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传世兵法
12387600000015

第15章 军形篇

〔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曹操曰:守,固备也。〕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曹操曰:见成形也。〕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曹操曰:敌有备故也。〕

不可胜者,守也;

〔曹操曰:藏形也。〕

可胜者,攻也。

〔曹操曰:敌攻已,乃可胜。〕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当见未萌。〕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争锋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曹操曰:易见闻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

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

地生度,

〔曹操曰:因地形势而度之。〕

度生量,量生数,

〔曹操曰:知其远近广狭,知其人数也。〕

数生称,

〔曹操曰:称量敌孰愈也。〕

称生胜。

〔曹操曰:称量之故,知其胜负所在。〕

故胜兵如以镒称铢,败兵如以铢称镒。

〔曹操曰:轻不能举重也。〕

胜者之战民也,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高势疾也。〕

[译文]

孙子说:古时善于指挥战争的人,为了自己不被打败,总是先创造条件,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的时机。使自己不被敌人打败,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可乘之机,是战胜敌人的可能性。所以,能征善战的人,不会被敌人战胜,而敌人也未必被我方打败。如果做好了防守工作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我们自己不能掌控的是,敌人是否有可乘之机被我利用。如果没有把握战胜敌人,就采取防守;有把握战胜敌人时,就突然地进攻。取胜条件不足才防守,取胜条件有余就进攻。懂得如何防守的人,深不可测,敌人摸不到头绪;懂得如何进攻的人,像天空一样捉摸不透,敌人无从防备。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获得全胜。

预见胜利,一般人不能察觉,并不是最高明的,经过苦苦征战取胜,得到天下人称赞的,也是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秋毫,并不能说明其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能说明其眼力好,能听到雷声,不能说明其听力好一样。古时能征善战的人,总是能打败看似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这样的人即使取得了胜利,也不显露出名声和功劳。这是由于他的细微观察,没有差错,把握制胜之道,他所战胜的敌人是注定要失败的敌人。所以,懂得用兵之道的人,总是立自己于不败之地,有把握住任何完全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因此,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才与敌人作战的军队总是打胜仗;先同敌人交战,而后祈求侥幸取胜的总是打败仗的军队。懂得用兵之道的人,善于全方位的克服不能取胜的情况,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他操纵着胜败的决定权。用兵的法则在于:“度”、“量”、“数”、“称”、“胜”。

有利用价值的地形是根据战地地形的险要与否、狭窄程度、士兵存活的可能等情况判断的;对战地地形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就能推算出战场的容量;根据战场容量的大小,估算双方投入兵力的数量的大小。衡量对比敌对双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数量之后,可以判断作战的胜负可能。所以,胜利与失败的军队对比起来,就好比以镒称铢的悬殊;失败与胜利的军队对比起来,就好比处于以铢称镒。胜利者在指挥军队打仗的时候,就像从几千尺的高处落下的瀑布一样,势不可挡。这表现出了军队强大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