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23

第23章

第二十二章

从面色及脉象

看脏腑的病症及演变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本章主要阐述脏腑和肢节的色气在颜面的分布位置,通过五色在面部的表现,可以推知内在病情的轻重与变化,还提出用切诊人迎、脉口脉象变化的办法,配合观察颜色,进一步检验病情的轻重和进展。

[内经诀要]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呼?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 解 读 ]

雷公问黄帝:辨认疾病,是否单从鼻部的五色就可以决定?我不明白其道理。黄帝说:明堂就是鼻子;阙是两眉之间的部分;庭是额部;蕃是两颊之侧;蔽是耳门。这些部位间要饱满方大,在十步以外都能看得很清楚,像这样的人,寿命必能高达百岁。

雷公说:五官的颜色怎么辨认呢?黄帝说:鼻子高起平直。五脏气色按顺序反映于鼻子的中央,六腑在鼻之两侧,首面在阙庭上部,心脏在阙庭下端。五脏安然无恙时,面部的气色标致,没有病色,鼻部也润泽清朗,从五官就看不出疾病!

雷公说:其气色失常不好辨认时,怎么办?黄帝说:五色在面部的出现,各有一定的部位,该部位的骨骼手感下陷,其相应的脏器就有病,但这是被邪气乘虚侵袭,即使比较严重,也不会死亡。

雷公说:五官所呈现的五色说明什么?黄帝说: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是五色反映病变的情况。

[内经诀要]

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

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

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

病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

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甚坚者,伤于食。

[ 解 读 ]

雷公说:病情的加重与衰退如何判别?黄帝说:不仅要从五官五色的外表判断,还要从脉象所表现的内部情况判断。当你从太阴经脉所在的脉口切诊,脉象滑小沉紧时,说明阴分邪盛,病重在内;当你从阳明经脉所在的人迎切诊,脉象大而浮紧时,说明阳分邪盛,病重在外。

若脉口的脉象浮而滑,说明病情在加重;若人迎的脉象沉而滑,说明病势在衰退。

若脉口的脉象滑而沉,说明主病在内,且日渐发展;若人迎的脉象滑盛而浮,说明主病在外,且日渐发展。

脉之浮沉,表现在人迎与脉口的大小相等时,则病邪正在发展,比较难治。(按:人的脉象与四时相适应时,春夏两季,人迎的脉象微大,秋冬两季,脉口的脉象微大,如果表现得浮沉大小相等,说明不偏于阳,即偏于阴,病情在发展。)

如果病在脏,脉象沉而大时,说明阴气足,则病好治;如脉象沉而小,说明阴气衰退,则病难治。如果病在腑,脉象浮大,说明正气足,则病易好。

人迎脉象盛大坚实时,是外伤于寒邪之症;脉口脉象盛大而坚实时,是内伤于饮食之症。

[内经诀要]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

[ 解 读 ]

雷公说:怎样以色的表现来辨别病的轻重?黄帝说:颜色应该是明显的。如果深沉晦暗,就是病重;如果病色向上行,说明病情加重;如果病色向下行,像云撤散一样,说明病情将愈。

五色表现在脸面,各有其脏腑所属的部位,鼻子为内部,属脏的部位;鼻子两侧为外部,属腑的部位。病色起于外部而进入内部的,是病邪从表入里;病色起于内部而出走外部的,是病邪从里出表。病生于内的,应该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如果相反医治,就会使病情加重;病生于阳的,应该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如果相反医治,就会使病情加重。

如果脉象滑大、代而兼长时,为病邪从外向里侵袭,使人看见东西,情志就厌恶,这是阳邪并于阴分的表现。这种病好治,泻阳补阴就好了。

[内经诀要]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

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

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 解 读 ]

雷公说:我听说,百病多从受风开始,而厥逆是从寒湿引起,这怎样辨别呢?黄帝说:要看眉间的气色,色薄而明亮的为风,色深而浊的为痹,病色在面下部的为厥逆之症。这是以色定病的常规。

雷公说:人没有病而突然死亡,是怎么回事?黄帝说:当大邪侵入脏腑时,就会无病而突然死亡。

雷公说:有人在病稍愈之时突然死亡,事前怎么能知道呢?黄帝说:如果两边颧骨处出现拇指大的赤色时,病虽稍愈,但必卒死。如果在额部出现拇指大的黑色时,虽未发病,也必卒死。

雷公拜说:好啊!病的死期能预测吗?黄帝说:根据面色就可测知死期。

雷公说:好!我愿彻底了解。

黄帝说:人的脏腑肢节在面部有其相应的部位:额部应头面,两眉之间稍上应咽喉,两眉之间应肺,两眉之间稍下应心,鼻梁应肝,鼻梁左边应胆,鼻头应脾,鼻头两侧应胃,面颊中央部位应大肠,应大肠部位之外应肾,应肾部位之下应脐,鼻头以上应小肠,鼻头以下应膀胱、子宫,颧骨处应肩,颧骨外侧应臂,应臂部位之下应手,内眼角以上应胸乳,面颊的外部以上应背,沿下牙床以下应股,牙床中间应膝,应膝部位之下应胫(小腿),应胫部位之下应足,口旁大纹处应股的内侧,面颊下的曲骨处应膝盖。这就是五脏六腑肢节在面部的相应部位。

脏腑支节的气色就反映在脸面各相应的部位。根据各相应部位的颜色反映,就能明确应该采取的阴阳补泻之法,是用补阴调阳呢,还是用助阳来调阴呢,这样才能万举万当。能辨别左右也是大道理,色现于左边的,病邪在左边;色现于右边的,病邪在右边;男女不同,男子属阳,其色从左而右,女子属阴,其色从右而左。能根据这些道理,再加上审察有关颜色的光泽和晦暗,从而诊断出病症,并决定治疗的方法,这才是高明的医生。

[内经诀要]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

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 解 读 ]

气色沉浊晦暗时为脏之病,属里;气色浮泽明显时为腑之病,属表。色黄赤时主风,色青黑时主痛,色白时主寒,色黄如脂的是有脓,色很赤的是血病,痛得很的主痉挛,寒气重的主肌肤麻木不仁。

五种病色表现在面部各有其与脏腑肢节相应的部位。观察色的浮、沉,可知病邪之浅、深;观察色的明、暗,可知病之成、败;观察色的聚、散,可知病程之长、短;从病色所在部位的上、下,可知病在上部或在下部。

只有神心专一,才能推知病情及其发展,如果观色不是无微不至,就不能辨别是非,必须聚意分析,才能知道新病与旧疾。

如果病色深沉而晦暗不明时,说明病情严重;如果病色不明显又不光泽,说明病不严重;如果病色较散,说明病邪尚未积聚,由于尚未积聚的病气活跃,而产生的疼痛,是气滞之痛。

如果肾的黑色乘虚侵袭到心色的部位,这是心先有病,而后肾色才乘虚侵袭过来的。这种现象,在各脏腑之间都会发生。

用五色来说明脏腑的病情是这样的:青为肝,肝应筋,色青筋病的,病邪在肝;赤为心,心应脉,色赤脉病的,病邪在心;白为肺,肺应皮毛,色白而毛悴的,病邪在肺;黄为脾,脾应肌肉,色黄而肌肉瘦消的,病邪在脾;黑属肾,肾应骨,色黑骨病的,病邪在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