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12340300000007

第7章 六纲理论的新认识以及概念规范 (2)

(一)六纲理论的新认识以及概念规范 (2)

系病和属病,后世医家没有人提及和论述,这两个病的概念,很特殊,是合病和并病的进一步的延伸,较为复杂。合病、并病,可以按证用合方去治疗,如太阳少阳并病,各自的主证清晰,可以用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去对治,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可以用桂枝汤、小柴胡汤和理中汤去合方。而系病和属病则不同,这两种病,往往表现的病证比较复杂,或者有多纲病来参与,但是,有主次之分,也有缓急之分,在治则上,也有变通,并很好地解决了六纲辨证中的虚热与实寒的归属,明确了其治则。书中比较明确的原文,有如下几条。

属病:

病人烦热,汗出即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潮者,属阳明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虚故引水自救。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系病: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做了如下定义:

“属”者,谓传变之时,出现一些主要的它纲症状;或未传变但多纲症状主次并存,属某纲,则某纲为主,其他纲为次,以所属之纲方证为主治,参以药症权衡。

“系”者,传变之时,虽有本纲见证,但以它纲见证治则为主,是为所系,以所系之纲为主治,参以药症。急则治标多见。

其大要者:

虚热“属”阳明,阳明实热伤及津血亏燥。以血归少阴、太阴也。以阳明清滋法治之。

实寒“系”阳明。三阴虚寒,水饮结实。治以阳明里实之攻逐为首要。

(二)六纲(六经)的五种归类法

三阴三阳在阴阳表里的顺序和配属归类上,表现的比较灵活,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五种主要情况。对中医的脏腑经络、运气、六纲辨证,进行了归类指导。临床辨证上,可以圆活地进行理解和运用。

第一个归类法:表之阴阳—少阴与太阳,里之阴阳—太阴与阳明,半表里之阴阳—厥阴与少阳。

第二个归类法:阳:从表到里,太阳—少阳—阳明;阴:从表到里,少阴—厥阴—太阴。

第三个归类法:按开阖枢顺序,后世的《伤寒》六纲(六经)排列顺序,就是按照这个来归属的。阳:太阳(开)—阳明(合)—少阳(枢);阴:太阴(开)—少阴(合)—厥阴(枢)。

第四个归类法:按阴阳为大表里,即阳在外,阴在里。三阳在外,三阴在里。太阳外之表,少阳外之半表里,阳明外之里。少阴里之表,厥阴里之半表里,太阴里之里。

第五个归类法:按阴阳大表里分属。太阳阳明为阳为表,少阴太阴为阴为里。少阳和厥阴为大阴阳的表里之间。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一个是: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和厥阴作为阴阳的枢纽:少阳是阳的中间体,厥阴是阴的中间体。少阳和厥阴又是阴阳的中间体。三阳靠少阳沟通;三阴靠厥阴沟通;三阴三阳靠少阳厥阴沟通。

(三)六纲(六经)的辨病提纲

《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是以三阴三阳辨证思想为主导,为了随顺人们的习惯称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六经辨证”。“六经”,这里要理解成六大辨证法则之意,与经络无关。

寒邪最易伤人,外感症状较重,因此,六气伤人,以寒统之,代表外感。并以伤寒外感病为凡例,用精简严谨的辨证法,示人以绳墨。正所谓“六经赅括百病,伤寒大法无殊”。后人有不知原理者,误认伤寒法唯可治疗外感,不治内伤。

《伤寒》全书,以阴阳学说的三阴三阳立法,对疾病按照表里虚实寒热,以及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等进行规律性分类,辨证过程中,注重由病入证,由证求方,继而细辨药症,于高级的方证辨证中,参合药症,对方剂进一步严格配伍加减,以达到最佳疗效。

书中列举了六大疾病总纲,复以方证药症为目,罗列诸治法要。

现把六大辨病提纲,系统归纳整理如下,可以作为提纲挈领的入门。

1. 太阳病总纲

(1)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无汗)麻黄汤类为主。

(3)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有汗)桂枝汤类为主。

(4)温病鉴别: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阳明病范畴)

2. 少阴病总纲

(1)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2)少阴伤寒:少阴之为病,无热恶寒,无汗。或无大热,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嚏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浮细紧。但欲寐。麻黄附子甘草汤类为主。

(3)少阴中风: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桂枝附子汤类主之。

3. 阳明病总纲

(1)阳明病: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阳明中风: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烦躁口渴欲饮水,脉洪滑。白虎汤类为主。

4. 太阴病总纲

(1)太阴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2)太阴中风: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或微发热,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或欲嚏不能,脉浮弱。甚则风水血痹,脉微。黄芪桂枝五物汤类为主。

5. 少阳病总纲

(1)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善太息,寒热往来,项强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腹痛、或便溏,舌苔薄白,脉弦。

(2)少阳中风: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脉弦。小柴胡汤类为主。

6. 厥阴病总纲

(1)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厥阴中风:厥阴中风,汗出恶风,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脉沉弦。柴胡桂枝干姜汤类为主。

六大病纲,基本有几个归属的本家针对的方子。

太阳家:麻黄汤、桂枝汤。

少阳家:小柴胡汤。

阳明家:白虎汤、承气汤类。

少阴家:当归四逆汤。

太阴家:四逆汤、理中汤。

厥阴家: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其他的复杂的方证方子,基本跑不出上述方子的组合演变。

太阳和少阴虽然阴阳不同,却同为表位。太阳是阳之表,少阴是阴之表,同时,少阴从阴阳的整体表里上看,又是属里的,也就是说,三阳在外,三阴在内,它是既有相对于太阳的表证,又有里证,比较特殊。这和三阴三阳的不同的分类属性有关,参看上篇的五种归类法去理解就会清楚。

表证有两种,一个是伤寒无汗,一个是中风有汗。这是表证的特殊性。而其他的少阳、厥阴、阳明、太阴,都不是表位,没有外伤寒邪说法。有外(表)证,也不过中风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