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45

第45章 正 虚 (7)

第二节 正 虚 (7)

素体健壮,向有习惯性便秘,每数日1行,因周身奇痒,皮肤起苔藓样丘疹10年,经中西药及温泉洗浴等多方治疗不愈而来就诊。患者舌质龟裂,色暗红夹有瘀斑,无苔,脉沉滑。

辨证属风毒血燥,血瘀津亏之候,予养血润燥,祛风解毒之剂,重用生白术以运脾行津,冀通其便。

当归、何首乌、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赤小豆、重楼、陈皮、生甘草各10g,乌蛇5g,生白术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3剂,大便已不干秘,服至6剂每日排便1次,通顺如常。续服1个月,另配熏洗方,其皮肤痒疹依然。惟独便秘获效,以后亦未复发。

按:观历代本草,多谓白术健脾燥湿止泻,临床医家多用其止泻,而避用于便秘证。仲景书虽早有治“大便硬”“加白术”之法,而后世医家多疑其文为错简,颇感费解而难释其义。余考《别录》言白术“益津液”。张元素谓白术有“除胃中热”“和胃生津液”之功。《本草求真》指出:白术“能缓脾生津”。《本草正义》更加肯定地认为“愚谓术本多脂,万无伤阴之虑”。

综观上述,今验之临床,知“白术通便秘”之说非欺欤!概白术通便秘之理,在于其有运脾、健脾之力,脾健则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得行,则肠枯便燥之势得缓,大便必通畅矣。

医案出处:《北方医话》—申明海

验案5

李某,女,2岁。

据其母代述,患儿自出生后至今,大便每六七日或十余日1解,量多,排便困难,经常需服用泻药,或纳入肥皂条,始得排便,西医疑为“巨结肠症”,因患儿太小,不能钡剂****透视确诊。刻诊:患儿发育不良,形体瘦小,面色萎黄,腹部膨隆,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沉滞不显。经询问其母得知,患儿7个月早产,出生后一直胃口较差,乳食不多。

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立即停用泻下药,遂处以益气健脾,佐以养血滋润之剂。

党参12g,白术6g,茯苓10g,当归10g,熟地黄10g,肉苁蓉12g,白芍10g,砂仁(打烂、后下)3g,黄芪12g,甘草3g。

连服上方6剂,1周后复诊,其母谓:服药后患儿已能每日自解大便。见其大便已行,惟脾胃之气尚弱,仍用四君子汤为主加味。

党参12g,白术6g,茯苓10g,砂仁(打烂、后下)3g,扁豆10g,怀山药10g,莲子6g,谷芽12g,当归10g,熟地黄10g,生姜2片,大枣10枚,炙甘草3g。

药服6剂,其母前来告知,患儿乳食转好,大便能保持每日1行,排泄通畅。效不更方,嘱注意饮食,连服药约月余,遂告痊愈。

按:本案患儿以大便困难为主症,既往常服泻药,观其形体瘦小,发育不良,面色萎黄,腹部膨隆,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沉滞不显,乃虚证是也。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陈氏指出:人之赖以生者脾胃也,虚损赖以可治者亦脾胃也。患儿本自先天禀赋不足,脾胃气弱,气血生化不足,因此发育不良、瘦弱;气不足无力推导,血不足难以濡润,则便结难下,故虚秘也。虚秘者不补反泻,则气血更伤,病益重。本病属脾胃虚弱,故调理脾胃,固其后天之本才为正治,脾胃得健而气血自生,气血生化不息,则血能濡润,气能推导,便秘则自除,此即治病求本之谓也。

医案出处:《名老中医经验集》—陈治恒

验案6

何某,男,68岁。

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16年,大便秘结,伴腹胀6年,加重4天,且不思食,谓食后饱胀尤著。西医诊断为习惯性便秘。曾给予口服果导片及每晚临睡用开塞露纳肛l枚,并间服番泻叶适量泡水代茶等,用则便泻,停则如故。

细审之,近因发热咳嗽,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住院20多日告愈。出院后4天来,仍纳食无味,脘腹胀满,按之不拒,大便时干结,时或稀溏,精力日惫,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边齿痕,苔薄欠津,脉来沉细滑。

辨证为脾胃虚弱,阴津亏乏,非阳明腑实之证。当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太子参10g,黄芪15g,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0g,陈皮8g,玄参10g,麦冬10g,生地黄10g,木香6g,砂仁5g,扁豆10g,生三仙各10g。

投药3剂,燥矢出,脘腹胀大缓,药见效机,又续进6剂,症减大半。

其间仍以原方为主稍加出入,再服数剂,纳谷知馨,精神转振,日便1次不费力,病情遂愈。嘱病人,可停汤剂,保持精神舒畅,加强户外活动。多食鲜蔬水果,定时大便,使其气机通畅,脏腑顺通均有利于便秘的冶疗。

按:老年患者,腹胀便秘,前医拘泥常法,动辄施以导泻之品,故效不佳。后经细审,乃温热病后脾胃失调,邪热伤阴耗液之故。据证立方,用六神散、香砂六君子合增液汤变通,塞因塞用,渐次调治,药证合拍。

医案出处:《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7

赵某,女,78岁。1998年11月23日初诊。

近5年来,反复出现便秘,大便干结难解,曾先后服用麻仁润肠丸、番泻叶、通便灵等药,大便虽可以通解,但不顺畅,且时时反复。近3周来症状加重,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时感头痛,烦躁不安,睡眠欠香。查其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细弦。诊断为老年性便秘。

证属元气亏虚,传化失职。法当益气润肠,降气通腑。方取济川煎加减。

生黄芪、当归、桃仁、全瓜蒌、川牛膝、菊花、枳实各15g,杏仁、肉苁蓉各10g,生白术、玄参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6剂,便秘稍减,腹胀依然,舌脉同前。上方加酒大黄6g,继服8剂。

三诊:大便已畅,腹胀腹痛已解,头痛释然,纳食、睡眠改善,精神好转,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去大黄,继服6剂。

四诊:病情稳定,症状无反复,嘱其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量。

按:治疗老年便秘多以养血滋阴润燥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便秘见于慢支肺气肿、咯痰喘嗽者多属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司,常用瓜蒌仁、杏仁、莱菔子、紫苏子等宣降肺气;见于慢性胃炎、腹胀纳差者多属中气不足,运化无力,常用厚朴、枳实、槟榔等,并常重用白术配当归、肉苁蓉;见于心血管病心脏供血不足时可选用白芍、玄参、决明子、桃仁、何首乌等滋阴活血,润肠通便。重在审因辨证上,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本例大便秘结,腹胀腹痛,心烦不安,甚则伴头痛,显然一派实证。但应知耄耋之人元气虚衰,脾胃传化功能下降,且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肠道干涸,故大便干结难解;虽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番泻叶能解其干结,但传化无力故仍排解不畅,气机升降难行,故腹胀不除。可见元气不足,脾胃虚弱乃是其本。不为表象所惑,治病求本,从补益脾胃,润肠降气入手,标本兼顾,病症随解。

医案出处:《赵冠英验案精选》

验案8

女,55岁。1997年3月28日就诊。

嗳气时作、大便费力月余。患者素有便秘病史,近来大便数日1行,便时费力,便出量少,时干时稀,便后有未尽感,伴脘腹胀满,触按腰腹则嗳气连声,声高气响,痛苦异常。胃肠钡剂透视显示: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其面容痛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弱。

辨证为脾虚气滞,治以健脾益气、理气除胀。

黄芪25g,党参15g,炒白术9g,陈皮9g,香附9g,炒白芍9g,柴胡6g,肉苁蓉9g,砂仁9g,木香6g,甘草3g。水煎分服,每日1剂。

服药6剂,腹胀嗳气大减,大便通畅,便量增多,每日1次,惟****处略有坠胀,触按腰腹时仍有嗳气,但嗳气次数明显减少。上方稍作加减,继服9剂,腹胀嗳气消失,大便正常,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降能腐熟水谷,谷受火热之气方可变熟,若谷受热而熟久不下行,则易化火、耗伤津液而成燥,从而导致大便干结成块。如阳明腑实证,即由胃有实热,积滞不行,胃失和降所致,而见大便干结不下,此证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记载。若脾气不足而不能升提,久则气机阻滞不行,大便虽不干亦不下行。纵观古方医案此类便秘较为常见。脾气不升之气秘,症见便下滞涩,便质不干,“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方用黄芪汤,亦可用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即可调之。

此类病证多见于老年人、久病入里化热、伤食等,其病程可长可短,病程短者多为表证入里或饮食不慎,承气汤类可下之,保和丸可调之,木香槟榔丸可行之;而病程长者多为虚证,补中益气之类可调之。不论何证,或补或行,均重在调畅中焦脾胃气机,使其升降得法则便下自调。张老所治病例,即脾虚气弱,推动无力之“气虚便秘”,治以益气健脾之“塞因塞用”之法,气足脾健,推动有力,则大便自通。

医案出处:沈涛.从五脏气机升降调治便秘经验.河南中医,2008;28(3):69

验案9

陈某,女,23岁。

患者便秘3年,需七八日方解1次,大便干结如球状。平素自觉腹胀,纳食欠佳,小便偶尔发黄,月经不调、量少,1月两行。屡经中西药医治,在服药期间,大便皆能通下,但停服2日,又复便秘,未能痊愈。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症同上述。

证属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气失摄纳,肝肾阴虚津血不足,致肠失濡润。治宜补脾益气、滋养肝肾;予生术健运汤加味。

生白术60g,白芍15g,炙甘草12g,核桃仁15g,党参20g,麦芽15g。10剂。

3剂后,大便一二日1次,便质变软,10剂服完后胀满已除,纳食增加。

继服原方10剂,大便正常,每日1次,余症皆除。为巩固疗效,再予10剂,嘱间日服用。

按:此案乃脾虚气弱,统血固摄无力,故月经1月两行。药用生术健运汤加党参助白术补气固摄之力;腹胀加麦芽疏肝理脾消胀;白芍、甘草滋养肝脾;核桃仁补肾润肠。旨在使三脏功能正常,共同协调完成消化运转传送功能,此为治本之法,非徒润下泻药收效一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白术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加,从而促进排便,故本品用治脾虚气弱所致便秘是合适的。

医案出处:余日新.补运通便法治疗便秘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32

验案10

鲁某,女,23岁。2002年8月13日初诊。

患者大便困难10余年。日行大便4次左右,每次量少。临厕需竭力努挣,大便成形,亦不太干结。平时常感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舌质淡,少苔,脉细软。

此乃脾气不足,肠道失运所致。治宜补益脾气,助运通便。

黄芪20g,生白术30g,太子参15g,当归10g,肉苁蓉12g,炒枳壳10g,陈皮10g,鸡内金10g,炒白芍10g,炒赤芍10g,炒谷芽20g,炒麦芽20g。

7剂后,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减少,自觉排便较为顺利,精神状态亦转佳。再以前方加减。1个月后,大便恢复正常,每日1解,质色正常,随访未发。

按:《灵枢·口问》中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因而,若因年老体弱,病后产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易因无力运送水谷精微而发生便秘。孟老在临床治疗气虚便秘时,常用白术健脾益气,助运通便。孟老认为:由脾气虚所引起的便秘,其临床特点为:大便形细、质软,虽努责亦不能下。除此之外,还可见到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或口淡,纳谷不香,大腹胀满等。这是因为,脾气虚则无力传送水谷精微,故大便形细而并不干硬,临厕需竭力努挣。白术苦、甘、温,常用于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本草求真》曰:“白术味苦而干,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现代研究证实,白术对肠胃有双向调节作用,大剂量单味白术有通便作用,而小剂量则有止泻作用。故而,孟老认为以白术治疗便秘,必须用大剂量才能见效。每剂轻则30g,重者可用至120g。且通便之白术须生用方可生津液,润肠道。

医案出处:罗苏群.孟景春治疗便秘从脏论治经验.福建中医药,2003;34(6):21

验案11

刘某,女,34岁。1998年5月10日初诊。

大便艰涩不畅10余年,多方医治无效,每次排便时间约半小时,平时常服用西药普瑞博思,中成药通便灵、排毒养颜胶囊等,曾行纤维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现大便细软,每日解便1次,排便无力,便出艰涩不畅,排便时间长达半小时,伴头晕乏力,肛周坠胀,舌淡胖苔薄白脉虚。

辨证为脾虚气弱,肠运无力。

黄芪30g,生白术30g,党参15g,木香10g,生枳实30g,莪术10g,槟榔15g,甘草6g。6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