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应用经验(八)
石仰山经验:草乌、磁石药对以通脉息痛为其要,常被石老用于治疗伤科临床疼痛之患,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骨折、脱臼、伤筋、劳损、宿伤、杂病等。疼痛在骨伤科疾病中是极其常见而又难以解决的症状。从古代医家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通则痛是疼痛的根本机理。石老牢牢抓住疼痛的致痛之因,采用通脉息痛之法,并根据临床变化随症治疗。
草乌:性热,味辛,宣通血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是临床一味很好的镇痛药物,但多数人仅用于散寒止痛,而石老以为其镇痛不仅仅在于能散寒止痛,而主要在于其有宣通血脉之功,用治疼痛正合通则不痛之理。磁石:性平,味辛咸,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草乌、磁石配伍应用可通利血脉,消肿止痛,并且磁石之咸凉可制约草乌之峻烈,草乌之辛烈又可起启磁石之阴寒,两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且只要患者无明显的热象即可用此药对,较之其他诸家仅以草乌治疗阴寒所致之痛症,其适用范围扩大很多。其家传名方固腰汤就是以草乌、磁石为君药组成的。[王宏亮. 石仰山教授运用药对特色探要. 甘肃中医,2000(3):12][胡劲松,邱德华,石仰山. 石氏伤科用药特色.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3):57]
庞泮池经验:附子配炙鳖甲阴阳双补 晚期妇科癌症腹水,重病后期,阴阳俱虚,水湿停留,常症见腹大如鼓,下肢水肿,小便不利,形体羸瘦,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庞老在抗癌利水的方剂中加入熟附块、炙鳖甲。舌红少苔口干之症,附子性温燥热,本为禁用之药,可庞老认为此为阳气衰微,鼓动无力,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停留,固然有伤阴之症,然津不上承,亦会加重口干舌燥,故以附子一味破阴回阳,宣通阳气,利水消肿,是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配以炙鳖甲,咸平软坚,滋阴清热,又能制约附子之燥性,刚柔相济,作用颇佳。
附子配炮姜,温阳止血 对月经过多,暴崩不止,用大补气血难以止血者,或始起尚有效,日久则无功者,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脉沉细或虚大如芤。庞老认为此症为暴崩后气随血脱,气虚极,必损及阳,益气摄血不见效,是“力所不及”,应用附子温振回阳,辅助参、芪,增加补气之效力,配以炮姜,温涩止血。附子走而不守,炮姜守而不走,动静结合,使止血效力大增。[刘爱武. 以“平”制胜灵活变通——庞泮池教授用药特点举隅.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3):167]
李永清经验:李氏喜用附子,且常与半夏、瓜蒌相配,用于肺、脾胃、心系病证,属阳衰而阴浊之邪为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从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虽然有关附子类药物中毒的案例屡有报道,但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是否附子与半夏等配伍使用,而主要在附子类药物本身。为了避免和减少附子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时应注意:①须制用。即使是回阳救逆、破阴回阳或急救固脱,也以制用较为妥当,但可酌情加大用药的剂量。②应从小剂量开始。因个体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为稳妥起见,可从6~10克开始,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加量。③先煎1小时。④根据病情需要,同时选用甘草、干姜或生姜,三药用量的总和,以不少于附子的用量为宜,且用量越大越应遵守这些原则。[李永清.附子与半夏、瓜蒌配伍使用的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06;25(5):16]
章次公经验:助阳解表 章老用附子解在表之寒,用于治疗阳虚感冒。其经验是无汗者配麻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有汗者配桂枝,以桂枝加附子汤为基础,扶阳解表。
感冒案 女,形寒骨楚,一身拘急不舒,此风寒外束之象;胸闷,喜太息,舌前光红,虽渴欲冷饮,而脉不见洪大,仍见温散。处方:麻黄2克,荆芥5克,紫苏叶6克,川芎5克,枳实9克,六神曲9克,全瓜蒌12克,晚蚕沙9克,杏仁泥12克,甘草3克。二诊:药后渴喜冷饮转为思沸饮,此露真寒之本质矣。可见胸闷、喜太息与两脉软数,皆寒为之也。处方:生麻黄3克,炮附片5克,细辛3克,白芷9克,羌活6克,荜澄茄9克,晚蚕沙9克,生姜5克。二诊病机明朗,遂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对于感冒风寒汗出而冷者,则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
驱上中下三焦之寒 《本草正义》记载附子“外则达皮毛而出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因此,章老除用附子助阳解表以除表寒外,已用于除内脏上、中、下三焦之寒。
咳喘案 女,肺主皮毛,咳喘而恶寒特甚;肝失调达,因拂逆而右胁作痛。炮附子4.5克,醋炒柴胡4.5克,北细辛1.8克,旋覆花9克,青皮6克,白芍9克。
胃痛案 男,进芳香挥发之属,心下痞满者,自觉有攻筑之状,大便秘结,此五泻心汤之一也。炮附块6克,姜黄连1.2克,乌药9克,生枳实9克,蓬莪术9克,熟大黄9克,炒黄芩5克,槟榔9克,莱菔子9克,谷芽、麦芽各9克。心下痞乃寒热互结之邪,单用芳香之品,但升无降,故无效。本方取附、姜、乌药之辛,芩、连、大黄之苦降,清者得升,浊者得降,寒热上下分消,痞满可除。
痛经案 女,经将行,腹必痛,量多更痛。炮附块4.5克,全当归9克,川续断9克,金毛狗脊9克,菟丝子9克,生艾叶9克,延胡索9克,生麻黄4.5克,全蝎3克。本案为寒凝留瘀而致。章老经验是以附子配麻黄散寒解痉,加全蝎镇痛。
强心救急 《本草经读》说附子为“回阳救逆之第一品”,章老多用附子强心救急,用于热病过程中热毒伤及心脏,以及杂病过程中气随血脱、阳随液亡,出现厥脱之危时。在热病过程中,章老突破了一定到阳亡液脱大汗淋漓时方用附子的惯例,凡见脉来忽数,或极细极软,或面色黄晦黯淡,神疲迷蒙,或体温骤降,汗多而冷者,即用附子。以防止发展到亡阳的地步。
温热案 男,体弱之人,而病及严重之温邪,缠绵时日,正气更伤。今二候终了,转入极期,高热不退,耳聋、谵语,脉微欲绝,此生死关键系焉。夫正气旺则生,衰竭则死。纯用清温开泄,祸不旋踵。昔张景岳治一患者,舌焦神愦,以大剂温补回生,有其书在。处方:炮附块9克,连翘15克,郁金4.5克,鲜石菖蒲30克,鲜生地黄30克,党参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黑大豆30克(煎汤代水)。
本例高热而脉微欲绝,以心阳受伤不能鼓脉,故以附子配生脉散强心复脉;高热不退,阴液受伤,不能上奉而耳聋,故配大剂生地黄补津;窍闭神昏,故用菖蒲、郁金开窍。热势较盛,深入营血,气血两燔,可与石膏、至宝丹,或牛黄抱龙丸同服。
安神镇惊 失眠、惊厥多属热证实证,但亦有属于阳虚不运,虚阳外扰者。章氏于此多采用附子运阳化湿,或温阳潜镇之法。
失眠案 女,病失眠已久,最近时时作哕,苔白腻满布。因其以往迭用滋阴安神无效,《内经》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当先从治胃入手。处方:炮附块9克,大川芎9克,姜半夏24克,北秫米12克,香甘松9克,炙甘草3克,肉桂末1.8克(分3次吞)。
惊厥案 男,受惊,入寐惊惕,因汗多而小便少,手足不温,予温潜法,此徐小圃法也。处方:淡附片5克,杭白芍9克(炒),茯苓9克,煅牡蛎18克(先煎),灵磁石12克(先煎),生白术9克,山茱萸6克,浮小麦9克,细辛1.8克,淡干姜2.4中克,炙甘草3克,肉豆蔻5克。
按:此两案一为失眠,一为惊惕,均用附子温阳。“失眠案”配和胃化痰的半夏秫米汤,“惊厥案”配重镇的牡蛎及磁石,盖因病机不同也。前者苔白腻,作哕,是中阳不振,痰湿为患也;后者因惊惕汗多,是阳气浮越也。章老认为有些失眠患者,单纯用安神药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之类兴奋药,每可取效。《章次公医案》失眠共8案,其中4案加用了附子。这个经验是值得吸取的。
温阳补虚 凡阳气虚损者,章氏均用附子以温阳。现举二案为例。
肺痨案 女,肺结核如见面浮足肿,表示心脏衰弱,例属难治,加以肌热恶汗,表示毒素弥漫,除甘温外无别法。处方:附块4.5克,黄芪9克,白术12克,山药12克,巴戟天9克,炮姜1.2克,当归9克,山茱萸9克,肉豆蔻6克,益智仁9克,甘草4.5克。
肿胀案 男,因心脏衰弱而水肿,因肿而心脏更衰,往年白昼肿入夜消,今则入夜肿亦不消。如不积极治疗,将来肿势弥漫于腰部即难根治矣。处方:熟地黄18克,山药9克,肉桂0.9克(分2次吞),炮附块6克,山茱萸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补骨脂9克,胡芦瓢18克。[柯向梅,吴凤全.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的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9]
李文瑞经验:重用附子 一般用量3~10克,重用15~25克,最大用至35克。李老认为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力强,达逐寒生精、化浊行水、宣痹止痛之功效。临证贴切,则需重用。但宜逐渐增量。重用时,更应延长煎煮时间,以去其大毒。常在天雄散、真武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方中重用。临床主要用于男子不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如治一男性32岁患者。婚后3年未育,女方检查未见异常。行****常规检查:精子活动度>0.15,精子数>0.23×109/L,异常精子0.15。自诉****清稀,阴部微冷,余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肾阳不足,阴寒内盛。遂予天雄散加露蜂房、制附子首用10克。服7剂后,无明显不适。之后逐渐加至25克。连续守方服用45天后,复查精子数增至>0.68×109/L,异常精子0.07,精子活动度0.75。遵原方加减配成蜜丸以巩固疗效。1个月后告知其爱人已怀孕。[李秋贵.李文瑞教授重用单味药的临床经验.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46]
成孚民经验:犀角可解乌头中毒 中医张景源同志,祖传几世,家学渊源。曾告有治偏头风秘方,其主药是川乌(全方不传,只告知如服药过量中毒,犀角制末冲服可解)。获此法以后,曾救治过乌头中毒者二人,确实有效。考犀角性味咸寒,有凉血散血、消斑解毒的功能。其精在角尖,故寇氏云“鹿取茸,犀取尖”。抱朴子:“犀食百草之毒及众木之棘,所以能解蛊瘴诸毒”。成老认为乌头辛热有毒,而犀角咸寒能解毒,本草“十九畏”之川乌草乌畏犀角者,正因为威寒的犀角能解辛热乌头之毒故也。(《成孚民医案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