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凡事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而看不到好的一面,遇事多朝好的方面想,你就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一个小和尚在庙里待烦了,总觉得心情烦闷、忧郁,高兴不起来,就去向师父诉说了烦恼。
圆通和尚听了徒弟的抱怨,说:“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淡然,则无往而不乐。”
接着,他给徒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个村落,有个老爷,一年到头的口头禅是“太好了,太好了”。有时一连几天下雨,村民们都为久雨不晴而大发牢骚,他也说:“太好了,这些雨若是在一天内全部下来,岂不泛滥成灾,把村落冲走了?神明特地把雨量分成几天下,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吗?”
有一次,太好老爷的太太患了重病。村民们以为,这次他不会再说“太好了”吧?于是,都特地去探望老太太。
哪知,一进门,老爷还是连说:“太好了,太好了。”
村民不禁大为发火,问他:“老爷,你未免太过分了吧?老太太患了重病,你还口口声声太好了,这到底存的什么心呀?”
老爷说:“哎呀,你们有所不知。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始终是老婆照顾我,这次,她患了病,我就有机会好好照顾她了。”
讲完了故事,圆通和尚启发弟子:“生活在世上,能把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是好事,不是很有启示吗?只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遭遇,就没有什么摆脱不了的忧郁。”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两个徒弟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呀,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挠。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师父来评理:“究竟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呢?”
老和尚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老和尚早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老和尚问:“两个半块饼,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老和尚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反鉴归澄漠,
容与含道符。
心与理理密,
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
独与神明居。
——支遁·《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