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3)
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主要用于筛查有认知缺损的老年人,适合于社区和人群调查。
2.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适用于评定老年人认知状态的前后比较。
(三)压力与应对的评估
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的应激能力下降,各种应激事件增多,例如,退休、社会角色的改变、丧偶、好友去世、慢性疾病折磨、经济状况的改变等,这些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的刺激,再加上机体应对方式不当,将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交谈与观察通过交谈、观察评定有无压力源存在、压力源的性质、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老年人的影响。
2.评估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各种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社会支持量表。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首先应做思想语言的交流,观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心理需求,存在什么心理健康问题。从情绪与情感、认知、压力与应对等方面结合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抑郁
1.概念抑郁是个体在失去某种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女性、老年人为易感人群。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和老年人自杀的促发因素。
2.病因
(1)生理因素:包括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内科疾病的多寡和严重程度、药物的使用情况。
(2)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
(3)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4)社会心理因素: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家庭矛盾、丧偶、离退休等应激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高,造成老年人空虚、寂寞、孤独、消极、抑郁、苦闷,影响其应对的承受能力。
3.临床特点情绪低落是抑郁的显著特征,其典型症状为:兴趣减退甚至消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缺乏动力,自我评价低。较重者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常伴有失眠、悲哀、自责等,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4.护理诊断
(1)个人应对无效:与情绪抑郁、无助感、精力不足、疑病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抑郁有关。
(3)有自伤的危险:严重抑郁悲观、自责自罪、无价值感受等有关。
(4)情境性自尊低下:与情绪抑郁、自我评价太低、无价值感有关。
5.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观,帮助老年人保持清洁的外表仪态、良好的自我形象。
(2)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严防自杀。
(3)护理人员应该鼓励老年人抒发自己的想法,协助确认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鼓励、引导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及简单的劳动;保证适当的休息、睡眠和活动;保证必需的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4)治疗:可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丙米嗪);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及伴有顽固的妄想症状者,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不能用药物治疗者,可采用电休克治疗。
(二)孤独
1.概念孤独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据调查,老年人很少和从不与人交流的比例分别占到30.6%和4.4%。即使在经常交流的65%的老年人中,交流的对象也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和邻居,与邻居交流的占33.8%,与配偶交流的占31.5%,与子女交流的占16.4%。与同事、朋友间的交流则更少,占13.8%。据调查发现,近50%的老年人有孤独感,是当今社会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之一,所以,解除老年人的孤独感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2.病因
(1)生活及环境的改变:生活、学习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子女离家、家庭小型化、亲友来往减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均使老年人感到自己成为被社会遗弃的人。
(2)疾病 :一旦生病,极易产生悲观情绪,对病情估计也多悲观,认为自己在世的日子不会太长。同时希望子女或亲人能随时陪伴他,若得不到满足,往往焦虑不安。
(3)空巢、丧偶:身边无人照顾,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社会活动减少等。
3.临床特点老年人有无聊、度日如年之感,可伴有不安感,事事谨慎小心,不主动与人讲话,不愿意与人接触,常常希望家人、同事关心自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等。有的老年人会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出现自杀倾向。
4.护理诊断
(1)孤独:与子女不在身边、社会活动减少、信息不灵等有关。
(2)个人应对无效:与情绪低落、无助感、焦虑紧张、性格孤僻有关。
(3)有自伤的危险:与孤独、严重抑郁等有关。
5.护理措施
(1)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孤独的重要因素:要摆脱老年人的孤独,首先,做子女的必须清楚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的赡养,而且企盼心灵慰藉,希望得到满意的精神赡养。子女书信问候,节假日探访,都会给老年人带来莫大的欣慰。
(2)社会要为老年人创造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护理人员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琴棋书画、栽花养鸟、唱歌跳舞、气功、打拳等,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老年人的抑郁、孤独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可以反复发作,危及老年人的生命。首先要根治老年期抑郁、孤独症,护理人员在做好护理诊断和措施的同时,还要家人积极的配合。其次,要加强社会支持。增加他们的社交范围,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增强老年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达到心情愉快,缓解精神症状的目的。
(三)自卑
1.概念
自卑即自我评价较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唉自怨、悲观失望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易产生自卑心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帮助老年人克服自卑心理,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病因
(1)生活能力下降,尤其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
(2)离退休后,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
(3)多种疾病缠身导致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丧失。
(4)子女不孝、家庭矛盾重重。
3.临床特点
(1)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
(2)总认为自己不行,放弃追求。
(3)生活态度消极,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不敢有梦想。
4.护理诊断
(1)自卑:与老化引起生理性的衰退、疾病、经济收入的下降、消极的认知评价等有关。
(2)自理能力下降:与老化引起的生理性衰退、体弱多病有关。
5.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指导老年人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暮年:与世无争,修养心境。终日心平气和,宽厚待人,人到暮年,不必和青壮年相比,遇事应避让无争。
(2)社会应为老年人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尊老敬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挖掘潜能,得到一些自我实现,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
(3)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注意保护,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尊重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使老年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4)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当疾病给老年人带来躯体的痛苦、精神焦虑、自卑、绝望时,护理人员应对患病老年人进行精神卫生宣教和指导,使其认识到生老病死虽然不可抗拒,但要正确对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会感到一些不舒服,不一定是疾病引起,不必过分忧愁;即便是患有疾病或较严重的疾病,只要早期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四)焦虑
1.概念焦虑是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的重大事件,或者预示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
2.病因
(1)生物学因素:许多研究发现,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应激反应过敏的老年人,容易诱发此症。遗传研究显示,此症的某些方面具有遗传特征。还有生理因素的影响,如体弱多病、对预后过分担忧、行动不便等。
(2)心理因素:表现在认知和情绪方面。由于脑功能减退,各种应激事件较多,对衰老的改变不适应等。
(3)社会因素:如城市过密、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压力过大等。
3.临床特点分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急性焦虑:典型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老年人发作时突然感到不明原因的惊慌、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失眠、激动、哭泣,常伴有潮热、多汗、口干、面及手部发麻、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尿频等躯体症状。严重时,可以出现胸闷、心悸,有一种濒死感,并产生妄想和幻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之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经常提心吊胆,有不安的预感,注意力不集中。平时比较敏感,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心烦意乱,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等。
4.护理诊断
(1)焦虑:与过度考虑影响或后果有关。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紧张恐惧、不能料理日常生活、诸多的躯体不适有关。
(3)有外伤的危险:与惊恐发作、老年人反应迟钝有关。
5.护理措施
(1)帮助老年人降低现有的焦虑水平:了解可能引起焦虑的病因;认同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协助老年人认识存在的焦虑,让老年人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减轻紧张情绪,应用各种方法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减轻其紧张度;与老年人一起制订可行的活动计划;告诉老年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
(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陪伴老年人,与老年人交谈,允许老年人有适量的情绪宣泄;创造安静无刺激性的环境。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指导老年人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有节律的老年生活。
(3)生活护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协助病人洗漱、更衣,做好个人卫生。
(4)引导老年人努力实现离退休的社会角色转变,做好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调节,开展老年期精神卫生教育。积极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共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5)指导和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离退休问题,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量减轻疾病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6)治疗: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对焦虑症状的缓解及预防复发起重要的作用;严重者须采用药物治疗,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的抗焦虑作用最强。抗焦虑治疗一般不宜超过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