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谦斋辨证论治学
12378100000029

第29章 走出肾命理论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 (1)

第九章 走出肾命理论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 (1)

摘要针对肾命理论中阴阳概念的混乱局面,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结论:提出命门的概念,揭示命门的网络系统;肾与命门是二物一体关系,肾不纳气与肾气不固应统一;肾精肾气的功能归于肾,真阴真阳的全身作用属于命门;传统的肾阴肾阳一律统称为真阴真阳,重构肾命阴阳精气辨证模式。

肾为水脏,中寄命门主火,二者并称为“肾命水火”,简称“肾命”。肾命理论是前人在《内经》和《难经》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认识而发展形成的,是脏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肾命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的。

9.1肾命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9.1.1肾与命门是一物还是二物

中医的脏象理论,是前人依据解剖所得的印象,再就临床实践所得的经验,用推理方法把它联系而成的。肾与命门是一物还是二物,自古以来就有争论,迄今仍在争论中。造成今天这样的争论局面,一方面因古人解剖粗浅,未能把肾与肾上腺分开;另一方面,因许多脏腑的临床表现不能单以肾脏来解释,需要借以肾间动气来阐明。

9.1.2肾与命门是“异名同体”还是二物一体

今人多数认为,肾与命门是“异名同体”,即命门火是指肾阳,而古人立命门之说,无非是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性而已。难道古代医家倡导命门之说,仅仅是为了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性,还是另有所因?张景岳则认为,“两肾者坎外之偶,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一以统两,两以包一”。他将肾与命门看作二物一体,总称为水火之府,阴阳之宅。

9.1.3先天无形阴阳与后天有形阴阳

自张景岳提出“先天无形阴阳”化生“后天有形阴阳”以来,今人就纷纷演绎出肾的“有形阴阳”是肾阴肾阳,并进一步解释“先天无形”之真阴真****有全身性的动力作用,而“后天有形”之肾阴肾阳仅是该脏的功能表现。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看好像是说通了,可实际上仍有许多问题,因为真阳与肾阳在辨证上相互重叠。

9.1.4先天无形阴阳只互根不制约与后天有形阴阳既互根又制约

前人认为,先天无形阴阳是不可分的,其水火只是互根,而无相互制约关系;后天有形阴阳具有可分性,其水火既互根,又相互制约。于是后人又演绎出肾的“有形阴阳”为肾阴肾阳,既互根又制约,治疗原则“用阴和阳,用阳和阴”,方如六味丸、八味丸;先天无形之真阴真阳只互根不制约,治疗原则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为圭臬,方如左归丸、右归丸。可连张景岳自己都说“左归丸治真阴肾阴不足”,这又如何解释?

9.1.5肾精与肾阴不分,肾气与肾阳混淆

在第二版《中医诊断学》和第三版《中医学基础》中,均未涉及肾精虚。而在《中医大辞典》中,亦无肾精虚条文。究其原因,一般多认为肾阴虚者肾精亦虚,常把肾精虚归于肾阴虚范围,即以肾阴虚代替肾精虚。至于肾气虚,在《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中,只列肾不纳气和肾气不固内容,无肾气虚条文。而在《中医大辞典》中,有肾气虚条文,却是指肾阳虚。由于在宋代以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中医的文献里面,只是着重肾气的功能,并不突出肾阳与命门的作用,如《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就是注重肾气虚之明证。这样看来,五脏常以气血言阴阳,即各脏之气为阳,各脏之血为阴;而肾脏则以肾阴虚代肾精虚,以肾气虚代肾阳虚,均为混淆之表现。

9.2读谦斋《命门的初步探讨》一文的疑问

谦斋在《命门的初步探讨》(以下简称“命门”)一文中,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命门的概念,揭示命门的网络系统,规范和丰富了命门学说。但他在该文中一改中医的习惯提法,曾使笔者迷惑不解。

9.2.1为什么《命门》一文只字不提肾阴肾阳

谦斋《命门》一文约7千字,主题是肾与命门,却通篇不提肾阴肾阳,这究竟是为什么?

9.2.2为什么《命门》一文反复提真阴真阳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等;肾阳,又称元阳、真阳、命火等,而且多数提法是肾阴肾阳。可谦斋在《命门》一文中,只字不提肾阴肾阳,反复提真阴真阳达10次之多,这究竟是为什么?

9.2.3为什么《命门》一文突出命门通过心、肾、督脉与脑的密切关系

历代医家多重视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而《命门》一文却突出了命门通过心、肾、督脉与脑有着密切关系,这又是为什么?

9.3谦斋医学启示录

笔者透过《命门》一文的疑问,再反复研读原文,多年的困惑终于一朝有悟,揭示出谦斋关于肾命理论的基本观点。

9.3.1提出命门的生理概念

关于命门的功能,前人曾用3个比喻来说明。一是比作走马灯;二是比作灶底之火;其三把命门比作门户之枨,具有开阖的作用。这些比喻虽不免近于想象,但对命门功能的描写还是比较深刻的,其见解均以命门的功能是火的作用,也就是阳气的作用。谦斋将古人对命门功能的描写概括为临床指导理论,提出了命门的生理概念:命门是生命之根,包括真阴真阳,产生动气,通过脏腑、经络,达脑,通骨髓,走四末,温皮肤腠理等,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上,起着主导作用[1]。

9.3.2论证肾与命门是二物一体关系

谦斋认为,命门居于两肾之间,惯常引用坎卦来示意。意思是上下两短划代表阴、代表两肾,中间一长划代表阳、代表命门,将肾和命门看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总称为水火之府,阴阳之宅。但肾和命门毕竟是二物,不是一物,尤其《内经》提出两肾之间有小心,分明是说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从坎卦来看命门是以阳气为主,以命门本身太极来说,太极生两仪,便是命门的真阴真阳。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肾的关系,因为命门中的真阴真阳有赖于肾精的奉养,同时肾的技巧、作强等作用亦有赖于命门的促进[1]。所以,从肾脏的精气来说,精为体,气为用;从肾命这个整体来说,肾是体,命门是用,即精气是体,阴阳是用。真阴真阳是以肾精肾气作为基础,不能与肾精肾气分离[2]。谦斋关于肾与命门的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命门的部位和形象。命门居于两肾之间,七节之旁有小心。②命门的功能。命门以阳气为主,但不能忽视了真阴。③肾与命门是二物一体。从肾脏的精气来说,精是体,气是用;从肾命这个整体来说,肾是体,命门是用,即精气是体,阴阳是用。

9.3.3揭示命门的网络系统

历代医家在论述命门与脏腑关系时,多根据《内经》十二官的作用泛泛而谈,比较原则、抽象、笼统,如“肾得命门而作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等,同时多忽略奇恒之府及其他形体组织。对此,谦斋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命门和心。命门在两肾之间,心和肾的经络本相贯通。心和肾为君相二火,性质上同气相长。“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说明命门阳气和心相通,而命门阳气只有通过心经后才能使全身精神焕发。②命门和肾。命门居于两肾之间,二者最为接近。肾与命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总称为水火之府,阴阳之宅。命门中的真阴真阳有赖于肾精的奉养,同时肾的技巧作强等作用亦有赖于命门的促进。

命门通过肾脏,对其骨髓的生成、脑的活动和生殖力的旺盛起着重要作用。③命门和脾。命门和脾为先后二天,后天的生化须赖先天命火的温养,先天真阴的不亏乏,也需要后天不断地供应。故“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④命门和三焦。命门为三焦的发源地,同司气化。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都是通过三焦而生成的。命门阳气的温分肉腠理,也是通过三焦来布达全身。⑤命门和胆。命门与胆性质相同,同司相火。命门温养胆火,使肝脏春生之气得以畅达,即所谓十一脏皆取决于胆。⑥命门和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督脉属肾,合膀胱,贯脊上脑,命门为督脉行经之处,命门阳气即通过督脉传达十二经,同时又通过督脉与脑和肾取得密切联系,并与膀胱发生气化关系。因此,对命门的功能与各脏腑及形体组织的关系[1]。

从中可以看出,谦斋在论述命门与脏腑及形体组织关系时,一改中医之笼统提法,将其演绎和发扬为具体的临床指导理论。一个复杂的肾命理论问题,却用图解的方式构画出6个链条,纵横交错,涉及脏腑、经络、脑、骨髓、肌肉、皮肤等16个形体组织,其中含有直接与间接、主要与次要关系等,深入浅出,一目了然。笔者把这一图表称为“命门网络系统”,它为脏腑及形体组织之间的协调统一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命门学说的重要研究成果。

9.3.4突出命门通过心、肾、督脉与脑有着密切关系

谦斋既重视命门与脏腑的联系,又重视与奇恒之府的关系,命门网络系统便是明证。他认为,命门阳气通过各脏腑经脉的联系而传达全身,其关系不是单纯的,如命门就通过心、肾、督脉与脑均有密切关系[1]。笔者认为,谦斋突出了命门与脑的关系,并通过心、肾、督脉与脑的多方位联系,进而达到总领五脏、统辖全身的主导作用。

9.3.5重构肾命阴阳精气辨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