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
122769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2)

(1)按时按量吃饭

对每个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让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地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可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定点吃饭,养成习惯。这需要从小开始。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他坐在童车里,放在固定的地点喂,再大一点就可以在大椅子上放小凳子垫高,或给孩子准备一张可调高度的吧台椅,让孩子围餐桌与大人共同进餐。

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固定的用餐地点,而且要让孩子在吃完自己的饭菜后才能离开座位,这样坚持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形成吃饭时间一到就去找餐椅的意识和习惯,而不致养成追到哪儿喂到哪儿的不良习惯。

(2)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虽然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丸子了,真香”等,从而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爱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

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3)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八九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洒落在地。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说教,因为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4)慎选零食和饮料

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兴趣,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是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饭前吃,更不能饭不吃,零食补。不要养成以饮料代水代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糖精及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并妨碍孩子对白开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4.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自己血汗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勤俭节约不仅使家里的各种东西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现在孩子们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其中的大部分钱是可以节约的。

爱默生说:“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丽宴席。”其意是说,勤俭节约是一个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在当今,如何面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诱惑,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消费习惯,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位初中女孩拉着父母走进一家服装专卖店,二话没说就上前挑选运动衣,当母亲说她穿的运动衣几乎还是新的时候,她却说,再穿就会落伍。旁边的父亲一边认同一边掏银行卡付款,说:“现在流行的就是要先学会花钱,才去学挣钱,讲节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按时下中学生的口头禅,下面这位男生的做法真的够“酷”,也够“派”。这位男生不惜将4张百元大钞作手纸用,要的仅仅是一份潇洒,玩的就是一次心跳,就是为了摆摆谱、显显阔。

一位读高中一年级的女生说:“我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父母的收入微薄,但父母对我的消费从不吝惜,这两天为给我买一双鞋竟花掉了妈妈一个月的工资。”面对主动为自己高消费的父母,孩子有些不情愿,“没想到他们会舍得给我买这么贵的鞋,弄得我很尴尬。因为,爸爸妈妈在自己的花销上一贯斤斤计较,可有时却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本来只需七八十元就能买一双挺不错的鞋,父母却非要给我花钱买名牌。”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是当前全社会都必须重

视的价值构建和品德锤炼,艰苦奋斗一般总是和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相联系,在今天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施行艰苦教育的难度往往较大。特别是在家庭里,很多家长都更看重孩子的学业、健康、生活质量,而忽略了艰苦奋斗教育。

伟人毛泽东对孩子的勤俭教育可以成为当今每一位家长的楷模。据载:当他的儿女们吃饭时若有谁的饭粒洒在了桌子上,他就要让孩子将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吃掉,并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给孩子听,教他们懂得农民种田的辛苦,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别人劳动的习惯。

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北京的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刚上小学不久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女儿买回晚报,父母一起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卖完。女儿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小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毛钱,而且费很多口舌又很辛苦。“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及时表扬了她。这个女孩后来很懂得节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对年轻父母经过认真思考,才采取了很有教育效果的方法。他们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呢?

(1)艰苦奋斗体现一种综合素质

艰苦奋斗精神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自不必说,对每一个人的生存成长也十分重要。从心理学上来讲,个人成功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就是一个不断开发和实现自身潜能的过程。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勤恳踏实的务实作风、贫富不移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潜能变为价值。

时代的发展为艰苦奋斗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包含了改变命运、吃苦耐劳、肩负责任、成就事业的自立自强精神;努力奋斗、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勤奋创业精神;敢为人先、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开拓创新精神;自我节制、理性消费、不图虚荣的勤俭节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为一种综合素质。

(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对他的马非常宠爱,终日“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马病肥死”的状况在我们很多家庭里仍然在重演。

仔细想一想,在家庭里,孩子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爱吃美味佳肴、厌恶粗茶淡饭,穿名牌、赶时髦、追新潮等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极为普遍。这与社会上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风气不断滋长有密切关系,也是家庭娇惯、溺爱孩子的必然结果。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成了一些家长的育儿原则,也造就了孩子的不良生存状态与生活习惯。不少家长习惯于为孩子制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总是让人造的环境去适应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去适应外部世界。

父母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能做的事,小到洗袜子、手绢,大到选择联系课外班,大人千万不要去包办代替;还要多为孩子创造一点锻炼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清洗用具的全过程、到附近农村采摘等,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自理和吃苦的本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