,当时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尔·伍尔克决定消除通货膨胀,贷款利润率从9%上升到21%。索罗斯确信,就在1979年夏天,国家经济会因此蒙受损失。当公债在1979年初夏重振旗鼓时,索罗斯开始购买公债。2011年到期的国库券在1979年6月上涨到100美元。然而,到了夏末,价格却降至93美元。

“索罗斯所借的银行短期贷款的利润率已经超过了长期公债的利润率。这将破坏国家经济,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降低银行利润率,提高公债的地位。然而,经济发展却仍然保持强劲势头,利润率也越来越高。如果索罗斯在公债市场上能坚持‘积极生息运作’以求平衡,那么他就会安然无恙--如果公债利息比从经纪人那里借钱的利息高,那么也是有利可图的。显然,当利润率为12%时,索罗斯的观点是对的,但当公债的利息很快上升到15%,而贷款利息却爬到了20%时,‘负性生息运作’产生了,索罗斯没有赢利。这一年,索罗斯在公债上损失了3%~5%。据估计,他使合伙人损失了8000万美元。

“当时,合伙人碰到他都畏畏缩缩的,几个重要的欧洲合伙人决定抽走资金。索罗斯的一个助手回忆说:‘他感到了失败。他觉得被迫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时常讲:你不应该进入证券市场,除非你愿意忍受痛苦。他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愿意忍受痛苦,但是,他的投资者们不愿意。他意识到唯一致命的弱点是这一群不可靠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受到打击使他非常烦恼,亏损了资金使他恼火,但还不至于毁灭他。他感觉到人们正在抛弃他。面对市场,他不知何去何从。’富有讽刺性的是,索罗斯预料国家经济状况恶化的观点后来得到了证实,但时间相差6~9个月。他曾预言较高的贷款利息会暴跌,这也得到了证实,但那是在他受到重创之后的1982年。

“在1981年那个可怕的夏天,一份商业界的重要杂志火上浇油,在封面上用了一个鲜艳夺目的术语来描述索罗斯--在夏天逆转的前夕。这种讽刺使索罗斯备感痛苦,尴尬难堪。”

遭受命运如此作弄,索罗斯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在投资市场变得更成熟,更具威慑力了。之后一连串令人望尘莫及的投资战绩使他一步步走向“全球最大投资者”的宝座。

投资者每天都面对风险,说不定哪天就会遭受巨额亏损。赔钱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投资者必须懂得承受亏损,忍受痛苦,做到宠辱不惊,与别人谈论亏损时也能面不改色。能让别人吸取你的教训,同样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作为金融大鳄,索罗斯在淡泊方面堪称楷模,值得一学。一些人在作涉及亿万元资金的投资决策时会战战兢兢、寝食不安,但索罗斯在进行高风险决策时,凭借钢铁般的意志,总能做到心平气和。

索罗斯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正是凭着超人的承受力和永不服输的自信,在一场场股灾中挺了过来。 恐惧阻碍成功阻碍成功的因素就是恐惧。

--拉里·威廉姆斯

人性的弱点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恐惧是初入市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他们常常想象自己被杀得很惨,唯恐利润和本金在一夜之间亏光。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芝麻大的利润会被放大至西瓜那么大,而西瓜那么大的利润却被视而不见。因为恐惧,越跌越抛,越抛越跌,越跌越惧,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心理上的弱点导致投资者亏损累累。一有风吹草动就急忙斩仓出局,投资者心态越来越坏。因此,我们说,股票市场上真正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恐惧心理。

一般来说,股票市场中只存在两种情绪--希望或恐惧。问题在于,人们在应当恐惧的时候却满怀希望,在应当充满希望时却心慌意乱。在牛市来临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多是让人啧啧称奇的暴富神话,这燃起了更多人的希望,而另外一种情绪--恐惧却慢慢地被淡化。时常回顾历史上那些令人恐惧的时刻,才能让更多满怀希望的投资者不至于陷入疯狂。

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是纽约股市大恐慌的开始,股市崩盘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刻的烙印。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众多股票售价之低彻底击碎了股民的美梦。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异常迹象,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巨大。突然之间,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00,股市已经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受控于恐惧,狂跌不止。自那时起,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11位知名的投机者就从人间消失了。随后,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这次令人恐惧的崩盘成了投资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股市中,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手,你都不可能次次判断准确。作为一个投资者,随时都可能因为在选股和选择入市时机方面犯错误而遭受损失。无论你多么聪明,你的分析或信息多么正确,你都无法避免犯错误的可能,而这些犯错的经历在潜意识中会增加你的恐惧感。体育比赛要求“技术过硬”、“心理过硬”,股票投资也一样,技不如人、心态不稳者,一出手便会被人看出破绽,处于被动地位,关键时刻更是手忙脚乱、一败涂地。所以,投资者要想在股票市场上成功,首先必须学会无所畏惧。

说到大胆无畏,用这个词来形容投资巨头索罗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影响力深远、略带邪气的亿万富翁,索罗斯大胆的投资行为让他屡次在世界政治和金融领域挑起事端,如他一手策划并引发的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他胆量十足的投资行为使他成为最令人敬畏的股市神话的主角,被世人认为是十足的“恶魔”。

总之,恐惧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恐惧是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时的大敌。要想不被恐惧吞噬,就要以无所畏惧的心态战胜它。13|克服情绪问题投资者交易时最大的情绪问题或许是忧虑。第二个情

绪问题是投资者总觉得自己是赢家。

--杰纳德·阿培尔

投资大师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们可以彻底摆脱情绪的控制。他们也是常人,也会快乐或伤悲、沮丧或激动;但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能力迅速将这些情绪抛在一边,让大脑清醒起来。

卓越的投资者总是具备排除忧虑的能力,以最佳的状态取得成功。他们持客观谨慎的态度,不断分析市场、调节自身、避免失败,自然就会养成上述心态并持之以恒。他们不允许失败和主观的东西入侵,干扰他们走向成功的健康心态。简而言之,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的要领:培养积极心态,使身体充满旺盛活力,为了成功不遗余力,奋力拼搏。

忧虑源于以下几点因素:

①害怕失败:投资者感到巨大的压力,将自我价值的认同与他人联系起来,过多地考虑他人的看法。

②害怕自己:投资者失去理性,盲目凭感情交易,怀疑自己。

③害怕失误:投资者失去了自尊,失去了自信心。

④失控:投资者在交易时失去个人责任感,在市场面前,他们感到无能为力。

克服以上这些心理障碍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个情绪问题是投资者总觉得自己应该是赢家。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精神病院了解精神病人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他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是大开眼界。在准备返回时,他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拆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然而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拆掉了,没有螺丝,有备胎也装不上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个精神病人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精神病人发现了处于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教授出于礼貌告诉了他。精神病人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各拆下一颗螺丝,这样就拿到了三颗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精神病人嘻嘻哈哈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否则连疯子也会笑你是呆子。股票投资就更忌讳自以为是了。永远要想到意外的可能,不要认为凡事只有一种可能,并想好应对可能情形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成功。

承受下跌50%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做投资。

--巴菲特老虎基金的知名度仅次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掌门人朱利安·罗伯森25岁时就担任了一家公司的股票经纪人。因投资业绩良好,朱利安·罗伯森在华尔街享有“明星经纪人”的美誉。

成功的朱利安·罗伯森并不满足于当别人公司的炒手。1980年,他集资800万美元在纽约自立门户,新公司取名为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朱利安·罗伯森以精选传统价值型股票而著称,偶尔也介入债券与外汇市场。

老虎基金只在1985年和1994年业绩欠佳,而其他年份都是“笑傲江湖”,因而声名大噪,老虎基金的资金规模也随之迅速膨胀。1998年年初,老虎基金管理的资金高达220亿美元。

但从1998年开始,老虎基金时运不佳,连遭挫折。在俄罗斯市场损失16亿美元;在外汇市场损失20亿美元;公司所持美国航空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路下滑,所持联合资产管理公司股票也表现平平……

老虎基金1999年亏损达1864%,2000年2月又亏损了15。8%,3月亏损3%,累计亏损超过30%。身心疲惫的朱利安·罗伯森已经回天乏术。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投资科技股,因为纳斯达克指数1999年就上升了86%。

但朱利安·罗伯森坚信价值投资,他最不擅长的领域就是高科技股。即使在高科技股炙手可热的时候,老虎基金也只拥有少量的微软、英特尔之类的股票。

朱利安·罗伯森性格固执,以至于犯错误的时间太长了。最后老虎基金不得不宣布关门,其资金只剩下65亿美元。其中的15亿美元属于朱利安·罗伯森的私人财产。

朱利安·罗伯森曾预言:科技股崩盘将是美国股市最惨烈的一页,价值型股票终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虽然这个预言是正确的,但他没能等到预言成真那个时候。

纵观朱利安·罗伯森20年的投资业绩,老虎基金公司年平均赢利率高达25%。朱利安·罗伯森无疑创造了华尔街的奇迹。

在老虎基金宣告关门的时候,索罗斯基金的一个合伙人说:“这并不是悲哀的一天,就像一个高尔夫球手最后一杆打了一次臭手,但他赢得了整个锦标赛。”

价值型股票后来确实又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但朱利安·罗伯森没有足够的资金坚守到这一天。

在股市之中,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就连巴菲特、索罗斯这些金融大鳄也不例外。

巴菲特甚至说:“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做投资。”这句话也许有点极端,就像并非每个人都会遭遇朱利安·罗伯森式的惨败一样,但其对股市严酷性的反映却是发人深省的。

身在股市,痛苦是难免的。股市就是一个考验人心理承受极限的场所,能在其中始终笑傲风云的,都是意志上的“钢铁战士”。有些失败并不是投资者能力的问题,也不全是心态的原因--这也是股市折磨人的一个方面。

看清手中的牌许多人盲目投资,从某方面来说,这等于是通宵玩牌,但从未看清楚自己手中的牌。

--巴菲特彼得·林奇和巴菲特

一样,都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彼得·林奇对待投资从不松懈,总是摆出工作狂的姿态。他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每个工作日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甚至有时连周日也不休息。

他一年行程达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行400英里。每天午餐他都要会见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

在退休之前,彼得·林奇只度过两次长假,其中的一次是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然后在中国香港与妻子会合,去内地玩了3天,再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英国的公司。

彼得·林奇每天阅读两米多高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孜孜不倦地做笔记;每月走访40~50家公司,一年就有五六百家;一年至少阅读700份年报。

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美元,但其每股现金都有4美元,当然属于被严重低估的股票。由于这一发现,彼得·林奇赚了7900万美元。

投资界有一句名言:“赌骑士,更要赌马。”在这个比喻中,“骑士”和“马”分别指代管理团队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只有投资具备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秀企业,才能获得不菲的回报。所以投资一家公司时,不仅要看它的领导者,还要了解其财政状况、经营能力、行业水平,甚至要关注企业的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等等。

如果投资者像企业经营者一样了解自己的投资对象,那么其投资无疑是最可靠的。

以周密的考察和分析为前提,彼得·林奇在华尔街大获全胜。他成了财富的化身,他所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给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后那初始的100美元就已变为2739美元,增值263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