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应酬学
12238700000040

第40章 “贵人”带来财富(3)

得到老板赏识,避免工作中的错误,这就是人力资源关系网带给马思宇的好处。只要善于利用,一个人的人脉网络能够为他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力量。你所交往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和朋友,以及你认识甚至不认识的人,都是你潜在的资源和能量,都会成为借力给你的“贵人”。因此,做人做事的有心人大都精通借助关系的力量和智慧之道,发挥别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事业。古往今来,那些雄才大略,多有心机的人,无一不是将借人智慧和力量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遇到困境时,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你没有想出来怎么开辟新的出口。这个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借来一点力量,就可以让自己突破重围,找到新的机遇。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他发现一块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边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人互有短长,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朋友或亲人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记住,他们也是你的资源和力量,他们是时刻守护在你身边的“贵人”。要善于借力,个人的力量对自然、对社会而言,都是渺小的。因此,要完成一件个人之力所不能及之事,须善于借用外界、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目的。

汉高祖刘邦在打楚霸王项羽时,总结取胜的原因时说:论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策划帷幄之计,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者人杰也,我能用之,是打败项羽的根本原因。项羽,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超群,力大盖世,由于刚愎自用,不容贤士,放走了韩信、陈平,气跑了范增,落个垓下自刎的下场。刘邦可谓是最大的“负债者”,他向韩信借了战场智谋,向萧何借了管理经验,向张良借了运筹帷幄的大智慧,以这些为资本,刘邦开创了自己的千秋帝国。如果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也许沛公早就成为项王的阶下囚了!时过境迁,当韩信、张良、萧何阶下称臣,向贵为天子的刘邦拜首时,殊不知,他们才是助刘邦成就帝业真正的“贵人”!

小智者,借物;中智者,借钱;大智者,借人;超智者,借势。善于借力,才能事半功倍。借普通人之力,成一时之小事;借“贵人”之力,成千秋伟业。借力,借势,白手起家者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智慧,因为一切你都可以借来!

“实力人物”的身边人不可忽视

现在的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结交上权贵;即使有幸结交,也不见得能得到他们的“贵人相助”。然而,结交那些“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就相当于得到了“实力人物”的认可,他们总会在某个时机出现时为你卖力,为你进上美言。所以在人际关系的拓展中,千万不能忽视权势的“身边人”,他们就像催化剂一样,用好了让你一步登天,攀附上权贵;用不好,也会坏了你的好事。

当你结识了某位“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后,一定要把握住他,用尽方法得到他的支持。当你在成功或失败的关头,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倒转乾坤、变黑为白。

说到结识和利用“实力人物”的身边人,三国时期的贾诩算是个中高手。贾诩脱颖而出应该是从张绣的发家开始。中平时代,张绣纠合少年贾诩在武威对抗边疆叛乱分子韩遂边章集团,直到这个时候贾诩才开始有机会借着历史风云显示才华,结交当时的实力人物。

大概是借着这个机会,贾诩结识了西凉军阀张济、董卓等,张济是张绣的叔叔,武威是张家家族根据地,而董卓和张济等关系非同一般(据《资治通鉴》记载,张济和西凉军阀董卓、李傕、郭汜的关系比较特殊,不同于李傕与董卓的上下级关系,张济不受李傕节制,地位也很高,但又几乎没有进入权力中心的企图),由此贾诩得以取得张济和董卓的赏识,进入西凉军的上层。后来凭借太尉重臣的身份进入国家权力中心(董卓进京后担任过太尉),然后又做了平津都尉,这足以表明贾诩在董卓心目中有着很高地位,是亲信人物。由此可见,贾诩的深谋远虑,在一环套一环的关系网中,贾诩靠在武威与张绣的合作作为起点,通过他们的推荐,取得“实力人物”董卓的信任,才有了出头之日。董卓死后,贾诩就成了西凉军的头号智囊人物了,尤其是贾诩的计谋挽救了穷途末路的西凉军团后,在整个西凉军团里,贾诩的地位非常之高,李傕等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他利用他的影响力还救了不少公卿人物,那时钟繇等对他影响深刻。应该说,从这个时候起,贾诩就是全国知名的人物了。

之后贾诩看到李傕、郭祀内乱,又陷身于各路军阀对皇帝“监护权”的争夺中,明白已经不可能凭借他们取得安身立命之所,于是就早早跑到段隈那里。鉴于贾诩的才智和在西凉军中无以伦比的影响力,段隈是对他又敬又怕,于是贾诩就跑到张绣那里。应该是因为以前的战友关系,张绣和贾诩合作愉快,对贾诩是言听计从。后来他计谋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帮张绣狠狠教训了一下曹操。表面上看来,贾诩很够意思,算得上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他也通过张绣降曹,攀上了曹操的关系,达到了他的最终目的,足以证明贾诩善用“身边人”的本领。

想要“贵人”相助,一定要记住史坦芬·艾勒的一句话:“把鲜花送给‘实力人物’身边的人,即使他们看来只是你心目中的小角色。”哪怕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一位家庭主妇,甚至是尚处弱冠的小孩子,也不要放过结交和讨好他们的机会。有了情义和信任,同时也会带来效益。说不定,这些“小角色”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不仅对于身边的小角色要认真对待,对于那些实力人物特别在意的人,更要倍加用心,博得了这些人的欢心,实力人物自然也就甘当你的“贵人”了!

清光绪某年,镇江知府大人想为他的母亲做八十大寿,消息传到周炳记木号,周老板愁眉顿开,高兴万分。周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都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木号的老板们为了放宽税贴,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礼献媚。可这位知府自称清正廉明,所赠礼品均拒之门外。

周老板正在设法寻找接触的机会,听说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寿,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对老夫人的话是百依百顺。只要打动了这位老夫人,也就等于说服了知府大人。

周老板派人打听老夫人喜欢什么,得知她最喜欢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来的鲜花呢?周老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老夫人做寿这天,周老板带着太太一行人早早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一下轿,丫鬟们就用绿色的绸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周太太在地毯上款款而行,每走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开”到老夫人的面前,祝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夫人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请他们入席。

宴席期间,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换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缭乱,眉开眼笑。直到宴席结束,周太太才说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宽木号的税贴。老夫人正在兴头上,忙叫儿子过来,吩咐放宽周炳记木号的税贴。既然母亲开了“金口”,孝子又岂有不点头答应之理。

从此,周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来都借“花”献佛。那孝顺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难违,就对周老板另眼相看。

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为你做“贵人”的,这就要想办法,让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像周老板就很会想办法,他先从“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入手,使老夫人能在知府大人面前好言相助,从而给知府大人施加压力,使他不得不做了自己的“贵人”。

与大公司或知名人物见面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但是,他们的朋友、亲属或工作中的助手,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天然踏脚石。如果他们能帮你在“实力人物”耳边说上几句好话,那真是很荣幸也很珍贵的。要与“实力人物”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别是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实力人物”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甚至他的祖辈、父辈,然后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小角色”入手,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实力人物”帮你“呼风唤雨”,甘当你的“贵人”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充分发挥人脉的价值

我们知道了朋友圈的重要,就应该着意去培养自己的人脉。人脉,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以后的事业积累资源,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安装上加速器,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但正如任何其他的工具一样,合理地利用,它才能更好地运转,而不注意保养,就会让这个工具的寿命缩短或者不能正常工作运行,最终失去使用价值。既要利用人脉,还要让别人愿意给你帮忙,这样人脉才能成为持久的资源。如果不加以维护,只有需要时才找上门,“贵人”也会对你避而远之,人脉的作用就荡然无存了。

我的朋友茱丽有一天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A小姐和她是大学同学,二人共事过一学期,之后联系也不多。

接到“叙旧”电话,聊了一会儿,这位小姐提出要求——她刚刚开始做公关,而茱丽就在新闻界工作,所以希望茱丽能介绍一些记者帮她做宣传。茱丽想这也容易,问过大致情况,茱丽便推荐了合适的人给她:“这个记者跟我关系不错,人也比较好说话,你跟他说我介绍你找他的,他能帮你。”

记者电话到手时,A小姐千恩万谢:“我刚开始做这一行,多谢你帮忙,什么时候请你出来吃饭……”茱丽当然不在乎吃饭什么的,只是觉得,如果有机会和老同学碰碰头,还能帮助一下人家,也不错。

但是,发布会那天,A小姐忽然打电话给她,问有没有其他记者推荐,而且对推荐的那个记者颇有微词:“那个人,态度好像不大好,不太好说话……”茱丽打给“态度不大好”的那位。

谁想对方一听就火大了:“她事先跟我谈好有公司老总的专访,结果当天又说没法安排。既然访问不到公司总裁,单一个产品发布会,我去有何用。结果,我还没解释完,她就说什么‘要不是茱丽介绍,我才不会找你呢’。然后就挂掉了电话。……”弄清楚了情况,茱丽觉得很不好意思,直向对方道歉,后来又请对方吃了一顿饭,总算消了气。

后来茱丽给A小姐打电话,委婉地提醒她不要那么功利。A小姐当时唯唯,但似乎也没放在心上,过后反而就像抓到了一个救生圈一样,经常打电话找茱丽,而且几乎每次上来就是“求援”,请提供这帮助、那支持的。

后来,茱丽逐渐疏远了这位同学,觉得她做事太过功利、自私。朋友本来是讲感情的,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叙旧不多,一上来就要求对方帮忙——这本来也没什么——但一而再,再而三,一味地要求而无相应的回报,完全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对于这样的人,恐怕就算是圣人也会觉得受不了吧。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们说,不要只想着你的人脉为你带来了什么,而要先问自己为你的人脉做了什么,这就是对待人脉的正确态度。你注意别人的感受了,并且也能为别人付出,他人才能心甘情愿地帮你。

人脉是需要维护的,“贵人”人脉更是如此。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合理要求,有来有往,才是利用人脉的正确之道。人脉是一种资源,需要一点点地有章法的挖掘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像小煤窑那样随便开个洞就挖,很可能挖出来一小块,却毁了整座矿山,而如果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开发与利用并举,维护和拓展同行,就能让人脉资源不断丰富并且深化。让对方觉得你是重要的,觉得你对他有重要价值,这样他才会甘心帮助你,成为你的人脉圈子里重要的一员,成为你永远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