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茨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在他脱下议员袍子那天,还对全体议员风趣地说:“我当年穿上这件袍子时感到无比光荣,今天脱下这件袍子时也感到无比光荣。因为我没有愧对格兰瑟姆镇的民众……”
回到家中,他见到女儿撒切尔为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感到非常难过,因而告诫女儿说:“如果事情有困难,就更有理由去做。”父亲的话对撒切尔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同时撒切尔从父亲的失败中,感到从事政治所需要的不仅是才干,而更重要的是顽强的勇气。父亲还经常用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信条教育她。父亲铸就了撒切尔那坚毅果敢、不屈不挠和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引导着她登上英国政坛的巅峰。
然而今天,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父母在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之后,“孩子”与外界几乎隔绝,就连孩子的发展前景,有的父母都想一揽到底,使孩子从小生活在一种襁褓中,事事依赖、胆小怕事。孩子要想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必须培养孩子勇敢的精神。
(1)建立孩子的自信
我们知道,孩子胆小、懦弱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如何让孩子勇敢地站出来向别人证明“我是勇敢的”,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胆小、懦弱是因为孩子有自卑感,总认为不如他人。再加上得不到鼓励,孩子的心情总是处于一种弱势状态,父母置之不理是无法增加子的勇气的;拼命鞭策,高喊“加油”也是没用的。
大部分孩子的胆小怕事,是由于周围环境引起的。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在平日里要引导孩子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鼓起勇气去面对一切事情。
父母可以将一些日常事务交给孩子去做,比如,家中来客,让孩子主动问候招待;当身边的人产生矛盾时,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化解工作;家中的事务,要孩子发表意见;让孩子对一些事务加以评论,并指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而孩子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忘记对孩子加以认可、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足够的自信,才能促使其更充分地、勇敢地发挥潜能。
(2)赞美孩子的良好行为
每个人对善意的赞美都心存好感,孩子也一样。调皮捣蛋的儿子告诉妈妈,他为一个乞丐打抱不平。在众人围观中,他站出来赶走了那些戏弄乞丐的孩子们,并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要相互尊重,并警告那些戏弄人的孩子,以后不许再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这件事妈妈听后无动于衷的话,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很多不定因素,是对是错?以后遇到此种事是管还是不管?相反,这个妈妈很出色地表现了自己对儿子行为的赞赏,她告诉儿子:“我为你能为弱者打抱不平而骄傲!在这么多人中,这表明你勇气可嘉!”
当孩子做了一件你应当为他骄傲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该表达出自己对他的赞赏和以之为豪的骄傲劲头。不要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模棱两可的冷处理,这种不明确的态度,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对孩子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更勇敢地去独立应对今后的生活。
(3)锻炼孩子处理困难的能力与勇气
让孩子在经常性的小磨难中迎难而上,以锻炼孩子处理困难的能力与勇气。
在孩子完成一件任务后,父母要根据付出的劳动,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如果未能完成任务,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并帮助孩子继续完成。
把孩子推向家庭以外的世界,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培养敢作敢为的精神,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关心。
比如,当孩子因为在众多小朋友的嘲笑中坚持“戏弄残疾人是不道德”的立场时,父母应该鼓励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抵制、教育孩子坚持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抵制嘲笑和压力的有效方法,是锻炼孩子坚持真理的勇气。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从事所惧怕的事物,可以从尝试一些带有难度的运动开始,比如滑旱冰、登高等。
8.幽默风趣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关专家认为,幽默风趣既是一种喜剧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人生态度,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一种沟通的技巧。浅层次的幽默可以起到逗乐、联络情感的作用,中层次的幽默是寻求诗意与艺术趣味的需要,高层次的幽默则是修身养性、感悟世事哲理性的反映。因此,培养孩子幽默风趣的好习惯,是赋予孩子个性独特的神奇魔力。
在中国,受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文化的滋养,父与子的关系一般都是严肃的,否则便“没大没小”、“没尊没卑”了。因此,直到现在仍旧有些父母以长者自居,不能和孩子平视。要是有点“幽默”,就显得父母轻浮了。这样一来,孩子的性格里就少了“幽默感”。
前苏联的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就很会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有一次,他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家里乱作一团,原来他淘气的儿子喝了一瓶墨水,全家人都在着急,他的母亲正在打电话向医院求救。
当他弄清是怎么回事以后,知道孩子喝一小瓶墨水不至于中毒,于是便认真地对儿子说:“你真的喝了墨水吗?”儿子伸了伸带有墨水的舌头,得意地做了个怪相。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并没有发火,而是从容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吸墨纸,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办法了,你只有把这沓吸墨纸使劲嚼着吞下去了。”这一句话把全家人逗乐了。儿子愣愣地看着爸爸,他想以此引起家人对他的重视,成为中心,也没有如愿以偿。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能来点幽默,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有改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潜移默化地幽默起来。幽默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是人类最受推崇的品质。尽管孩子们讲笑话和使别人发笑的能力因人而异,但每个孩子都有欣赏幽默的才能。不同的
年龄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终都能有助于您的孩子与人相处,应付一系列问题。那么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见人爱、幽默风趣的人呢?
(1)幽默感要尽早抓起
有关专家指出: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是天生的,其余七成则需靠后天培养。尤其家长的努力培养与引导,对孩子幽默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家长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可在婴儿刚出生6周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如与孩子玩“捉迷藏”:将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抽走,孩子见了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或其他游戏。当孩子大一些时,多给孩子讲些幽默的故事,并不断丰富相应的幽默词汇。2周岁左右的孩子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已十分敏感。在孩子学步摔倒时,家长可故意向他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慰,此时孩子往往会被大人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3~5周岁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如大人有意把干净的袜子“戴”在自己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孩子见了可能会笑。这时,若孩子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家长不仅不指责他,相反,应与孩子一同哈哈大笑。
(2)为孩子创造一些幽默的氛围
幽默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要随时随地为孩子创造一些幽默的氛围,以幽默的心态感染孩子,给孩子一个效仿的良好对象。同时,让孩子多欣赏一些幽默的作品,不断挖掘孩子幽默的潜质,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
(3)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乐观者认为,有利的、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而且是普通的。
他们能努力促使好事发生,而一旦不利的事件发生了,他们也可能视为暂时的,不具普遍性的,对其发生原因也能采取宏观现实的态度。而幽默正是建立在乐观向上的性格之上的。乐观可以使孩子有个不错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在尴尬处境中不失面子,可以帮助他对付愤怒情绪,委婉地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比如,当孩子感到压力、困难与精神紧张时,在孩子面前要利用您的幽默感,来调解气氛的不和谐,讲个笑话也行,做个鬼脸也不错等。
(4)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幽默
我们中国人处理事情,教育孩子,很少利用“幽默”的方法。据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对北京、天津两市的300多户家庭的调查中,妻子认为丈夫情感沟通呆板,缺??幽默、浪漫情调的占61.7%,丈夫认为妻子多柔情、少幽默的占80.4%,而子女认为父母毫无幽默感的达88.8%。只有11.2%的父母知道用点幽默方法,实在少得可怜。
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风趣本领因人而异,有些孩子较他人更幽默些。然而每一个孩子都能同等地享受幽默,并用以获得社会承认,应对无法避免的心理矛盾和焦虑感。您可以鼓励孩子和家人的幽默感,它不仅可以使家庭气氛和谐愉悦,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应对特定的精神问题矛盾。日本的大平正芳说:“幽默,可以说是调剂生活的作料。由于某种轻松的幽默,就可以使当时的气氛为之改观,使陷于僵局的悬案豁然解决。”
9.培养孩子拥有自尊的习惯
大多数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尊的好习惯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孩子文明、自制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孩子有责任心、上进心、荣辱感的前提,还是孩子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简言之自尊就是平日里人们所说的“脸面”,然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似乎孩子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脸面”。其实不然,每一个生命,从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确地与另一个生命完全不同了,他的身体、他的智力、他的性格等。当他有一天明白地认识到这一点时,他的自尊心便诞生了。以后他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与他这个人息息相关,不可替代。他将以自己的姓名和所指代的“这一个”有机体去经历各种事情,去作出判断,去遭遇失败,去享受胜利。无论父母多么爱他,老师多么喜欢他,都不可能代替他去做任何事。
自尊是什么,就是对这个自我的认同、肯定。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心就是个体为维护一种人格而产生的一种保护层,具有自尊心的人总是会努力赶超别人,信心百倍。一个被自尊心所包围的孩子,他的精神生活将会时刻受到鼓舞,冲劲十足。他为自己聪慧的思维而欣喜,为自己的绘画能力而高兴,为身体跳跃的能力而自豪……正是这种进取向上的自尊习惯的形成,使他不甘落后,使他积极求知。当然,他也会犯错误,但自尊心总是暗示自己,这只是偶然的,自己不可能永远犯错误。
自尊心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都多少有点“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特点。培养孩子的尊严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那么如何培养自尊心呢?
(1)信任孩子
信任你的孩子。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产生自我尊重的心理反应。
父母是孩子心灵的指示灯,父母的一个信任的眼光会给孩子无限的力量,一丝责备眼神都会伤及孩子的积极性,然而这种“力量”与“积极性”的产生与消失都是孩子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起作用。
信任孩子的同时,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的防备心理是极强的,父母不要欺骗孩子,一旦被他们知道,他们就会对父母的言行产生疑虑。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那么你对孩子信任的鼓励,也会受到孩子的质疑,因为是他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潜意识里帮助他识别真伪,排除善恶。
比如,当父母发现自己放在抽屉里的零用钱突然少了时,父母虽然知道可能是孩子拿了,但不要一语道破,要帮助孩子保护他的自尊心。可以这样对在座的家庭成员(包括孩子)说:“这次家里的零用钱不翼而飞了,这只是个教训,但我肯定不会认为是我们的孩子拿的,因为他一定明白,这是一种坏习惯,一种恶劣的习惯。”这种不破自破的反意“提示”,既维护了孩子一时的“面子”,也提示了行为的恶劣,同时父母对孩子绝对的信任驱使孩子为了维持这种信任而改掉这种恶习。父母绝对不要点破孩子的“自我保护”的防线,一只点破,孩子容易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自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