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42

第42章 妇科疾病 (1)

第十三章 妇科疾病 (1)

月经不调

《医学心悟》云:“经者,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像月盈则亏也。经不行,则反常而灾至矣。方书以超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尽拘也。”说明月经未按月而至者,谓之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致因虽多,但概括言之不外乎是血热、寒凝、气滞、瘀血以及气、血、阴虚等因所致。

(症状)除月经周期反常外,月经之色、质、量等亦随之出现异常。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在腰骶椎及其两侧(手法力度随具体证情而定,原则是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刮拭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每日1次。一般于经前5天开始治疗,经来停治,连治3个月经周期。

主治:月经不调。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多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配合药物外治,则疗效更佳。具体外治方药可详见《穴位贴敷治百病》。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脾俞、膈俞、命门;二为足三里、三阴交。并随证配穴:肾气不足配肾俞、中极、气海、血海;阴血亏虚配心俞、血海、阴陵泉;瘀血内停配血海、曲池、合谷、气海和太冲;痰湿阻滞配中极、白环俞、阴陵泉和内庭、行间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肾气不足、阴血亏虚2型,手法力度均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并均以艾条温灸所刮诸穴;瘀血内停、痰湿阻滞2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前者并以针点刺血海、太冲(不刮)、合谷穴,后者以针点刺内庭、行间(均不刮)。

主治:月经过少。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用之临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对症状陈旧或急重者,尚需配合药物治疗可获满意效果。禁忌同上。

配穴方三肾俞、关元、三阴交。月经先期配归来、行间;月经后期配天枢、气海;月经先后无定期配肝俞、期门、膈俞;气虚配脾俞、气海;血虚配血海、心俞、脾俞;血热配曲池、太冲;血瘀配血海、中极、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每日1次。手法力度随证情而定。

主治:月经不调。

附记:程功文经验。多年使用,手法得宜,效果较佳。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三阴交、血海、行间、地机、期门;二为脾俞、胃俞、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胁部期门,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然后刮足背部行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然后刮腹部气海,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月经先期(第1组主治血热内扰型,第2组主治气不摄血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配穴方五分3组:一为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气穴;二为关元、命门、膈俞、血海、三阴交;三为太冲、血海、地机、膻中。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然后刮关元至气穴,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膈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刮胸部膻中,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最后刮足背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月经后期(第1组主治血虚型,第2组主治血寒型,第3组主治气滞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崩漏

崩漏,古谓:“经乱之甚”。凡经血量多而阵下,大下为崩;量少而持续不止,或止而又来,淋漓不断的为漏。现代医学称为“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的妇女。

(病因)多因血热、血瘀,或肝肾虚热,或心脾气虚而致冲任失调所致;或因脾肾阳虚而起。

(症状)出血量多,或时多时少,或日久淋漓不止,或夹紫暗血块。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区。配穴:中冲、大敦、隐白。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长强穴)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然后在配穴上以针点刺太冲、大敦,熏灸隐白至皮肤转红并感烘热为度。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崩漏或月经过多。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多收良效。

配穴方二脊柱(从尾椎至大椎穴),腰骶部,小腹部。

治法:用捏痧、叩打法。医者用双手竖拳叩打腰骶部,约10分钟后腹部出现舒适感,接着从尾椎部捏至大椎穴止。往返20分钟,尔后平推小腹,以腹部有热流感为度,再在关元穴拔火罐约10分钟。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配穴方三分3组:一为三阴交、血海、隐白、曲池;二为三阴交、隐白、然谷、太溪、关元;三为肾俞、关元、三阴交、脾俞、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最后重刮足部隐白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腹部关元,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然后刮太溪、隐白、然谷。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背部脾俞至肾俞,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崩漏。

附记:王富春经验。分型施治,用之效佳。

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经期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而言。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症。

(病因)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损等因所致。

(症状)行经或前后少腹疼痛或伴腹部和乳房胀痛。大抵痛在经前,多属寒湿凝滞;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脐侧区,下腹部(或脐孔至耻骨联合处),腹股沟区及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穴至尾椎部)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脐侧区、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诱导)。每日1次。

主治:痛经。

附记:程爵棠经验。手法力度视证情而定。一般而言,经前痛的力度中等(刮后加温灸关元、神阙和肾俞穴);经期痛的力度较重;经后痛的力度较轻。多年使用,治验甚多,都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连治3个月经周期,多获痊愈。

配穴方二关元、三阴交、阿是穴(压痛点)。气滞配膈俞、肝俞;寒凝配神阙、照海;虚证配脾俞、气海俞、肾俞。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每日1次。

主治:痛经。

附记:程功文经验。实证力度中等,虚证力度较轻。寒凝配穴:神阙拔罐、照海温灸。于经前5天开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上,每收全功。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中极、次髎、地机。血瘀配血海、膈俞;气滞配期门、太冲。二为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血瘀型宜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髎,再刮腹部、中极,然后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气滞型宜先刮背部次髎,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肾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出现微痧为度。隔日1次。

主治:痛经(第1组主实证,第2组主虚证)。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闭经

闭经,又称“经闭”。属月经病范畴。

(病因)多因气滞血瘀或气血虚损(血枯)所致。

(症状)闭经(月经超过3个月以上未至者)。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区。配穴:压痛点(多数患者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地机等穴或附近出现压痛点)。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并重点刮压痛点。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闭经。

附记:程爵棠经验。手法力度:实证宜中等;虚证宜较重。坚持治疗多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药物疗法,则疗效更佳。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血海、章门、阴陵泉、肝俞、脾俞、次髎。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闭经。

附记:金春乐经验。屡用效佳。多1次见效,20次左右即经通而至。

配穴方三分3组:一为肝俞、脾俞、肾俞、次髎;二为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足三里;三为关元、大赫。并随证配穴:气血虚弱配膈俞、气海、关元;气滞血瘀配膈俞和血海、太冲穴;痰湿阻滞配中极、丰隆和太冲、间使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气血虚弱型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气滞血瘀、痰湿阻滞2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前者血海、太冲以针点刺(不刮);后者的太冲、间使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闭经。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部分药物疗法,则疗效更佳。但于经血复通后仍需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情志调摄,保持精神愉快,并忌食寒凉酸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或凝滞气血。

配穴方四肾俞、次髎、关元、气穴、三阴交。虚证配中脘、天枢、章门或肝俞、脾俞、关元俞、膀胱俞、气海;实证配肝俞、膈俞、血海。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或再加刮压痛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闭经。

附记:程功文经验。临床屡用,坚持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若配合外治方,则疗效更佳。

配穴方五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血海、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再刮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然后刮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闭经。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带下

带下是指妇女经常从阴道流出黏液如涕、如唾液样分泌物的一种妇科病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阴道炎。

(病因)多因脾虚生湿,湿郁化痰,湿热下注,或气血虚弱,外邪入内所致。

(症状)带下有白、黄、青、赤、黑等五带。临床所见:尤以白带、黄带为多。或伴有种种兼证。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尾椎及其两侧,上、下腹部,脐侧区,腹股沟区,膝弯区。配穴:白带配隐白。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以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尾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上腹部、脐侧区、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若系白带加配穴,以艾条熏灸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病,尤以白带为佳。

附记:程爵棠经验。手法力度随证而定。多年使用,对于各种带下病,多可收到显著疗效,尤以白带为佳。若配合外治方,则疗效更佳。同时,应保持外阴清洁,注意饮食调养,清心寡欲,减少房事,劳逸适度,加强室外活动。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气海俞、次髎、地机、三阴交;二为大巨、关元、中极。并随证配穴:脾虚湿盛配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肾气虚弱配带脉、气海、关元;肾阴不足配关元、带脉、中极、肾俞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脾虚湿盛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肾气虚弱、真阴不足2型的手法力度均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白带。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收到满意疗效。禁忌同上。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气海俞、次髎、地机、三阴交;二为大巨、关元、中极。并随证配穴:湿热蕴结配带脉、阴陵泉;热毒内蕴配带脉、阴陵泉和隐白、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