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正 虚 (3)
以此方加减,连服数10剂,胃癌未见好转,但药后大便畅,无便秘之苦。按:此案便秘,虽诊为胃癌,亦属于老年脾胃运化失司,脾虚气滞所致。初投枳术丸加味,之后根据病情演变投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减,便秘之苦均得以缓解。每次换方,均有生白术一味,且量亦比其他药味量重。此重用生白术通便,得益于魏龙骧老先生。因曾不解其重用生白术而专门求教:“白术属燥湿止泻之品,施诸于便秘,岂非背道而驰,愈燥愈秘乎?”魏先生答:“叶天士有言,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太阴得阳则健,阳明得阴则和,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存阴治在胃,东垣升阳治在脾。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
然从事滋阴,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药,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五两,便干结者加重进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虽遇便难下而不干结,更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遵魏先生之意,在临证治中气不足,伴有腹胀,矢气少者,枳术丸加大腹皮、香附、莱菔子之属,每获良效。生白术,其性虽亦属燥,但比土炒后尚有润性,故用生白术运化脾阳以通便而不燥。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有促进胃肠分泌的功能,加快胃肠蠕动,治慢传输型便秘有良效,这与生白术对脾阳虚之便秘有效是一致的。
医案出处:王凌,等.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中医杂志,2007;48(6):495
验案4
张某,男,85岁。1999年8月9日初诊。
患者素有咳嗽、咯痰病史20余年,近3个月来病情稳定,未曾发作。但近20余天,大便不畅,每次隔4~6天1解,虽不干燥,但排解困难,每次需10分钟,并因便意未除而反复登厕,并伴胸闷憋气,小便不畅,腹胀纳少,轻微咳嗽、咯痰,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弦。
病为肺虚便秘,证属肺失宣肃,升降失常,法当补肺益气,降气通腑。
生黄芪、生白术、桑白皮、炙枇杷叶、百合、芦根各15g,杏仁12g,瓜蒌皮、枳壳、杏梗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6剂,大便已通,每日1行,排解较前有力,小便畅通,胸闷减轻,憋气、腹胀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改生黄芪为20g,继服6剂而愈。
按:肺居上焦,主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与膀胱相通。年老气为,素有痰浊,肺失宣肃,气机不利,故胸闷憋气;升降失司,大肠传化失常,故便秘腹胀;水道不畅,故小便不通;胃失和降,受纳失司,故纳少。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弦,为气机不利,浊气停留之象。故本例乃因肺气虚弱,宣肃失职,升降失常,使大肠失其传化之职而致便秘。
治疗便秘,通腑降气、润肠通便,乃常用之法,本案却有所不同。生黄芪、白术、枳壳之用并无特别,而桑白皮、瓜蒌皮、杏仁、桔梗、炙枇杷叶、百合,皆入肺经,乃治肺之药,而通腑润肠之品未列其中,芦根通利水道,引水下行,也为上下通利之用。此为“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之法。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为区别便秘之不同于肠燥热结者,单列肠痹一门,并提出用开降上焦肺气的方法治疗,使上窍开泄,下窍自通。
医案出处:《赵冠英验案精选》
四、津血不足
验案1
许某,女,28岁。
大便干结,如羊粪球,排便努挣,口干欲饮,食香不敢多进,形体消瘦,心烦少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津血不足,治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枳实10g,厚朴10g,生白术30g,麦芽、谷芽各15g,女贞子18g,桑椹12g,火麻仁12g,柏子仁12g。
二诊:前方服7剂后,大便通畅,又嘱守方继进5剂以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患者津血不足,血虚则大肠失荣,津亏则大肠干涩,致大便干结,如羊粪球,排便努挣,口干欲饮;血虚则脾不运,故见食香不敢多进,形体消瘦;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见心烦少眠;津血亏虚,故舌红少苔,脉细数。枳实、厚朴行气导滞;生白术、火麻仁滋脾润肠;麦、谷芽健脾消食;柏子仁润肠安神;女贞子、桑椹养阴生津。
医案出处:洪雪峰.林禾禧主任医师治疗便秘临床经验.福建中医药,2007;38(4):19
验案2
刘某,女,28岁。
患者流产3次,已诊为习惯性流产。此次妊娠,初投白术散加味,后投以白术散合当归芍药散合方制蜜丸治疗,胎气顺,神情正常。妊娠3个月后,出现大便燥结,2~3日1行,质秘结,时呈球状,精神紧张,形体瘦弱,口干饮不多,肤燥,脐腹畏冷,时有绞痛感,夜寐不宁,小便欠畅。舌质微暗、苔少,脉弦滑。
此乃妊娠后由于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精血亏损,下焦燥热,致大便秘结。治以补益精血,润肠通便。方拟四物汤加味。
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8g,川芎5g,柏子仁13g,肉苁蓉15g,生何首乌15g,甘草1.5g。3剂。水煎服。并嘱行便时顺其自然,不宜加大腹压。
第3日:服第2剂后,大便自然排出,但质尚偏干。第3剂后,便软而顺畅。少腹绞痛已消,精神转佳。
当即改用黑芝麻自炒研粗末,每日30g,用当归10g煎水50~60ml冲服。每日1~2次。14剂。水煎服。
再诊:连服2周,大便顺畅,神爽,体力增而正常工作。此后制当归芍药散蜜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2次。连服3个月,大便顺畅。妊娠10个月,顺产一男婴。
按:在治疗期间,小心谨慎,分阶段遣方用药,并始终加用黑芝麻一味。黑芝麻,性平味甘,滋补肝肾,养血润肠。滋补肝肾可以保胎,养血润肠又能通便。故而能在临证既强调保胎,又重视通便,合而用之,方能见效。
医案出处:王凌,等.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中医杂志,2007;48(6):495
验案3
陈某,女,41岁,2003年2月22日诊。
大便干硬成团,排便困难半年。大便4~7天1行,粪便多呈球状,有时需服泻药方能排出,伴有左下腹胀、口干、口腔溃疡、头晕、乏力、纳少。查: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纤维肠镜检查报告:乙状结肠、直肠慢性结肠炎。
辨证属津伤肠燥,阴血不足,治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南沙参、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生黄芪各20g,枳实15g,石斛20g,当归10g,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各20g,焦山楂10g。7剂水煎服。
嘱患者饮食清淡、多食胡萝卜(煮熟)和素菜,忌辛辣刺激之品,戒咖啡、浓茶、牛奶。
3月1日二诊:大便2~3天1行,大便软或稍干,排便欠畅,腹胀、口干减轻,口腔溃疡已愈,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续守原方7剂。
3月10日三诊:大便软,每1~2日1行,排便通畅,微口干,精神进一步好转,纳香。嘱守原方14剂以巩固。
医案出处:陈玉根.朱秉宜治疗便秘型结肠炎经验摭拾.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62
验案4
刘某,女,29岁。1999年12月4日就诊。
患者产后4个月,一直大便干燥如球,4~5日1解,伴食后脘腹胀闷,纳差厌油,矢气不爽,口舌干燥,面色苍白,曾服麻仁丸、便秘通等,未能奏效。经人介绍来就诊。舌淡白嫩,苔少,脉沉细。
辨证为津血不足,肠枯失润。拟增液汤加减。
生地黄30g,玄参30g,麦冬15g,玉竹20g,制何首乌20g,厚朴15g,黄精30g,火麻仁30g。
取药浓煎4剂,大便得通,加黄芪30g等继服20剂。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亡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便干难下。其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甚状如羊屎,舌淡嫩,苔白或苔少,脉细或数。兼见面白唇淡,心悸健忘,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口干少津。治以增液汤加减治疗。
医案出处:黄绍刚.周福生教授论治便秘经验摭拾.中医药学刊,2002;20(5):583
验案5
王某,男,壮年。2000年8月17日初诊。
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已8个月。某医以卫阳不固及脾约论治,用玉屏风散加浮小麦、麻黄根等,后亦用麻子仁丸合玉屏风散治之,服药皆似有效,但药停其症如故。半年未愈,体渐疲乏,便秘益重,稍事活动及进餐时汗出如浴。追询病史,本年年初因劳累未待汗干,即用凉水擦身,自此常汗出,渐现便秘。诊时两关脉浮缓无力,尺脉沉迟而涩。
此汗出卫虚不能固外,病久营弱不能内守,致津血被伐,则便秘乃成矣。拟调和营卫、益气养营。
桂枝、白芍、当归、生姜各10g,大枣15g,党参、黄芪各30g,炙甘草6g。嘱其小量频服。
3剂后复诊,自汗已止,便秘稍减。药已中的,勿须更张。
原方去黄芪,加熟地黄20g,火麻仁10g,嘱服5剂,未再来诊。去年5月因痔疮发作,诉其旧病未再复发。
按:大便的排泄,虽属大肠所主,但必赖津血的濡润和气血的推动,亦须脏腑功能正常,大便方能自调。汗化生于血,过汗则津血受伤,肠道濡润失常,以致大便干结。《伤寒论》第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灵枢·营卫生会篇》云:“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又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本例治法宗此大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佐归、芪、熟地黄益气养营;更增火麻仁润肠,俾营卫和而汗止,气血足而便行也。
医案出处:林代富.顽固性便秘治验举隅.四川中医,2007;25(4):57
五、血亏肠燥
验案1
王某,男,65岁。1993年11月8日初诊。
便秘数年,时而发作,从去年始加重,每次便结如球状,难以排出,3~5日1次。服润肠药好转,停则依然如故。诊为老年习惯性便秘。刻下伴腹胀,边之胀憋加重,难出虚恭,乏力,纳呆,饮食乏味,晨起口干,头晕。失眠,尿频,舌暗红,苔薄腻色灰而干,脉弦滑。既往曾查出前列腺肥大。
证属精亏血虚肠燥,脾虚气滞夹热。治以益精血润肠燥,健脾行气通便,佐以清热。
当归、生何首乌、黑芝麻、柏子仁、郁李仁(杵碎)各15g,生白术20g,枳实10g,槟榔12g,全瓜蒌30g,陈皮10g,丹参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忌食辛辣热物,宜多食新鲜瓜菜水果等食品和适当活动锻炼。
二诊:服药至第5天腹胀减轻,大便变软,日行1次,头晕、失眠也减轻,惟纳食乏味。
上方去丹参加决明子(杵碎)30g,藿香10g,并增生白术至30g。续进7剂。
三诊:头晕已好,纳食转佳,大便先硬后软,每日1次,仍腹胀,下午重。
上方去枳实、郁李仁、槟榔、藿香,加枳壳10g,肉苁蓉15g,大腹皮12g,砂仁(杵碎、后下)3g。续进7剂。
四诊:伴腹胀,心烦,晨起口干。舌发木,苔白腻。脉浮取大,沉取细无力。
复投二诊原方并加丹参15g,再进10剂。嘱其药后便秘除,可续服10剂,并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
数月后患者来告,按嘱服药锻炼,今大便不干,日1行,偶有便秘通过饮食调整可缓解。
按:老年便秘,其病机有三:一为年老体衰,精血亏虚,润肠之力减弱;二为脾虚气滞,运化失灵,输布津液与推动糟粕乏力;三为燥结日久化热,热反伤津,加重燥结,引发他症。治疗应主以补精血、润肠燥,兼以健脾行气,佐以清热。不能但见燥屎如球,数日1次及口干等热结之象,即投以大量硝黄等苦寒攻伐之品,以免再伤其津,加重燥结。以此为宗旨立法组方,随证化裁,终收显效。同时适宜的饮食和锻炼,是治愈便秘的重要措施。
医案出处:《颜正华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李某,女,35岁。1979年6月26日初诊。
自诉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秘结已9年,6~7日大便1匀,每次大便均呈羊粪状,有时腹痛、腹胀,自觉手足心热,小便微黄,曾用“大黄、芒硝、悉泻叶”等攻下药物及西药“果导”等缓泻药均无效。诊见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微黄,脉象虚数。
辨证属血虚津涸,传导失司。治以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当归30g,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5g,沙参10g,肉苁蓉15g,郁李仁15g,全瓜蒌30g,枸杞子10g,秦艽9g,地骨皮15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