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60

第60章 五官科疾病 (7)

第十六章 五官科疾病 (7)

治法:用刮痧、针刺、药物等综合疗法。先用三棱针由轻到重刮治第1组穴,以患者不痛为宜,放出紫血或其他污物。蛀牙痛轻刮,放出坏血为妙,一般患者刮后即感轻松。再用针刺第2组穴和随症配穴。先详加辨证,分清虚实(轻重),按“泻实补虚”的原则,实证、重证用泻法,虚证、轻证用补法。凡是实证、重证者刺激合谷穴行提插、捻转,针感宜明显向臂、项部放射为佳,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此时大多数患者可立感疼痛消失或疼痛明显减轻,再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3~10分钟,严重者日针2次,症状减轻后日针1次。虚证、轻证用补法,得气为度,手法宜轻,一般留针30分钟即可。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1)漱口方:川乌、草乌、高良姜、细辛、白芷各3克。60度白酒90毫升,以上6味放茶缸中(缸外加温),20分钟后用药酒连续含漱2或3次。

(2)肾虚牙痛方:药用升麻9克,黄柏6克,食盐3克,水煎服。

(3)风火牙痛方:风邪偏盛者用蔓荆子、白芍、川芎、葛根各6克,升麻5克,甘草3克,羌活6克,独活6克,僵蚕2克,香附9克,柴胡6克,防风9克,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4)蛀牙作痛方:药用百年陈石灰90克(研末),露蜂房3个(研细),蜂蜜90克和匀,外以盐泥封固,火煅1日,研末擦牙或放蛀牙洞内。

以上各方药可因症施治,辨证加减,不可拘泥。

主治:牙痛。

附记:引自《贵阳中医学院学报》。针、刮法和药物相互配合,疗效卓著。经治疗100例,疼痛消失或减轻97例(97%),无效3例(3%);90%的牙痛患者经1~3次治疗后疼痛逐步消失,或疼痛虽有减轻但不能消失者占10%,随访1年未发者82例。

配穴方四分3组:一为合谷、颊车、下关、外关、风池;二为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三为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第1组先点揉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前臂外关,最后挤按合谷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点揉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前臂合谷、二间,然后刮足背部内庭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点揉面部下关、颊车,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太溪、行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牙痛(第1组主治风火型,第2组主治实火型,第3组主治虚火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一个或数个溃疡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分虚证和实证2类。

(病因)实证多由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郁化火,循经上行,攻于口腔所致;或因口腔不洁,食物刺伤所致。虚证多因阴虚火旺,上炎口腔;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寒湿困于口腔所致;或由急性失治转化而成。

(症状)唇、颊、齿龈、舌面等有一处或数处小黄豆大或豌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点一枚或数枚,中央凹陷,周围潮红。实证多伴有发热、口渴、口臭。虚证则伴口渴不能饮,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口区,颊区,颈前区,颈后区,颈1~7及其两侧,肘弯区,肘下外侧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命门)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椎两侧3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口区、颊区(间接刮,或用梅花针叩刺)、颈前区(用拧痧法)及颈后区,然后刮肘弯区及肘下外侧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口腔溃疡。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一般1或2个疗程即效或痊愈,若配合外治方则效果更佳。具体方药可详见《中医喉科精义》或《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心俞、脾俞;二为合谷、太溪、三阴交;三为地仓、颊车。并随证配穴:心脾蕴热配劳宫、商阳和厉兑;阴虚火旺配照海、廉泉、内关;心脾两虚配通里、阴陵泉、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阴虚火旺型较重),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厉兑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口疮。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一定疗效,若配合药物疗法,则可取得更好疗效。同时应注意口腔卫生,忌食辛辣之品,并注意劳逸结合。

配穴方三颊车、承浆、廉泉、 曲池、支正、合谷、足三里、内庭。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头颈部颊车、承浆、廉泉,再刮上肢部曲池、支正、合谷,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内庭。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属中医“颌痛”、“颊痛”、“口噤不开”范畴,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的咀嚼肌平衡失调,颞下颌关节各组织结构之间运动失常而引起的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综合征。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单侧较多见。

(病因)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亏虚,风寒侵袭有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弛软而失约束之力,复被风寒侵袭,留于经络,阻遏气血而致筋脉失养,拘急为痛,故诸症丛生。

(症状)张口运动异常,下颌关节区及关节周围肌群出现疼痛,肌肉酸胀,张口受限,有明显压痛,下颌运动障碍,发生弹响或杂音和咀嚼肌无力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风池、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二为下关、嚼中(位于下关与颊车穴连线中点处)、颊车、地仓(均取患侧)。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以指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点揉后并用梅花针各叩刺15~30下(均匀地叩刺)。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风池、翳风;二为合谷、内庭;三为地仓、颊车。并随证配穴:风寒外客配曲池、手三里、太溪;经气逆乱配肝俞、下关、阳陵泉;筋骨失养配肾俞、下关、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筋骨失养型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下颌关节紊乱症。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一般可获较好疗效,若配合按摩、针灸疗法治疗,则效果甚佳。同时,可进行颞下颌关节区自我按摩,可用指按法、指揉法及掌揉法,每日2次,每次按摩5~10分钟,可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