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时,得魏文侯乐人窦公,年百八十,其书即《周礼?大司乐章》。窦公目盲,其书盖未盲时所受,定系古文。然一献而人能识之,可证当时识者尚多。至东汉许君之时,识古文者渐少。盖汉以经术取土,经典一立学官,人人沿习时制,其书皆变古而为隶矣。若伏生之二十九篇,当初本为古文,其后辗转迻写,遂成隶书。高堂生传《礼》,最初为篆为隶,盖不可知,《诗》则成诵于口,与焚书无关,故他书字形或有背谬,而齐、鲁、毛、韩四家,并无因字体相近而致误者。
《易》以卜筮独存,民间所传,自田何以至施、孟、梁丘,皆渐由古文而转变为隶。《左传》本系古文,当时学者鲜见,《公羊》初凭口受,至胡毋生始著竹帛,为隶书无疑。大抵当时利禄之途已开,士人识隶已足,无须进研古、籀。许君去汉武时已三百余年,历年既久,识古文者自渐寥落。而一二古文大师,得壁中经后,师弟相传,辗转录副以藏。以不立学官,故在民间自相传授,寖成专家。此三体石经之古文所由来也。夫认识文字,端在师弟相传。
《说文》所录古文,不过三百余字。今《三体石经》尚有异体,缘壁经古文,结体凌乱,有不能以六书解者,许君不愿穿凿,因即屏去不录,如《穆天子传》“八骏”之名,今亦不能尽识也。
汉时通行载籍,沿用隶书,取其便于诵习,而授受弟子,则参用古文。《后汉书?贾逵传》:“章帝令逵自选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人与简纸经传各一通。”盖简载古文,而纸则隶写。至郑康成犹然,康成《戒子书》云:“所好群书,率多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所谓“腐敝”者,古文本也。
马、郑《尚书》,字遵汉隶;而《三体石经》之古文,则邯郸淳自有所受。若今世所行之伪古文《尚书》,《正义》言为郑沖所作,由魏至晋,正《三体石经》成立之时,郑沖即依石经增改数篇,以传弟子。东晋元帝时,梅赜献之于朝。人见马、郑本皆隶书而此多古字,遽信以为真古文孔《传》,遂开数千年聚讼之端。
今日本所谓足利本隶古定《尚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字形瑰怪,大体与石经相应。敦煌石室所出《经典释文》残卷,亦与之有相应。郭忠恕《汗简》,征引古文七十一家,中有古《尚书》,亦与足利本及《书古文训》相应。盖此二书乃东晋时之《尚书》,虽非孔壁之旧,而多存古字,亦足宝矣。
唐人不识古文,所作篆书,劣等字匠。唐高宗时之《碧落碑》,有真古文,亦有自造之字。北宋以还,钟鼎渐渐发现。宋人释钟鼎文者,大都如望气而知。清人则附会六书,强为解释。夫以钟鼎为古物,以资欣赏,无所不可。若欲以钟鼎刻镂,校订字书,则适得其反耳。至如今人讹传之龟甲文字,器无征信,语多矫诬。皇古占卜,蓍龟而外,不见其他。
《淮南子》云:“牛蹄彘颅,亦骨也,而世弗灼。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可见古人稽疑,灵龟而外,不事骨卜。今乃兽骨龟厌,纷然杂陈。稽之典籍,何足信赖。要知骨卜一事,古唯夷貊用之,中土无有也。《庄子》言,宋元君得大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策。唐李华有《废卜论》,可见龟卜之法,唐代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