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应用经验(四)
俞宜年经验:失眠因阴阳(水火)失调,肾火上升所致者不少,治法重在引火归原,使其阴阳协调,水火既济,自然神安寐宁。肉桂擅长补益肾阳,其性能守能走,而和缓深厚,长于引火归原,远胜于同类药物如附子、干姜之属。《本草汇·肉桂》指出:“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俞长荣教授善用肉桂,曾谓“引火归原,非此莫属”,俞氏亦有类似体会。临床上,肉桂用于引火归原常用的配伍用药有黄连与熟地黄。
心火偏盛,肉桂配黄连 肉桂配伍黄连以治失眠,似首载于《韩氏医通》,该书中云:“火分之病,黄连为主……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后世的交泰丸即滥觞于此。该方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原,一入心一入肾,一寒一热,使心火清降,肾火复位,则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通于肾,如此心肾交通,可望入睡。药理研究证明,本方有一定的安神助眠功效。周凤梧教授指出,若单纯使用镇静安神药往往不易见效,加入少量兴奋药(如肉桂),却常可取效,颇有见地。不过,此方配伍固然巧妙,但药味简单,仅适用于轻证失眠。
后世不少失眠良方均从交泰丸衍化而成,如《冷庐医话》的交泰丸加味、马培之的水火既济方(法)、程门雪的加味交泰丸。俞氏治疗此型失眠,常用马培之水火既济方。此方由黄连、肉桂、南北沙参、生熟酸枣仁、生熟何首乌、生熟甘草、赤白芍、赤小豆、绿豆、龙齿、龙骨、百合组成,阴阳相配,水火既济,“配伍十分巧妙,可谓独具匠心”。曾治一女性患者,失眠反复发作历已年余(下半夜难眠),屡进安定等中西药助眠而少效,伴多梦梦魇,头身痛且有木硬感,腰酸,肢楚,善饥而纳呆,白带多,舌质淡红苔白较厚,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治宗马培之水火既济方(何首乌改用首乌藤),服4剂,睡眠好转,续服4剂,睡眠基本正常,余症亦减,嘱按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下元亏虚,肉桂配熟地黄 下元亏虚,肾火妄浮,容易导致心肾不交而失眠。可予肉桂配合熟地黄、山茱萸等引火下行,使肾火不妄动,心肾相交。其代表方为陈士铎上下两济汤与金匮肾气丸。上下两济汤以熟地黄30克合肉桂1.5克为主,补益下元,交通心肾,复配以人参、白术、山茱萸,共奏益气养血、交通心肾之功,适用于失眠日久,心悸,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淡,脉细者;金匮肾气丸也是由肉桂、熟地黄等配伍而成,虽非为失眠而设,但因其善于引火归原,颇宜于失眠反复发作且伴见上热下寒之象者。随俞长荣教授侍诊期间,曾见其治一失眠患者,伴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口干喜热饮,多饮则脘腹不舒,小便频急,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黄滑,方用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磁石,服10剂,睡眠好转,口腔溃疡愈合,仍照上方(磁石改用紫石英)调理。
应用肉桂不但要重视配伍,还要讲究其用法用量,才能扬长避短。如尽可能采用质量好药力足的紫油桂,以免燥热动火。至于阴虚火旺、热病伤津者一般不用本品。用量方面,失眠患者大多对药物比较敏感,若用量大则易引起口干、咽喉痛等反应。通常每次用量宜掌握在0.3~0.6克;若下元亏虚,肾阳不足明显者,可酌用1~3克。[俞宜年,阮时宝.肉桂治失眠.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09]
祁开平经验:祁氏早年长期在农村工作,根据民间经验曾以肉桂治愈急性附子中毒14例。现仅举1例,以供参考。龙某,男,48岁,农民。因服了2两附子炆狗肉1斤,食后半小时突觉眩晕,冷汗出,舌麻肢冷,发病后约1个小时来求医。诊察患者,面唇发白,精神委靡,声音低微,口淡,查患者平素健康。舌质如常,苔白,脉迟而弱。诊为急性附子中毒。治以回阳救脱。即处肉桂10克焗服,服后15分钟觉全面暖和,呕吐1次,吐出部分狗肉,医者惟恐其连药同时吐出,嘱再焗服10克肉桂,1个小时后,患者自述尿量增加,大便1次,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病者来诊,上述症状大减,要求巩固治疗,再给8克肉桂焗服。第3天患者自述一切如常,追访3个月,无任何不适。
讨论:1. 附子乃辛甘大热之品,但其中毒之早期却以舌麻肢麻,四肢厥冷,口吐清涎,冷汗出,心慌脉迟之里寒证为主要表现。其中中毒原因除可能与乌头碱中毒有关外,附子为温里药,过量或去毒不全服后而为物极必反,由热化寒。附子中毒所以出现里寒证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2. 对于附子中毒,肉桂的用法是:肉桂5~10克(视中毒轻重而定),泡水口服,服后约5~15分钟即出现呕吐,使毒物吐出,15~3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若仍不解可再取肉桂3~5克,如法再服。附子中毒病变迅速,但若及时抢救,一般很快可恢复。
3. 肉桂不是催吐药,但对附子中毒病者,一般在服药后10余分钟后出现呕吐,这样的催吐作用,对于附子中毒的治疗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机制是否与振奋脾阳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4. 根据附子中毒的病者反映,口服肉桂15~30分钟后,便觉心跳有力,四肢温暖,随后唇舌及四肢之麻木感逐渐缓解,其机制可能是肉桂甘温,能鼓舞气血,温经通脉,因而生效。
5. 附子乃大辛大热之药,与肉桂同类,为何附子中毒时不能自救?其一附子本身含毒,不去其毒,中毒之症难除。其二肉桂除与附子同入脾肾经外,肉桂并独入肝经,能鼓动肝之疏泄功能,从能补益命门火衰,温肝暖血,使全身气机舒畅,加速气血运行,促进二便的排泄,一则回阳,提高机体抗病力,二则去毒而显效。
6. 附子中毒亦可出现热症,对此热症能否使用肉桂,尚未验证,不敢妄言。本文所载均为里寒之证,且病例不多,仅供临床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观察与探索时参考。[祁开平.肉桂治附子中毒.新中医,1987(5):53]
关永富经验:读《吴鞠通医案》肿胀类陈姓病例,反复探索,虽例于肿胀,实为臌胀,以臌为主,虚甚而肿,其病情比较危重,鞠通抓住病之关键,注重脾肾二经,行太阳之阳而泄厥阴之阴,使阳和得布,阴霾渐消,气机枢转,气行水行。五苓化气行水,行太阳之阳,先以附子配于麻黄,虽助其发汗,实亦顾及命门之火,因得紫油桂,水气始通。关老其意,用药较审慎,颇受启发。以中药汤剂冲服肉桂末(0.6克/次,2次/天,30天为1个疗程,一般须2~3个疗程),并配合护肝、对症治疗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42例,疗效显著。
肉桂为化气利水要药,古人云其为味厚甘辛大热之品,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宜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在肉桂的选择上,以云南产为上好肉桂,取其多年生长之大树,在处暑与白露间剥离的桂皮,晾干后剥其粗皮,肉桂心色泽紫黑,油润有甘味诚佳品也。本组患者在治疗上,取肉桂末始用0.6克由上方之汤药冲服,2次/天,每次最多不超过1克,患者腹胀渐松,舌苔减退,食欲增加,面色渐有光泽,脉亦渐柔和,小便清长,腹胀消其大半,肉桂末每剂可减至0.3克,待腹胀已消退,达临床治愈,后需续服月余,以巩固疗效。通过2年随访大多无复发情况,充分说明了肉桂在臌胀腹水消退治疗中的良好作用。[关永富.肉桂在臌胀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6):371]
朱鸿铭经验: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曾接诊一张姓男,46岁,素为阴虚阳盛之躯,前医予风燥升散之剂迭进,尤其是方中桂枝达15克,以致心悸动不安,经内科诊为心动过速。该患者本来就心阴亏损,虚火内扰,辛甘化阳之味,在所禁忌,再用风燥伤阴,大量桂枝辛散温通,更助其阳,愈增其心动过速。予镇潜宁神、甘寒养阴法。镇潜宁神药多为金石、介类质重下坠之品,甘寒养阴多为滋润药物,二药合用,法合药当。处方: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麦冬、生晒参、甘草、五味子、生地黄、大枣、粳米、朱砂。[朱鸿铭.略谈临证用药之偏.山东中医杂志,19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