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点穴疗法
1. 什么是点穴疗法
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故名。点穴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早在明代曹士珩的《保生秘要》中就有记载。以后,一直作为治疗某些外伤的手段而流传。
点穴疗法常用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示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操作时,施术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一般每秒2~3次。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即在每一节律久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施用点法时,要求施术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相济,恰到好处。点法有轻、中、重之分。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弱患者。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操作时,拇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微屈,拇指与示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皮肤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操作时,一手握紧患者应掐部位的腕、踝关节,以防止肢体移动,另一手捏起肢端,对准穴位进行爪切。掐法的轻重、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爪切时力量不宜过重,避免掐伤皮肤。
(5)叩法:五指微屈并齐,指尖靠拢。操作时以手腕带动肩、肘部,叩击选定的经络、穴位。此法与点法一样,要求指力与弹力相结合,达到既不损伤组织,又有满意效果,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叩法分指尖叩法和指腹叩法两种,指尖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尖,多为重手法;指腹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腹,多为轻手法。
(6)捶法:五指微握拳,将大拇指端置于示指内下方,以小鱼际外侧面接触穴位。操作时应沉肩、垂肘、悬腕,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根据轻重刺激的不同要求进行捶打,使病人既感到一定的力度,又柔和轻快。
(7)旋转法:令患者侧卧,健腿伸直在下,患腿屈曲在上,施术者站于患者腹侧。一手按住肩部,前臂靠患肩,向后推,一手按住腰部,肘部压患髋,向前拉。在患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动腰部,待推拉到最大幅度时,突然用巧劲迅速用力推拉一下,听到腰骶部“喀嗒”响声即可,如未闻声响,则双手改变位置,以同样手法,向相反方向再重复一次。
本疗法的治病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了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修复或再生,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急性腰肌劳损、小关节紊乱效果较为显著。
2. 点穴疗法治痛经(1)
以示指指腹点按合谷(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各点按1分钟,有酸、麻、重、胀感时效果较好。也可在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五寸胫骨后缘处)周围扪按,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1分钟,疼痛会很快缓解或消失。按压后局部可产生酸胀痛感,或向会阴及小腹部放射。点穴法可于经前数日及月经期间进行,每日1~2次。
3. 点穴疗法治痛经(2)
病人取仰卧位,全身要自然放松。自己用右手的拇指或中指点按气海、关元穴,每穴点3~5分钟,用力可稍重。然后坐起,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捏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几个穴位轮流进行点捏,时间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