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与时间拔河——意外处理原则篇 (1)
一、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原则
意外伤害的发生是毫无预警的,千奇百怪的伤害种类,实在令人防不胜防,面对这些突然的意外不免会惊慌害怕。即使父母本身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及技术,真正临到应用,也会因惊慌而六神无主,不知如何适当地处理自己孩子的意外伤害。
当然最好的处理是紧急送医,请学有专精的医疗人员全权救治,但在现在都市交通拥塞、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只要稍微延误了数分钟,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单纯靠送医来急救是缓不济急的。
如何能在到达医院之前,让父母或照顾人员发挥紧急救护的功能,暂时稳住或减少伤害的程度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换句话说,任何与儿童最亲近的成人都扮演着第一线宝宝守护神的角色,其急救处理的功能甚至比第二线的医护人员还要重要。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原则
(1)保持镇定:既然已经发生了意外伤害,单靠悔恨懊恼或惊慌失措,只会延误救治。
(2)态度从容,动作迅速: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比如拿毛巾止血或清除口腔呕吐物,或找人来帮助,或移动宝宝到空气流通处等,先给予简易的急救措施,然后尽快地送医。
(3)查看神志、呼吸、心跳及肤(唇)色:神志就是精神状况,代表着大脑的功能状况,会哭会叫的宝宝比对外界一点反应都没有的宝宝要好多了,通常是以玩耍度及对一些刺激的反应来判断神志的好坏。此外,只要呼吸与心跳都还正常,则其他一切的急救措施都可从容为之。而肤色则代表呼吸及心跳的结果,尤其以嘴唇的颜色最具代表性,肤色较重或苍白的宝宝,有时可翻开眼皮观察眼结膜或口腔内黏膜的红润度来判断缺氧发绀的程度。
(4)以保证安全为首要:有时原本发生的意外事件并不太严重,却因为父母过于惊慌、处置失当,反而酿成更大的灾害。比如:原来宝宝只是不经意地爬到窗口,但父母看到后,脱口惊叫一声,结果宝宝因听到了惊叫而一时失神真的摔了下去;另外,也有因为小孩在澡盆内不慎滑倒而呛了一下,神志、呼吸、心跳及肤色都很好,但父母却惊慌失措地抱着宝宝驾车直奔医院,中途快速超车及闯红灯,出了车祸,一家人都受伤。因此,无论意外多大,父母都应以从容态度及安全第一的思想去处理,避免让伤害更加扩大。
(5)急救第一,追究其次:事件的发生是无预警的,很多意外伤害也是无从解释的,所以只要确定伤害发生了,第一个念头应集中在如何保证生命及急救处理,使受伤者先脱离危险状况,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只要1、2分钟的急救延误,结果都会不一样。至于责备意外的发生、论定责任的归属,或管教小孩等,在这紧急时刻,都是不明智的,只会干扰急救的进行。
二、幼儿安全守则
1.吃奶时一定要间断地让宝宝休息,喘几口气,以免呛着。
2.勿与进食中的幼儿玩耍嬉笑,以免他分心或哭笑时呛着。
3.勿让幼儿嘴中含固体的食物(糖果、花生、瓜子)或小玩具,以免吸入气管中。
4.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人看管。
5.勿架高奶瓶让小婴儿自己吸食,如此半强迫式的喂食容易噎着。
6.任何幼儿周围的东西都要考虑可能被他放入口中,所以清理环境很重要。
7.勿过量喂食药物及食物。
8.幼儿口中勿含硬物或长物玩耍,以免不小心刺穿了口腔及咽喉。
9.幼儿衣着应宽松,太紧了易限制呼吸动作及一些自然的防卫动作(如转身、伸手及哭叫)。
10.衣物勿盖住脸部,影响呼吸。
11.天冷时,要给小婴儿戴小软帽,以防体温由头部散失。
12.幼儿脖子上勿戴链子,以免意外绕颈。
13.勿让幼儿玩玻璃、塑胶袋或纸袋,以免套头窒息。
14.家中勿放置容易倾倒的家具物品,以免倒塌时发生危险。
15.随时以幼儿的眼光来巡视家中的环境,如躺在地上或爬行,以观察地上、角落及家具下的小东西(如铜板、回纹针、小电池等),你会突然发现许多潜在的危机埋伏在四周。
16.勿让幼儿接触折叠式的桌椅,以免夹住身体的重要部位。
17.勿让幼儿玩弄窗帘的绳索或皮带,以免绕颈发生危险。
18.大人勿与小婴儿同床共被而眠,以免不自觉中压到宝宝造成窒息危险。
19.关门窗时,要注意幼儿的手脚位置,以免夹伤。
20.家具的四角或尖锐处要加以处理圆滑,以免幼儿碰撞。
21.家中橱、柜要锁好,以免幼儿好奇钻入而出不来,发生意外窒息。
22.桌椅的边缘勿放东西,桌巾的边缘勿垂下,以免幼儿伸手拉抓,而倾倒了桌上物品,造成伤害。
23.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门窗要能通风。
24.勿让幼儿在厨房中逗留。
25.勿单独留置幼儿于家中。
26.随时随地看管着幼儿,勿使其离开视线内,即使是睡觉时也要保持在能听到宝宝任何动静的距离内。
27.在你忙碌工作时,即使是短暂的离开,比如接电话或应门铃,也要把宝宝带在身边,以免幼儿突然地或蓄意的有危险动作发生。
28.家具的孔洞、间隙勿太大,以防幼儿头部或肢体进去被卡住。
29.家中的透明玻璃门窗要注意,最好在幼儿视线的高度左右贴上彩色贴纸,以免不注意时冲撞上了而受伤。
30.勿单独置放幼儿于车中,以免空气不流通或闷热而发生危险。
31.车子的电动窗要小心,幼儿的头颈部及肢体有可能被卡住。
32.注意使用娃娃学步车,它可能会翻倒、由楼梯滚下来,或由下面孔洞钻出时卡到颈子。
33.行走时,小心牵他。勿扯幼儿的手臂,以免肘部关节脱臼。
34.幼儿勿坐车子的前座,以免发生意外。
三、如何尽快获得急救协助?
如果宝宝的生命危在旦夕,无论是呼吸停止、肤色发绀或大出血,一分一秒都不可浪费,必须立即抢救。
如果只有一人在现场,如何在立刻亲自抢救宝宝的生命及寻求外来更多的援助之间,做有效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可能单独一人救起宝宝。所以,父母必须切记下列几点。
1.一旦发现你的孩子正处于极端危险的状况,必须立刻做的就是大声呼救,只要数秒钟,也许就可唤得很多的帮助。
2.即刻开始帮助呼吸或做心脏按压,在进行急救后的1分钟,如果尚无别人前来帮助你,则必须再四处呼喊求救,或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3.打电话求救时,千万记住两件事。
(1)说重点:勿多言,直接说出问题中心,比如:“我的孩子没有呼吸了”,或是“孩子没有心跳了”,或是“孩子需要立即急救”……,切勿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如发高热3天、呕吐厉害、已看了两、三位医生等。
(2)基本资料:一定要告诉对方你家的地址、电话、如何走法等。
4.在等待救援的时候,自己也一定要继续急救孩子,尽可能不要中断,除非短暂(数秒而已)的呼救求援。可以将孩子移到电话或窗口边,一面急救一面求援。
四、何时知道宝宝需要急救处理?
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呼吸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及循环(circulation),简称ABC,缺一不可。千万记着!它们是急救最基本的三要素,而且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后,才能谈到呼吸动作的有无;一定要呼吸都没有问题后,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循环存在,千万勿前后倒置了!
1.呼吸或心跳有问题
宝宝的呼吸只要停止1分钟以上,原先正常的心跳频率就会很快的因为缺氧而下降,同时病儿陷入昏迷状态;再过2~3分钟后,心跳也会跟着停止;在呼吸停止了5、6分钟以上时,大脑细胞就会有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死亡。所以,当有以上呼吸及心跳问题或昏迷情况发生时,一定要就近先急救,以争取时效。
心跳缓慢(1~2岁之内每分钟少于70次)在幼儿多是由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而造成的,除了极少数原来心脏有问题的孩子,其心跳缓慢可能是由于心脏的毛病,其余绝大多数都代表着生命即将中止。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心跳过于缓慢,是非常紧急的信号,一定要马上施予急救,而急救的步骤也一定是循序地由呼吸道→呼吸→循环过程来做,千万不要只顾循环而舍弃了呼吸!
千万记住:呼吸道→呼吸→循环,这3个口诀,它们可以帮助及提醒父母急救时应该先做些什么。
任何急救步骤都要以此3项循序而行,否则犯大忌,比如:不可随意越过第一项或第2项,而径自操作第3项。要先确定前项无问题后,才能做下一项。
急救时,将孩子转为脸朝上的仰卧姿态,以利于急救的各项操作。简易的急救步骤分为以下三点: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维持循环。
2.保持呼吸道通畅(采仰卧姿态)
首先要清除口鼻内的杂物,先清口腔,再清鼻腔。用小毛巾或布条卷在手指上,伸入宝宝口腔中,可直达深部喉咙,然后向外抹出,如有呕吐物或血块,可随之而出。鼻孔因较小,可用小棉花棒,但勿超过1厘米,只需清掉看得到的杂物即可,勿进入太深,以免造成伤害。
有以下四种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方法。
压颏抬头法:大人一手置于宝宝额头使其下压,另一手置于下巴上,将下巴向上抬起。此法可提高舌体,畅通呼吸道。
抬头法:大人以双手置于宝宝两侧耳朵下面的下巴角处,用手指的力量将下巴向上及向头部抬起。或以单手置于下巴处,使之向上翘起。此法可用于怀疑颈部有骨折伤害的幼儿。
压额抬颈法:大人以一手放于额头向下压,另一手置于头颈交界处向上抬起,使颈部向后仰,下巴向上。此法能伸展其头部及颈部,打开其呼吸通道。
自然法:较小的婴幼儿,可以小枕头或毛巾卷置放在后颈肩处,使头部自然下垂即可。
以上的操作法,目的都是在使宝宝呈仰躺姿态时,其鼻尖或下巴在脸部的最高点(又谓鼻吸嗅位),因为这种头颈位置,宝宝的呼吸道(包括口鼻、咽喉及气管)比较能在一直线上,而呼吸会最畅通。
3.维持呼吸
在头颈部摆好正确的位置后,即观察宝宝的呼吸动作,如胸部的起伏、呼吸的声音、口鼻处感觉或能听到的气流声等,皆可以评估宝宝呼吸的存在及是否足够。
最方便的方法是直接刺激宝宝的足底部,可用力捏刺,其目的在使宝宝大声哭泣,因为哭的动作就是用力呼吸的动作。为何选择刺激脚底呢?因为脚底多不会留下伤痕。如果刺激捏脸、手臂、大腿或胸部也都可以,只是容易留下痕迹。
如果没有呼吸或呼吸很微弱,不要犹豫,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最快速方便且不需任何装备的人工呼吸,就是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一般人(尤其是幼教人员)一定要熟练之。
(1)口对口
施救者一手由宝宝额头处将其鼻孔捏住,另一手放在脸颊或下颌,将其口张开,准备吹气入内。
(2)口对口鼻
可适用于较小的婴幼儿,因成人的口较大,可同时包住小宝宝的口及鼻腔,吹气时可由鼻腔及口腔进入呼吸道中。
(3)口对鼻
因鼻腔比较狭窄,气流进入的阻力较大,外加鼻腔在婴幼儿容易阻塞,所以通常并不单独使用对鼻腔的吹气法。
要吹气前,施救者应自己先行深吸气,然后给予病者4次快速及用力的吹气,每次吹气约1秒钟,2次间隔暂停约1秒钟;之后婴幼儿每2~3秒吹1次,每分钟约20~30次。儿童每3~4秒吹1次,每分钟15~20次。施救者的嘴要与患儿的口或鼻口部密合,以防漏气;对较小的婴幼儿行人工呼吸时,可一手托起宝宝的背部,另一手固定头部。
施救者在每次低头用力吹气的同时,可用眼睛的余光斜看被救者的胸部有无随着吹气而升起,以判断气流是否有效地进入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