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亦如同万物都有其固有的两面性和复杂性:有其善良美好、阳光上进的亮点,却也有其凶残丑恶、阴暗退后的灰点。这亮点和灰点就如同一对死敌,水火不容般地相生相克,却又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永远相依相伴,而共同组成了复杂多变的人性。
要想成为应酬的高手,那么在充分调动人性中的那些优点亮点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人性中固有的那些缺点灰点,并学会有效地抑制或克服它们。
切不可趋炎附势
有很多人在与重要人物的应酬时,往往喜欢趋炎附势,一味顺着对方的话说,阿谀奉承,这其实是不对的。如果你过于趋炎附势,你就会显得毫无主见,对方也会觉得你是个想巴结他的人。这样一来,你再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进行生意谈判,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老赵为了谈一笔生意,特地约了南方的一个大老板。本来,这笔生意谈成之后,不光老赵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南方那个老板的厂子也会降低不少成本。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于是老赵请这位老板到一家高级饭馆吃饭,想借此机会促成此事。
双方在饭馆里坐下,老赵请服务员递上菜单,让老板点菜。这个老板也没客气,翻开菜单就点。每点一个菜,老赵就恭维他有眼光,注重营养,有品位等,这个老板让他点,他赶紧说:“不用不用,您比我会点,您来。”结果,这个老板莫名其妙地自己点了一桌子菜。
酒过三巡,老板开始说一些自己的经历,老赵眼睛闪着亮光,频繁地点头赞许,又夸这个老板有魄力,又夸这个老板会经营。总之,一大堆的奉承之言。这位老板起初挺爱听,但是后来越听越觉得别扭,对方把自己夸得很夸张,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了。可是老赵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依旧是老板说一句,他夸一句。到最后,老板不想再说自己了,便问老赵公司的事。老赵以为自己的恭维起到了效果,简单说了两句自己公司的事之后,又开始夸赞对方起来。
最后,这位老板实在是受不了了,本打算酒桌之上了解一下对方实力,结果变成了对自己的“表彰大会”,一生气,便和老赵说了声“有事先走”,生意没谈就走了。
老赵这次失败,输就输在过分地赞美对方上。适当的赞美,可以起到拉近关系的作用,但是过分的赞美,就变成了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令人生厌。在应酬中,我们应该懂得,对对方的赞美有度,并且是出自内心地赞美对方,而不是生拉硬拽一些空洞的词汇,那样会给人不实际的感觉。
还有人认为,要想在办公室里出人头地,赢得上司的青睐和同事间的和睦,获得好人缘,就一定要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其实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好几种方法:赞成他人的意见,帮助他人做事等,趋炎附势的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好处和大家的善待,但是这是不足以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在办公室里,有些人的“赞美”总让人感到恶心。他们总像套着一个面具,不分场合和时间,巴结他遇到的每一个人,什么过头的话他都说得出口,他们认为向上司大献殷勤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提升,而不想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成功。
“瞧瞧、瞧瞧,这套装穿在丁经理身上,简直就像是为你而设计的,这小翻领最适合圆脸,这色彩搭配让你显得年轻了起码20岁,谁要说不是,我和他急!”朋友一说起单位一个男同事奉承女上司来,就手脚比画,把同事的动作、表情演绎得惟妙惟肖。
同事说,其实,大家认为,已人到中年、身体发福的丁经理并不适合那套装,而那颜色更显出了她的肥胖。
但朋友的同事,也是丁经理手下的一个职员,却能把套装说得与上司搭配得天衣无缝,不光如此,丁经理任何芝麻大的一点小举动都要被这位男同事夸大为“西瓜”,而日久天长丁经理也乐意消受。朋友说,这位男同事被大家私下里讥笑为“马屁精”。
职场中,几乎每个人都拍过和被拍过马屁,诸如“你这么年轻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你是公司里最美的女孩!你不当领导简直就是公司的失策!你这条领带和西装搭配得无与伦比……”只要有人、有利益就有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阿谀奉承也许会让你的上司一时间受到迷惑,对你深感喜爱,但是长远来看,你不但会失去上司对你的好感,更会得到同事们鄙夷的目光,使他们渐渐的疏远你,把你孤立起来。
心理学家说,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更多的是为了给别人面子,获得人情,这种特意的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策略,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的浓缩,极具普遍性!
但是,如果一个人将趋炎附势看成是生活的必需,使自己陷入窘境的话,那就是一种病态,特别是对任何人都不分场合和程度的奉承,是会形成很严重的心理疾病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塑造的贪官和珅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趋炎附势的马屁精的典型代表。这类人,往往以欺下的手段达到媚上的目的。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鲜见,在职场中,位处中层的小主管,常常为了拍上司的马屁,拍着胸脯在领导面前允诺超额超前完成工作任务,面对下属,则飞扬跋扈、作威作福,加班不加薪,牺牲下属的利益,讨好领导,以达到自己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的目的。
聪明的人不会这样,奉承别人并不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目的得以顺利实现的一种方法。让周围的人讨嫌、厌烦,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这只能让你成为不被大家喜爱的人而已。反过来讲,如果不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虽然看似自己交了很普通的人,但是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他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地方投宿。
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典型的雪中送炭终有好报的故事,而其核心,是这个年轻人的热情,他真心地帮助一对年老而疲惫的夫妇,而没有计较账单。幸运的是他的真诚感动了这位富翁,所以他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面对处于困境的人,趋炎附势的人肯定会置之不理,根本不会提供任何帮助。可是这个善良而又热心的侍者不计回报地帮助了这对老夫妻,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硕果。谁说善良没有回报呢?谁说热心只能付诸东流呢?对待困境中的人,对待失意的人,更需要我们摘下平时的伪装,用真心去关心他们。能够抛开趋炎附势嘴脸的人,才能收获上苍所给予的特殊的奖赏。
切不可器量狭小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小肚鸡肠的人,它是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全大局的人。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孔明三气周瑜这个故事。由于周瑜才智不如孔明,第一次孔明袭击了南郡又取了荆州、襄阳后,周瑜气伤箭疮,半晌方苏。醒后发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第二次孔明设计将周瑜击败,周瑜又怨气冲天,疮口迸裂,昏厥于地。第三次当孔明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周瑜差点被捉时,再次怒气填胸,在马背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不久,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综观整个故事,周瑜由于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常怀嫉贤妒能之心。在周瑜看来诸葛亮由于才智超群,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有杀了诸葛亮,东吴天下才能太平,否则他寝食不安。正由于他这种狭隘的心理作怪,才使他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因此,小肚鸡肠的心态是妨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只有克服小肚鸡肠的性格缺陷,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成为有气度有度量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人际交往的好人缘,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罗兰说过:“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最是亲密无话不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伤害了你,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一刀两断,或反目成仇?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后两者做法似乎更符合人的本性或者说本能。
但如果按人的本能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被伤害了之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去宽容体谅朋友,表现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度,你的境界就比一般人高了,你的胸襟和气度使你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你的人格魅力也就可见一斑了。
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斐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
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
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基本素质。
宽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
卡内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
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