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54

第54章 五官科疾病 (1)

第十六章 五官科疾病 (1)

睑腺炎

睑腺炎(麦粒肿),中医称“土疳”、“土疡”,俗名“偷针眼”,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多因葡萄球菌感染而致,或由风热毒邪外侵胞睑,或过食辛辣灸煿之物,热毒蕴积肺胃,以致气血凝滞,风邪热毒上攻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发病。

(症状)眼睑边缘有局限性硬结,初起形成麦粒,微痒微肿,继之焮红肿痛。轻者数日内可自行消散,重者经过3~5日后于眼睑缘的毛根或睑内出现黄白色的脓点,可自破而愈。若发生睑内脓点,久不溃破,遗留肿核者,则称“胞生痰核”,需按痰核处理。

(疗法)

配穴方一皮疹(位于肩胛区内)。

治法:用挑痧法。先在患者的背部肩胛区内寻找粟粒般大小,稍尖出皮肤表面的淡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粒数不等),如难以确定时,可用木梳背或塑料梳背轻刮几道,数分钟皮疹即显现出来。用针挑治疗时,左眼挑右肩胛区的皮疹;右眼挑左肩胛区的皮疹。挑治前,先用75%乙醇棉球在局部皮肤消毒后,以三棱针尖或5号注射针头挑破皮疹,将皮内的白色纤维挑断,或挑出少量黄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水,挑治后于皮疹上涂以3%碘酒。每日1次。初起1~2天者,一般在挑后2~5小时患眼炎症即开始减轻,大多于2天左右消失,慢性不超过3天。此法对睑腺炎3天以上者或化脓者效果较差。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本法有促进病灶脓肿消散的作用。注意:在治疗期间或腺炎消退10天内,忌食辣椒、生大蒜、白酒及炙煿等高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此外,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十分重要的。

配穴方二反应点(位于肩胛区内)或膏肓穴。

治法:用挑痧法。本病患者多在肩胛区出现反应点,形似丘疹,多呈针头大小的褐色或灰白等色。治疗时可用三棱针刺入反应点1毫米,挤出血液少许后擦净。若未见反应点者,可挑膏肓穴。每日1次。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本法治疗68例,经1~3次挑治后,结果全部治愈。

配穴方三分3组:一为风池、天柱、身柱、肝俞;二为曲池、合谷、三阴交;三为攒竹、太阳、承泣、四白穴。并随证配穴:风热客睑配外关、大椎;脾胃热盛配脾俞、大肠俞和行间;气阴两虚配膈俞、肺俞、阳陵泉、足三里;气血两虚配气海俞、膈俞、血海。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风热客睑、脾胃热盛2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行间以针点刺(不刮)。气阴、气血两虚2型的手法力度均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睑腺炎。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能配合药物内服、外敷疗法,则疗效更佳。在成脓未溃之时切忌挤压,可做热敷;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保持眼部清洁,增强体质。

配穴方四肩井穴。

治法:用挑痧法。单侧患眼取对侧,两侧同时发病取发病较重的对侧眼睑的肩井穴。把缝皮大弯针的中间弯区部用胶布缠绕数周,浸泡到75%乙醇内备用,先行常规消毒后用缝皮大弯针按挑治法挑断肩井穴5~7根肌纤维,用无菌干棉球盖压针眼,胶布贴压,1~2天胶布自动脱落。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山东中医杂志》。治疗300例,于挑治后3天内痊愈295例,无效5例(疼痛化脓)。治愈率为98%。

配穴方五颈4~7及其两侧,肩上区,肩胛区。

治法:用刮痧法。均取健侧区,先刮颈4~7及其两侧及健侧肩上区,肩胛区,均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主治:睑腺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1次即效。

配穴方六分3组:一为合谷、天井、风池、少泽、曲池;二为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三为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上肢少泽、合谷、曲池、天井。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前臂曲池至支沟、少冲,再刮足背部内庭、行间。用泻法,少冲可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腹部大横,再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及外侧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睑腺炎(第1组主治风热型,第2组主治热毒炽盛型,第3组主治脾虚湿热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分型论治,效果甚佳。

睑缘炎

睑缘炎是指以睑缘潮红、溃烂、刺痒为主症的一种外障眼病。

(病因)多因风热外袭或嗜食辛辣或蕴湿生热或久病体弱,血虚生燥所致。

(症状)睑缘潮红、溃烂、刺痒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分3组:一为风池、大椎、天枢、身柱、肝俞;二为曲池、合谷、三阴交;三为攒竹、太阳。并随证配穴:风热偏重配风府、气穴和睛明,头维;湿热偏重配脾俞、阴陵泉和头维、承泣;胎热毒邪配胆俞、太冲和睛明、丰隆。

治法:用刮痧、点揉、点刺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和”字后各配穴,均以针点刺之(不刮)。

主治:睑缘炎。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一定疗效,若配合药物内服、外敷疗效则治疗效果更佳。同时,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改变揉眼习惯,避免烟火、日晒等强烈刺激,少食辛辣、油腻,多吃水果、蔬菜。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胸1~5及其两侧,眼区及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以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大椎穴多刮),并重点刮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膝弯区,然后以梅花针叩刺眼区,亦可用棉纱团擦刮或点揉眼区附近各穴位。每日1次。

主治:睑缘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用之临床,多有一定疗效,若配合药物、外灸疗法则治疗效果更佳。

配穴方三睛明、瞳子髎、承泣、丝竹空、合谷、阳陵泉、太白、内庭。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点揉头面部睛明、瞳子髎、承泣、丝竹空,再刮上肢合谷,然后刮下肢阳陵泉、太白、内庭。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睑缘炎。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结膜炎

结膜炎,一般分为流行性结膜炎和急、慢性结膜炎(又称卡他性结膜炎)及泡性结膜炎4种。属祖国医学中的“天行赤热”、“天行赤眼”、“暴风客热”、“暴发火眼”和“目赤”、“金疳”等病范畴。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儿童较成人为多。且能迅速传染,故常引起暴发流行,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外眼病。

(病因)流行性结膜炎多因肺经郁热,加之感染时疫邪毒所致,或由传染而起。急性结膜炎多因细菌感染而起,或因风热外袭所致;慢性结膜炎多由急性迁延失治转化而成,或重受湿邪郁困,脉络受阻所致,或由烟尘刺激、视力疲劳屈光不正、饮酒过度、睡眠不足等因素所诱发;泡性结膜炎多因肺经燥热或肝经实火,复受风邪,风热搏结于目所致。

(症状)白睛忽然红赤、疼痛、羞明、流泪、生眵为流行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多见白睛突然红赤、流泪、刺痒、羞明、涩痛,甚则白睛肿胀,眼睑水肿,眼痛剧烈;慢性结膜炎多自觉眼痒,刺痛而有异物感,干燥多瞬,眼易疲劳,常夜间加重;泡性结膜炎初起仅有异物感、羞明、流泪、微痛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粟米点(在背部皮肤的胸4~6左右旁开3寸范围内寻找红色或暗褐色的模之碍手、略带光泽、压之不褪色的“粟米点”)。

治法:用挑痧法。让患者反坐在椅子上寻找“粟米点”,若一下看不出,可用指腹推擦至其出现。用乙醇棉球消毒后,左手拇、示指固定“粟米点”及附近皮肤,右手持三棱针,用针尖先挑破“粟米点”表皮,然后用半挑半钩的手法寻找纤维状物,挑起时弹扯拉拔一下,再把它挑断。如此反复挑扯少者十余条,多者数十条不等,一般不出血或稍出血,然后用乙醇棉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单眼患病挑对侧,双眼同时患病挑明显阳性点,3天挑治1次,3次为1个疗程。挑治期间不用中西药物。

主治:天行赤眼。

附记:引自《河南中医》。治疗53例,结果:1次痊愈39例;2次治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风池、大椎、身柱;二为曲池、合谷、三阴交;三为睛明、攒竹、太阳、四白。并随证配穴:风热袭表配风府、上星和大椎、鱼腰;邪热内燔配肝俞、胆俞、太冲和少商、行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风热袭表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大椎(先刮)、鱼腰(不刮)以针点刺之;邪热内燔型的手法力度较重,操作范围宜广泛,其中少商、行间穴(不刮)以针点刺放血1或2滴。

主治:结膜炎。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若配合药物疗法,则效果更佳。应隔离治疗,防止传染。要禁食辛辣炙烤之物,保持大便通畅。

配穴方三脊柱两侧,胸1~7及其两侧,眼区,肘弯区,膝弯区。配穴:足窍阴。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颈椎至出现痧痕),并重点刮胸1~7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肘弯区及膝弯区。然后用梅花针叩刺眼区5遍,手法力度随病情而定。然后以三棱针点刺配穴(足窍阴)并放血1或2滴。每日1次。

主治:结膜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1~3次即可见效或痊愈。常以硼酸水或淡盐水洗涤,以纱布挟棉花护目,避免冷风与阳光之刺激,忌食辛辣炙烤之品。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太阳、四白、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曲池、外关、合谷;二为睛明、太阳、风池、肺俞、肝俞、肾俞。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第1组先刮或点揉头面部太阳、四白、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再刮上肢曲池、外关、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或点揉头面部睛明、太阳、风池,再刮背部肺俞、肝俞、肾俞。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卡他性结膜炎(第1组主治急性,第2组主治慢性)。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双眼为患,有夜盲,视野缩小,终致失明的一种危害较大的眼病,与遗传有关。属中医“高风雀盲”范畴。以10~20岁青少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多因先天不足,脾阳不振,以致肝虚血损,或元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肾阳耗损,目失所养所致。

(症状)夜盲。视物模糊,视野缩小,甚则失明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颈7至胸5旁开1.5寸处,每椎两侧各取1点,共12点。

治法:用挑痧法。局部常规消毒,以三棱针刺入点下表皮1毫米挑破皮肤,挑净皮下白色纤维后用胶布贴盖。每次挑健侧一点,双眼患病挑两侧,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附记:引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用之临床,多可收到一定效果。若配合药物治疗,则疗效更佳。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眼区,颈7至胸1~5及其两侧,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并重点刮颈7至胸5及其两侧5行,用中等手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用棉纱团在眼区擦刮(或点揉眼区附近穴位),然后刮肘弯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附记:程爵棠经验。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辅以本疗法,可增强疗效。临床证明,二法并治比单一疗效为优。

配穴方三百会、睛明、太阳、肝俞、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或点揉头面部百会、睛明、太阳、再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然后刮腹部气海、关元,最后刮下肢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流泪症

流泪症是指非外障眼疾引起,不受情志影响而以流泪为主症的眼病。

(病因)多因肝肾亏虚,肝火内盛所致。

(症状)泪液经常不自主地流出眼外。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风池、肝俞、胆俞、三阴交;二为攒竹、瞳子髎、四白。并随证配穴:冷泪配肾俞、腰阳关、身柱;热泪配阳白、太冲和承泣、睛明。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冷泪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局限;热泪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后两穴(配穴)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流泪症。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若配合药物及针灸治疗,则疗效较佳。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胸1~3与胸9、10或腰1~5及其两侧。配穴:睛明、太阳、阳白、四白、承泣、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