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与时间拔河——意外处理原则篇 (3)
(3)用另一只手握住拳头,往孩子腹部的方向压缩:用快而且朝上的动作,压孩子腹部的中间(不是两边),并依孩子的体型调整力量的大小。不要让你的手指压到孩子的剑状软骨。你也许需要做好几次,任何一次的挤压都可能除去阻塞物。
5.丧失知觉的大孩子
(1)用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做哈姆立克急救法时,你必须把一只手的手指全往上弯,只用手掌根部来做。
(2)把你的手掌根部放在孩子的腹上:骑跪在孩子的脚边,把手掌根部放在他的腹部上,稍微高于肚脐的上方,但是低于剑状软骨,而且不要碰到肋骨。把你的另一只手放在这只手的上面,手指互相交错。
(3)以朝上推挤的动作压孩子的腹部:用快且朝上推挤的动作突然地压孩子的腹部。依孩子的体型调整力量。注意压腹部的中间而不是两边。重复做哈姆立克急救法,并检查口腔有否阻塞物并去除它;同时,不断地尝试吹气给孩子,使他的胸部扩张。
九、颈部或脊椎可能受伤时
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的摔伤、头部撞伤或车祸扭伤等,有可能伤及宝宝的颈部或脊椎骨时,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对不要移动他。
小心移动颈部或脊椎受伤的患儿
万不得已需要搬动时,如火灾现场需要移到安全地方施行急救时,一定要全身上下一起移动。尽可能小心地扶着他的头、颈部,使其头颈姿势保持正常一致,不可任意转动或扭曲。
因为在脊椎骨的中央有很脆弱的脊神经通过,所以整个头颈及躯干要保持直线,以免因扭曲而伤及内部的神经。同时要小心地抬起宝宝的下巴或向前上拉(但不能使头颈部过于后仰),以保持呼吸通道的顺畅。
以下有两种方法,可应用于移动颈部或脊柱受伤的幼童。
(1)小婴儿:用类似打橄榄球的带球法,先用大人的一只手由婴儿的双脚处伸入到婴儿身体的背部下,然后以前手臂为支撑,托着他的身体,手掌托着他的头颈部,如此其头颈及躯干才不易扭曲。
要记住使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继续地给予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2)较大儿童:大人单手无法支撑时,可用救火员的拖法,跪在孩子的头顶上部,把自己两手伸到他的肩下,抓住他的两手臂,然后轻轻地沿着地板拖往他处。
注意在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的头和颈部托靠在大人的两手间,并且每隔几秒钟(约5秒)停顿一下,好施予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
十、头颈部伤害
幼儿意外伤害中,最危险及常见的就是头部及颈部的伤害。
在身体的结构上,一般成人头部约占身体长度的1/6,但幼儿头部却占身体长度的1/4左右,比例较高。由于头部重且大,所以在做动作时,常是头重脚轻,跌倒时也都是头先碰物或着地。
尤其在3岁以下的幼儿,由于颈部支持的肌肉较薄弱,时常无法有效地承担头部的重量,所以幼儿活动时都是摇头晃脑。在有外力介入的剧烈摇晃时,往往容易伤及脆弱的脑组织,而造成程度不等的伤害,许多婴幼儿无原因地颅内出血,或莫明其妙地昏迷都可能是如此造成的。
曾经有一位父亲上班忙碌了一天回家后,因不耐烦看到小孩哭闹不停,就顺手将小孩往沙发床上用力一丢,心想只要教训一下就好,谁知床垫虽然轻柔,但弹簧上下弹力的振动,就足以造成幼儿颅内出血及脑组织伤害了。
1.头部伤害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外部的伤害是可见的,如流血或肿胀,通常都比较容易处理,即局部使用消毒药涂搽后,再覆盖上无菌的纱布,只要不再出血或弄湿伤口,自然可以恢复。
脸部的外伤因为会影响容貌,所以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通常最好是直接用手压迫伤口止血,并同时转送医院,脸部的缝合、消毒及拆线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不可妄自为之,免遗后憾。
颅内的损伤或出血,由于外部看不出伤痕,常成为婴幼儿的隐形杀手。因为幼儿不善言语表达,除了哭泣外,无法像儿童般描述受伤的经过及目前不舒服的状况,所以当怀疑有颅内损伤的可能时,一定要尽快请医生诊查,以便即早处理治疗。
有人说因为婴幼儿的颅骨尚未完全愈合,可塑性较大,所以不容易有脑震荡的情况。其实这种理论是不正确的,颅脑的伤害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的着眼点应是如何去预防发生、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幼儿一样会因颅内出血及受伤而致命,而且往往发现时都较晚,所以更应提高警觉。
一般颅内伤,轻者多无症状,幼儿哭泣后即若无其事,吃喝玩耍作息都与平日无异。也有刚受伤时毫无症状,等过了数小时后,一些颅内受伤的现象就逐渐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有呕吐、神志不清、精神差、呼吸及心跳加速、尖叫、抽搐等,所以仔细地追踪及观察是绝对必要的。
2.颈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除了颈椎外,颈部都是柔软的组织,包括气管及大血管,在受外伤时,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发绀及大出血,这些都会在短时间内致命,所以急救处理动作要快,以争取时间。
如果颈椎内的神经受伤了,会造成颈部以下的身体麻痹而不能活动,轻微者只是暂时的麻痹,日后可逐渐恢复功能,但严重时可能终身瘫痪在床,除了头面的表情动作及思想仍保存外,其余所有的肢体活动皆丧失了。
为了避免损伤到颈神经,对怀疑有颈椎受伤的病人,在搬动或急救时,一定要保持颈部正确姿势,即尽可能使颈部伸直、勿弯曲或扭转;此外,欲翻动病人时,也要使其头部与身体一起翻转,以免再次的损伤到脆弱的神经。
十一、出血形式与止血法
一般的外伤出血,如刀片割伤、皮肤擦伤、流鼻血或口内出血的流血量都很少,身体并不会因为流失了一些血而受影响。
1.失血超过1/5才会休克
身体的总血量,在1、2个月内的婴儿期,约每千克体重有80毫升血量,如以4千克体重计,则约含320毫升的血液;1、2岁以后的血量,约为每千克70毫升,如以10千克体重计算,则全身血量约700毫升。
一般以失血量而论,要超过身体全部血量的1/10以上,才会有心跳加速及呼吸加快的症状,而失血超过1/5以上才会有休克的危险。所以,对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1~3岁的儿童来说(体重约12千克,血量约近1000毫升),若是失血100毫升时,对生命尚不构成危险,因此父母们不需过度紧张。
一般人看到出血时,之所以会惊慌,同时心跳及呼吸加速,甚至不省人事,几乎都是心理作用产生的神经反应,就像看恐怖电影或在夜里独自行走一样。自己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在失血时保持镇静,先做有效的止血处理,而不要被“流血”吓倒了。
2.出血的三种形式
出血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出血。一般愈靠身体中央的血管愈粗,所以出血的量亦大,止血亦较难。
(1)动脉出血:动脉的血液是由心脏直接送出的,因为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作用,所以动脉出血时也有压力的表现,随着心跳由伤口喷出,其量可以很大。动脉血液中含氧气量较多,所以颜色呈鲜红。动脉的压力大,较难止血,一般以直接压迫法止血时,所需时间要久一点(5分钟以上),以免血管上的伤口愈合不住。
(2)静脉出血:静脉血含氧量少,呈暗红色。因为由四周流向心脏,血流压力低,一旦破裂出血时,呈缓缓流出状,其流出量亦很可观。静脉止血比动脉出血要容易。
(3)微血管出血:身体四周都是细小的微血管,所以最容易因皮肤受伤而出血,因为管径小,出血为缓缓渗出状,只要伤口不大,其失血量亦不会多,只要轻压伤口处,即可达止血目的。
3.如何迅速有效止血
控制失血的原理是限制血液流向伤口,以及促进血液在伤口凝集成血块而堵住血管的破口。
一般多用抬高伤口及施压两种方式,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分别说明如下:
(1)抬高伤口处:因重力关系使血流达不到伤口,就不会出血了。
(2)施压法:在伤口处直接或间接施压,以阻断血流。
①直接压迫法:最常用在较小量的出血。以清洁的布、棉花或卫生纸直接在出血的伤口处压迫即可。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能使血块凝集达到止血目的。施行直接压迫的步骤:
用手指直接对伤口施以压力。
让患者以适当而舒适的姿势躺下,尽可能将受伤部位抬高,并设法支撑住。
如果伤口较大,可挤压伤口两侧,使它能够闭合,并维持固定的压力。
以无菌的敷料覆盖伤口,并确定已盖住整个伤口,再用绷带包扎固定好。
绷带包扎必须松紧适度,要足以控制出血,但不能紧得阻断了血液循环。
②间接压迫法:如果直接压迫法无法控制出血,或根本无法有效使用直接压迫法,如严重的裂伤或伤口面积太大或深部的出血,则可以选择在一些适当的压迫点,用间接压迫法来控制出血。
因为血流都是由心脏发出的,所以压迫点多是指可以将近心端的大血管压到骨骼或肌肉上,使血管径变扁平,以阻断血流到出血的部位。不过,此法的缺点就是同时阻断了附近肢体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作为暂时取代的止血法之一,而不是全部。
每次应用间接压迫时,一定不能超过15分钟以上,亦即时间上必须是间断性的操作,以免使整个肢体都因血流中断而损伤了。
有2个压迫点可控制严重的上、下肢出血。
①上臂中央内侧:为肱动脉流经之较浅显处,平时可以试着触摸其跳动而得知大概的位置。在施压止血时,以成人的手握于患儿上臂下方,手指尖紧紧压住内侧肌肉间的凹陷处,即可迫使肱动脉压向肱骨而止血。
②腹股沟中央:是大腿动、静脉经过之处,负责大腿及小腿的血供,止血时以拳头或手掌根部用力挤压,可控制下肢的严重出血。
其他如指(趾)处出血,除了直接压迫伤口外,尚可同时在指(趾)的根部加压以阻断血流。
十二、幼儿烧烫伤处理
5岁的小雯长得细皮嫩肉、活泼可爱,这一天妈妈先帮弟弟洗完澡后,要再替她洗澡,小雯全身光溜溜地正站在水龙头下,妈妈一时糊涂先开了热水开关,热滚滚的水由上而下,浇淋了小雯一身。赶紧送医急救处理后,医生诊断小雯全身有40%的二度至三度的烫伤。
接着小雯住在医院的烧烫伤中心近3个月,间断的伤口发炎及植皮手术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进出医院不下数十次。为了筹措医药费,父母四处借贷,家中经济陷入愁云惨雾中;最后伤口终于稳定下来,但原本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却要从此带着烙痕。
2岁的康康刚学会走路,在寒冷的冬天里妈妈给他穿着厚毛衣。这一会儿,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饭,正好不在身边,好奇的康康看到小桌边放着一大碗冒气的食物,即仰着头并垫着脚尖伸手去抓,不料把碗弄翻了,热汤倾碗而下,由康康的下颌、脖子直灌入厚实的毛衣内,大声地哭叫惊动了厨房中的妈妈,惊慌失措的妈妈一时间也脱不掉康康身上的毛衣,四处找剪刀欲剪开衣物,但在慌乱中却又割伤了康康的下巴,从此小康康的下颌直达上胸部都布满着伤痕。
儿童往往无法正确地认知及判断物体的温度与高热的危险性,因此,照顾者的角色显得格外重要,除了监督外,更应负起教导的责任。在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中,父母时常无法全心的照顾幼小子女,外加生活水准提高,家庭中各式电器用品设备众多,这些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而幼童无知、自卫及反应能力差,时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酿成意外的烧烫伤,轻微的只留下永远的烙痕,严重的则丧失生命,不可不慎!
1.如何预防烧烫伤的发生
除了平常随时灌输给儿童一些安全常识及对危机的应变方法外,日常一些生活细节也要留意,以下提供一些为人父母可参考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