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
战隆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
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
〔曹操曰:引敌使渡。〕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
无迎水流,
〔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于斥泽中。〕
平陆处易,
〔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曹操曰:战便也。〕
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长数丈者,为天隙。〕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也,以下相敌情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进来,故动。〕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
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疲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后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奇伏也。〕
兵非益多也,
〔曹操曰:权力均。一云:兵非贵益多。〕
惟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曰:厮养足也。〕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孙子说:军队行军不但要注意观察判断敌情,弄清敌人的虚实,还要观察地形使自己随时都能占据有利地势。如果在山地行军时,要尽量靠近河边有水的地方;当军队要驻扎休息时,一定要选择居高向阳的“生地”安营扎寨;如果敌人占据着有利地势居高临下时,绝对不能登山仰攻。以上就是在山地行军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如果要横渡江河,在渡江时一定要迅速,过河以后一定要迅速离开河岸,以防止出现背水而战的情况;假如敌人渡河来进攻我军,一定要等敌人将渡船行于河中央之时,才发起攻击,这样对我方比较有利;假如下定决心要与敌人决战,也不能紧靠着江河迎击他们,因为如果这样部署的话,就是借给敌人一百个胆儿他们也不敢渡江;当我们要在江河地带驻扎时,也要和驻扎在山地一样,要选择居高向阳的“生地”,如果在江河边扎营时,把营安在敌人的下游,那可就犯了兵家之大忌了。以上就是在江河地带行军打仗的原则。如果行军路线要经过盐碱沼泽地带,并且没有其他路可以绕过的话,那么在途径盐碱沼泽地带时一定要加快行军速度,快速通过这一地区,不能做任何停留;如果很不幸在盐碱沼泽地带和敌人遭遇了,也不要惊慌,要选择有水草或树林的地方。以上就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必须遵守的行军作战原则。如果要把军队驻扎在平原地区,务必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扎营,最好是能够背靠着高处扎营,形成营前低营后高的态势。以上就是在平原地带行军作战所必须遵守的原则。上述就是在山、水、泽、平原四种地形环境下行军作战的原则和好处,这也是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统一中原的重要原因。
说到驻军,统帅们总是喜欢在高而平且地势险要的地方驻扎,以营门朝向阳气充溢的东南方为贵,以朝向阴气汇聚的西北方为贱,虽然贵贱之说纯属迷信,但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扎营在地势高且向阳的地方,即可以方便士兵们的生活,驻扎于向阳的地方也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士兵少生病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一只拥有良好的战斗力的军队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要在丘陵或堤坝上驻军,向阳也是扎营的重要原则,并且以背靠着丘陵或地方驻扎为上策。这样驻军的好处是,万一敌人来进攻时,可以在地形上占尽便宜。如果要渡河时,河流的上游却下起了暴雨,一定要暂时放弃渡河计划,等到水势平稳下来以后再渡,以免渡河时遇上洪峰,损失惨重。如果在行军途中遇到了“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一定要马上远离它们。对于这样的六害之地,我军要远离它或者面向它,逼着敌人去接近它、背靠它。
如果军队所过之地,道路两边尽是艰险之地、低洼之地,或者道路两边密布林木、芦苇,草木茂盛遮天蔽日,一定要放慢行军速度仔细地搜索前进,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假如敌人驻扎得离我军很近,但仍然紧闭营门不来进攻,这是因为敌人心虚,打算凭借地利固守待援;假如敌人驻扎得离我很远反而屡次挑衅,那么他们一定是有所持,试图引诱我军出营,然后围而歼之。如果看见离敌人附近有很多树木摇晃,鸟雀乱飞,则是敌人行暗渡陈仓之计,伐木开道来偷袭我军;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设置许多的障蔽物,是敌人的惑我之计;如果突然间树林中鸟雀乱飞,则树林中一定有伏兵;如果连走兽也四处逃窜的话,那么一定是敌人大规模地来进攻。如果灰尘笔直地高高扬起,则意味着敌人的战车向我军冲来;要是灰尘扬起得很低但是散布的范围宽广,那就表示来的是敌人的步兵;要是扬起的灰尘分散而细长,那表示敌人正在打柴割草呢;要是扬起的灰尘数量稀少但却不断地扬起,表示敌人正在观察周围的地形,准备建筑堡垒。如果敌人的使者与我方谈判,其言词虽然谦卑但在军营里却加紧备战,敌军一定会向我军进攻的;要是敌方使者的言词咄咄逼人,他们的军队也向我军营地步步紧逼,则说明敌军已经胆怯了,这一切都是他们准备撤退的前兆;要是敌方把行驶性能的车配置在翼侧,准备先出,这表示敌人是在排列阵势,准备与我军开战;如果敌方在没有和我方预先沟通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议和的请求,必定有诈;如果敌方整列车马士兵急速奔走,则是在整顿士兵打算与我军交战;要是敌人迟迟疑疑时进时退,就有可能伪装混乱引诱我军进攻。
要是在战场上,敌人的士兵倚着手中的兵器站立,这表示敌人缺少粮食,士兵们正忍受着饥饿;要是当敌兵从井里打水时,争先恐后地饮水,那就说明敌人缺水;如果敌军见到了好处也不前进,那就表示敌人是疲惫之师。要是在敌人的军营里发现有飞鸟停集,那就说明敌人早已撤退,整个军营已经空虚无人了;要是敌人的士兵夜间在军营里惊呼,就表示敌军已经心慌意乱了;要是敌营嘈杂而没有秩序,就说明敌人的将帅无能,不能约束士兵;要是敌人军营里的旗帜摇摆不定,表示敌人的阵形已经混乱了;要是敌人的大小官吏变得暴躁易怒,就表示敌军的人心已经散了,再也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了。如果发现敌人宰杀牲口或战马为食,那表示敌人军中已经断粮多时了;要是敌人不带着炊具逃跑,那表示这是一帮“穷寇”,不宜追赶;要是敌人的士兵经常在军营里低声议论表示强烈的不满,那表示敌人的将帅和士兵不得人心;如果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犒赏士兵,就说明敌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无力回天了;要是敌人频繁地重罚士兵,就表示敌人的人力支援快要枯竭了;如果敌人的军官们先是对士兵们凶狠残暴,后来又开始畏惧士兵,则说明敌人的军官们太笨了,在士兵中已经丧失了威信;要是敌人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传话,就是表示敌人真的打算休兵停战。如果敌人气势汹汹地来与我军交战,但是又紧闭大门不与我军接战,一段时间以后有莫名其妙地离去,我军一定要谨慎对待,仔细观察弄清楚敌人的意图。
打仗并不是兵越多越好,只要小心谨慎,不冒进,士兵们只要众志成城则兵力就算比敌人少一些也够用了,等摸清楚了敌人的虚实,然后就能战胜敌人了。那些不深谋远虑而又小看敌人的人,最容易轻举妄动,其结局除了被敌人俘虏就是遗尸荒野了。如果将帅在士卒尚未真心归附时,就随意处罚士卒,那一定会使这些士兵离心离德,离心离德的人又怎么能使用呢?如果士兵们对将帅已经真心归附了,要是还不严格执行军纪军法,那么这样的军队同样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要恩威并济,用恩发布政令,用军纪、军法来严肃部队纪律,这样的军队才能来之则战,战之能胜。平时能够把各种命令贯彻下去,在战时士兵们才会服从;要是连平日里命令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在战时士兵们又怎会服从呢?平日的命令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其原因在于将帅与士卒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