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2365800000055

第55章 小学(16)

《诗?民劳》:“戎虽小子”,《笺》云:“戎犹汝也。”今江浙滨海之人,尚谓“汝”为“戎”。古人称人之词,曰乃、尔、戎、若,皆一声之转。仍,今在日纽,古人读仍与乃通。《尔雅》“仍孙”,《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师古曰:“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仍”从“乃”得声,则仍、耳古皆在泥纽矣。由是言之,知、彻、澄古归入端、透、定,非、敷、奉、微古读如帮、滂、并、明,娘、日并归泥,是三十六纽减去其九,仅存二十有七耳。

陈兰甫据《广韵》切语上字,以为喻、照、穿、床、审五纽俱应分而为二。因加于、庄、初、神、山五纽,而明、微则不别,合成四十纽。但齿音加四而唇吻不能尽宣。喻分为于,同为撮口,纽音亦无大殊。陈说似未当也。然如江慎修视若神圣,以为不可增减,亦嫌未谛。如收声之纽多浊音,无清音,泥、娘、来、日皆是。然“黏”本读泥纽,今读娘纽而入清音,则多一纽矣。来纽浊音,今有“拎”字,则为来纽清音,则又多一纽。声音之道,本由简而繁,古人止能发浊音,而今人能发清音,则声纽自有可增者在。

清浊之分,本不甚难。坚清乾浊,见清健浊,洁清竭浊,检清俭浊。今人习言之阴、阳平,即平声之清浊也。上、去、入亦皆可分清浊,唯黄河流域只能分平声清浊,上、去、入多发浊音,故有阴阳上去入之说,大约起于金元之间。南方上、去、入亦能各分清浊。上声较难,唯浙西人能分别较然。故言音韵者,常有五声七声之辨。

兹重定声纽清浊发送收列表于下:

影 清 发声     晓 清 送气

匣 浊 送气     喻 浊 收声

见 清 发声     溪 清 送气

群 浊 送气     疑 浊 收声

端 清 发声     透 清 送气

定 浊 送气     泥 浊 收声

来 浊 收声之余   知 清 发声

彻 清 送气     澄 浊 送气

娘 浊 收声     日 浊 收声之余

照 清 发声     穿 清 送气

床 浊 送气     审 清 发声

禅 浊 送气     精 清 发声

清 清 送气     从 浊 送气

心 清 发声     邪 浊 送气

帮 清 发声     滂 清 送气

并 浊 送气     明 浊 收声

非 清 发声     敷 清 送气

奉 浊 送气     微 浊 收声

音呼分等,有开合之分,《切韵指掌图》首列为图。图为宋人所作,世称司马温公所撰,似未必是。开合之音,各有洪细。开口洪音为开口,细音为齐齿。合口洪音为合口,细音为撮口。可举例以明之,如见纽“见”为齐齿,“乾”为开口,“观”为合口,“卷”为撮口。音呼应以四等为则,今之讲等韵者,每谓开合各有四等。此则虚列等位,唇吻所不能宣,吾人所未敢深信也。

古人分韵,初无一定规则。有合撮为一类,开、齐为一类者,有开齐合撮同归一类者,亦有开、齐分为两类者。此在《广韵》中可细自求之。古韵“歌”与“羁”、“姑”与“居”同部,今韵歌、支、模、鱼各为一韵。论古韵,昔人意见各有不同,段懋堂以为“真”与“谆”、“侯”与“幽”均宜异部,戴东原则以为可不分。实则分之固善,合之亦无不可。侯、幽二韵,《诗经》本不同用,真、谆之应分合,一时亦难论定。盖以开齐合撮分韵,古人亦未斛若画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