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的艺术
12381000000004

第4章 察言观色,处世要有识人的眼力(3)

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

可见,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透过这些信息来掌握人的个性和内心活动,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就介绍几种通过眼神识人的方法:

其一,看眼神。

(1)眼睛闪闪发光,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2)目光呆滞黯然,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寡味的人。

(3)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抑或紧张不安的人。

(4)目光忽明忽暗,说明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

(5)目光炯然,表明这是个有胆识而且正直的人。

(6)主动与人进行交流视线的人,说明他是个心胸坦率的人。

(7)不敢正视或回避别人的视线,表明此人是个内心紧张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隐藏的人。

(8)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9)“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

其二,观眼形。

(1)深眼睛

如果一个人眼睛嵌在脸庞的后方,四周有强而有力的眉毛和高高的额骨包围。这表示这个人性喜探究,仿佛周遭的一切都经常处在一面放大镜之下。其擅长区分极细小的细节,可以侦察出一个人个性中的小缺陷。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人十分挑剔,除非相当特别的人,否则很难有人能进入他的生活中。

(2)长眼睛者有远见

长眼睛的人办事常常会做到稳、准、狠。他们的责任心一般都很强,办事严肃认真。这种人有很强的决断能力,有远见,因此常常能成就大事。

有的人眼睛长得又长又大,给人一种慈善温和的印象。这种人很有人情味,并富有同情心,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事业的成功或许与这种奉献精神和同情心有关。这类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年老的时候会成为被众人尊敬的慈善家。如果你身边有长这样的眼睛的人,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他会成为你值得信赖的朋友和辅助你事业的好伙伴。

(3)两眼分得很开

这个人很有良心,凡事替别人着想,对人生看得很开。虽然他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并不因此而盲目,也不因此局限了自己的视野。他乐于帮助他人,一点儿也不嫉妒别人。受其帮助的人,经常问他该如何回报。

那些人并不知道,让这个人帮助他们,便是给他的最大回报。

(4)两眼相近

这样的人是那种在某一方面能够取得相当成就,但又因为在另一方面未得到他人认同,而沮丧万分的人。他一直认为自己总是在最好的时机上做了错误的选择,不过他却又马上指出,这绝大部分是因为别人给了自己不恰当的建议。

(5)圆眼睛者悟性高

眼睛圆圆常常给人一种机灵的印象。这样的人比较聪明,反应灵敏,适应性强。这种人做事积极,讲究实效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在圆眼中,有一种称为“黑豆眼”的眼睛,是非常需要警惕的,他长着一对漆黑的眼珠,遇到事情,小眼珠在眼眶里直转,时刻盘算着自己的得失。这样的人常常作不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不能轻信他们的主意。他们常常还很固执,自以为是,往往撞了南墙都不回头。

(6)眼睛凸出者外强中干

有的人眼睛长得往外凸出,就像金鱼的眼睛。这种人办事常常是欠考虑,大大咧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心里往往想一些虚幻的东西,并且到处张扬,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多少实际工作。这种人想法和计划很多,却很少有几件可以付诸实践的,有时即使去干了,也常常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是一个标准的“纸上谈兵”者。

并且,这类人往往还表现得自以为是,办事武断,自尊心很强,企图用自己的夸夸其谈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外表威武,才是这种人的真实写照。

(7)大眼睛

这样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反射出一种永远好奇的模样。他喜欢尝试任何事情,即使某件从前做过许多次的事,让其做来都仿佛从没做过一般。

睡觉是少数几件令其憎恨的事,因为他讨厌闭上眼睛,即使只闭上一秒钟,也老大不愿意,因为其怕错过某样东西。

总之,眼睛越有精神越好,但不能目带凶光;亦忌散露,眼光散露则称不上有精神。

行坐之间,眼常纯正平视,心地必然正直善良,虽不生事,也不怕事。

行坐之间,眼光闪缩不正视者,则是内藏奸诈、心怀叵测之人。

行坐之间,眼若经常仰视,必是心骄气傲,是个自命不凡之徒。

行坐之间,眼常俯视或左右探索者,必是阴险多奸、诡计多端者。

眼若经常左顾右盼,转瞬不止者,此人可能颇有才智,但必多大言虚语,言而无信之人。

与人说话,先闭目而后发言,或是向前俯而后语者,此人易遭凶险,而且死无葬身之处。

可见,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一个人好坏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识人言,做对事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说的就是人性的复杂,可谓“千人千面,千面千心”。每一张面孔都是个性十足、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的,倘若你没有几分眼力就很难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荀子认为,不同人品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就可以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

关于知言,儒家也曾有专论,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他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由此可知,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谈话是最好的手段。有人指出,谈话当深入到一定深度时,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灵敏地接触到。

说话的内容是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也是双方谈话过程中借以影响对方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平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说话的内容。

思想指导人的行动,但人是极其复杂的,内心所想和言行未必一致。如果仅听其言,就会受其所骗。一般来说,刚直的人心所想的,就照说照干,这种人言行一致易于了解,听其言观其行便知其人。但狡猾的人,所想所要干的是一回事,所说的又是另一回事,即以其漂亮的言辞掩盖其罪恶的用心,因而获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所以仅据一言一行而对人得出结论,必然失之偏颇。所以识人必须从各方面考察,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某个人,并据此做出分析,才能对某人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在所作所为才能预料其发展的趋向和后果。

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门下有三千门客,是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当时楚王没有子女,春申君就四处搜寻美女献给楚王。有个赵国人,叫李园。他有个妹妹长得特别漂亮,他本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是他听说楚王不能生育后就改变了主意,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春申君很宠幸这个美女,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

这时,李园又搞阴谋,让妹妹对春申君说:“夫君,楚王跟您的感情真是特别深啊!”春申君说:“是啊,我和楚王的感情比亲兄弟还深。”美人又说:“可是楚王没有儿子,他死后肯定只有让自己的亲兄弟做国君。新国君一定只重用自己身边的人,根本轮不到您。况且您现在的地位这么高,必定有对楚王的兄弟礼数不周到的地方,那您的处境不就更危险了吗?”春申君听了,说:“是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美女说:“办法倒有一个。我已经怀孕了,要是楚王现在喜欢上我,那我生下的孩子就可以当国君。您就不用担心以后的前途啦。”

春申君动心了,就按照这个美女说的,把她献给了楚王。美女果然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宠爱。后来,这个美女在王宫生了个男孩。这孩子被立为太子,美女也就当上了王后。楚王很快封李园当了高官。可是,李园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想夺取春申君的位置,二怕春申君泄露了秘密,便在私底下养了许多杀手,设计杀他灭口。

此刻的春申君却还蒙在鼓里。他的一个门客朱英对他说:“您做楚国的丞相已经二十多年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一天楚王死了,您就要辅佐年幼的太子,直到他长大成人。这是您的福气,但这之中也可能隐藏着灾祸。”

春申君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而且满不在乎地说:“我现在过得很好啊,至于将来,会有什么不幸呢?”朱英忧心忡忡地说:“李园是个小人,他一直都想夺取您手中的权力,早就暗地养了许多杀手,只要楚王一死,他便会将矛头指向您。这就是我说的灾祸啊。不过,现在挽救还来得及,只要您先下手为强,同时也免除了您的后顾之忧。”

春申君听了,哈哈一笑,拍拍朱英的肩膀说:“先生多虑了。我了解李园这个人,他是个胆小、温和的人,我一直都对他那么好,他是不会做出什么对不起我的事的。”

没过多久,楚王死了。李园先来到宫里,安排杀手埋伏在宫门内。春申君急忙进宫,刚走进宫门,李园的杀手就从两旁杀出来,他还没来得及喊声救命,头就被割了下来,而后,李园又诛杀了春申君的所有亲族。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这样被杀掉的,更为悲惨的是,也许到死他也不知道是谁杀死他的,因为在他印象里,李园是胆小温和,况且自己对其有恩的一个人。

春申君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没有看清李园这样的小人,对他没有防范。而这正是导致他最终悲惨结局的根源。

具有识人的本领,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发生的人与事,刺探一个人的真伪,洞察其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能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情绪变化的温差,辨别出气色蕴藏的内涵,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莲。具有这样的本领,就可以认识他人的长短优劣,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制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人生的“发球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说明了识人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古人云: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因此,要从这个云谲波诡的人生之海中,绕过波涛汹涌的暗流,绕过错综复杂的险礁,寻找一个人生航向的指南针,具有快速看破人心的本领是决定性的关键。有了这项本领,它可以使你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它可以让你具有认清环境和辨别他人的能力;它可以使每个人在风云突变之际,透视人心。

楚国有一个人,涉嫌犯罪,虽然宰相调查了3年,可是一直都没有判他的罪。他很想知道宰相的心意,但是身为犯罪嫌疑人,又不好直接去问宰相。他忐忑不安,心想:“我到底有没有罪呢?如果我有罪,我的房产一定会被没收,为什么宰相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呢?”他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去试探宰相的心意。

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办这件事。那个人见了宰相脱口就说:“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让给我住呢?”他想,如果宰相答应了,就表示这个人有罪,但宰相摇摇头说:“不!这个人没有罪,那幢房子不能让给你。”

当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宰相暗叫一声:“糟了!”同时,大声叫住他说:“我与你的交情不错,你为什么要跟我耍这种手段呢?”那个人明知被看透了,却仍然装出不解的样子说:“我并没有耍什么花样啊!”宰相说:“你的要求被我拒绝了,却仍然这么高兴,我想你一定是受了那个嫌疑犯的委托前来试探我的吧?”

试看,在这个故事里,两位主角各自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成功地透视了对方的心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看透一个人是很难的。有的人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行;有的人外貌圆滑而内心刚直;有的人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人看上去泰然自若,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愚蠢可爱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鲁莽的人看上去往往很勇敢。随便允诺的人给人的印象很爽快,但这种人却讲信用;什么事都要插手的人好像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吹毛求疵的人好像是很精明,实际上只能添麻烦;动不动答应给人这样那样好处的人好像乐于施惠,但是这种人常常说了不算;当面百依百顺的人貌似忠诚,然而这种人大多是阳奉阴违之辈……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现象,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大政治家看似奸诈,却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看似痴愚,然而其内心却一片空明,聪明盖世;博爱的人看似虚幻,其心胸实际上非常宽厚充实;正直无私的忠言虽然听了让人不高兴,但其情感却是出自一片至诚。可见,识人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识人呢?

古代兵家奇书《六韬》中的识人八法,值得借鉴。其法如下:

(1)试加质问,以观察其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有些人一知半解,仗着口才好,夸夸其谈,需要深入探究,方能了解其底蕴。

(2)试加追问,以观察其即时反应。这时他无法从容编织谎言,容易露出破绽。

(3)派遣奸细,诱之私通,以观察其忠诚度。

(4)告之秘密,以观察其品德。小人是不能守密的,即使只是为满足一时虚荣心也会泄密。

(5)使之接触钱财,以观察其诚实度。小人抵挡不住利诱,不由自主地会伸出爪子。

(6)以女色诱之,以观察其自制力。此法主要不是识别君子、小人,而是考验其有无能力承担重任。

(7)交给困难工作,以观察其勇气。小人面对困难工作,会认为上司在为他设置障碍,因而心怀不平,口有怨言。

(8)醉之以酒,以观察其醉后的态度。

用这八种方法考察一番,这个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够区分得一清二楚了。

人心藏于胸腹,不易被他人所理解,但是,不知是幸抑或不幸,人的心思却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流露出来。即使是极端型的面无表情,其心理状态也无法完全不表现在举止之间。所以,看人内心的规律往往来自于细节小事,因此,看人要做到眼快心细。在一些被人忽视的小节中,仔细推断,认真揣摩,也能将他人的心思猜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