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传世兵法
12387600000035

第35章 罗马兵法 (4)

在古代,人们偶尔也会忽视研究军事。起初这种研习能够重新拾起来得益于书本的教诲,后来又指望着将帅的威望。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收编了一支溃不成军的西班牙军队,这支军队不止一次在其他统帅领导下被打败。他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和制度,强化军队的纪律,强迫大家挖壕沟,从事各种劳作,又时时刻刻地催促地他们训练,反复地强调着,如果不想在战争中沾上敌人的鲜血,那么就应努力挖掘战壕,让自己浑身上下盖满尘土。后来,他就是率领着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攻下了努曼蒂亚城,烧死了当地所有的居民,没有一人能够幸免。在阿非利加,原来由阿尔比努斯率领的一支部队曾蒙受过很大的屈辱。后来梅特卢斯接过指挥权,严格实行了古代的军事制度,彻底改变了这支队伍的面貌,最终打败了那支让他们蒙受屈辱的军队。辛布里人在高卢歼灭了西庇阿和马利乌斯的军团;盖犹斯·马略收编了这些部队的残余部分,并将作战的技巧和方法教给了他们,并同这支他训练出来的军队一起在一次大战中击溃了无数的辛布里人、条顿人和亚布隆人。但是,激励新应征来的士兵的勇气比让那些曾经受过惊吓的人恢复这种战斗的勇气要容易些。

十一

对通常的军事规则总结出这些概括性的导言之词之后,按照军事法则的论述的顺序,我应该将话题转到实战本身及其不可预料的结局上来,转到决定民族和人民的命运这个话题上来。在战场上相持较量的结果直接关系着全局的胜利。这时候统帅应当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勤勉奋进者会获得崇高的荣誉,懒散怠慢的人只会埋下严重的危险隐患。这个时机为你留下的战争的经验的意义,是使你在军事战略方面的作战能力和计划更加清晰明确,以及在指挥战斗中是否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这一切都将在战争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古代,士兵们在行军打仗之前,通常要让他们适度地进食,酒足饭饱以后,士兵的胆子更大,即使作战持续很长时间也不会因饥饿和疲乏败下阵来。

如果军队出城在敌人可看到的范围内,我们心里也应该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敌人已经备战,而且我们又是从狭窄的城门将军队带出,但是他们的这些兵力是我军的残弱士兵都可以打败的。既然是这样,我们的目光应该关注的就是:如果想要将军队带出城,必须在敌人兵临城下之前先将自己的军队调整到备战状态。要是敌人以布阵严密的军队兵临城下,而我方的军队仍在城墙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将帅可以选择推迟出战的计划,可以装出在城内设下埋伏的样子,让敌人心里摸不清我们在想什么,不知道我军是否在他们能够出城应战;或者我们可以趁着敌人在城外掳掠,和敌人准备后撤,军队一片混乱之时,派出我方的精锐部队袭击敌人,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士兵在长时间地行军后会倍感疲劳,骑马过久的骑兵同样会疲劳不堪,要避免在军人身心疲惫的时候展开战争。在经历了艰难地长途征战之后还要参加血淋淋的战争,绝大程度上都会打败仗。没有了体力和信心的队伍即使用再好的队形,也无济于事,对战争没有任何好处。疲劳作战在古代是很避讳的。古人作战是极力避免这样的行动的,无论古代的军队还是现代的军队,都深信这一点。可是我们有些罗马将领往往很不在意这一点,由于他们缺乏对战争的了解使他们对此不放在心上。两军正面迎战的时候,一方军队是缺乏强有力的体力,没有战斗的自信,另一方的士兵则是生机勃勃,满怀信心,战争胜利的天平会倾向哪一方便十分清楚了。

十二

战争开始之前,一定要知道战士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要轻信新兵迫切希望战斗的观点。对于一个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会有一定的诱惑力。如果知道一些有作战经验的人也会畏惧战争,战争应该延期,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将帅要有充分的信心鼓舞大家,让士兵们心里清楚这场战争他们势在必得,士兵们在战场使得士气就会发挥出来,杀敌就足够英勇。同时,要看清敌人的弱势所在和他们的失误之处;如果双方在曾经的交战中有一方失败过,就要极力宣扬对方的失败。要用一些义愤填膺的故事激起我军官兵对敌人的仇恨心。当士兵们同敌人厮杀时,几乎所有的士兵自然而然地产生害怕的心理。毋庸置疑地,有些人表现得更突出,尤其在与敌人面对面的时候,这些人的心思会变得十分茫然和彷徨。有一剂心理良药专门治疗这种恐惧;战争开始之前将队伍列阵带到可以看见敌人的安全地带,先让士兵们对战争的场面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一旦出现有利我军的状况,不妨让士兵们去追击敌人或者冲进敌群大开杀戒,作出一系列大胆的举动。这样做不仅能让他们了解敌人的特点,了解敌人的武器和马匹。因为人们对于那些已经适应了的和习以为常事物,是不会有恐惧心理的。

十三

优秀的将帅还应该掌握这一要领,战场上的地形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胜利与否。因此,在做好了白刃格斗的准备时,占据地利的优势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占据的地势越高,就越对自己有利。站在高处向地处低地的敌人投矛,力度会更大,而地处低地的敌人要想朝上攻是相当困难的,高地的士兵能变得更加勇猛和有士气,很快地击退敌人。从高山的脚下向上发起进攻的敌人要一边克服地形带来的不便,又要迎击高处的对手。所以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诚然,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区别:假如想用步兵战胜敌人的骑兵,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就应当选择坑坑洼洼、崎岖坎坷、多山的地形;反过来,如果想让骑兵战胜敌人的步兵,在选择战场的时候,最好还是寻找稍微起伏的地形,但整体来说是较平坦的、视野开阔的、像森林和沼泽地这样难以通行的地形最好不要选择。

十四

太阳、尘土和风,这三个因素在布阵之前就应当有所关注。人的眼睛如果直接对着太阳是看不清东西的;投射出去的矛和箭如果是在逆风的环境里也会吹偏和受到阻滞,这对自己的军队很不利;尘土飞扬会使士兵睁不开眼睛。根据战场上的情况,如果需要列队作战线时,即使缺乏战争经验的人也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影响战争。心思细密的将帅应当具备些预测的能力:以阳光为例,根据阳光所照的不同方向,在一天中始终选择背朝太阳的放向,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在战争开始以后就不要选择刮逆风的方向。所以,在指挥战役时要竭力按照顺风背阳的原则来布置军队,使敌人始终处在逆风朝阳的位置。

兵阵是指军队在正面面对敌人的军队和为作战而排列的战斗队形。正确的布阵在正面交战中,对军队的帮助是很大的;反之,即使再富有作战经验的战士也会因为布阵的失误而遭到失败。布阵是讲究一定之规的:把训练有素的老兵安排在列阵的第一排,这是整个军队的主力兵;第二排则安排剑矛兵,他们是身穿防身盔甲的射手和佩戴矛和枪的精锐部队。武装士兵之间通常为直线站立的3英尺的间隔,也就是说1666名步兵呈一条直线站立着占据着一英里的空间;只要有够用的地方使用武器,那么兵阵中不必留有太大的间隔。为了与敌人厮杀时的方便起见,古人规定的前排和后排之间的距离为6英尺,恰好是能向前迈进一个箭步的距离,这样也方便士兵重新跃回原处;一个箭步蹿上去刺杀对方时,产生的杀伤力要比跑上去刺杀的敌人的力量更大。

年龄偏老的、富有战斗经验的、携带重武器的士兵通常都被安排在兵阵的前两排位置。他们就像一堵铜墙守护着军队,他们既不能后退,也不能追击,这样做是为了不混乱自己的行列。这些士兵迎击敌人的进攻只需要站在原地,用战斗的方法将敌人击退或迫使他们仓皇而逃。

携带轻武器的战士被安排在第三排的位置。这些被为“法伦塔里”人都是年轻的射手和优秀的投矛手,他们的行动极其敏捷和快速。除此之外,还有第四排,位于第四排的人也都佩戴着轻武器,手里还拿着盾;第四排中还安排了新兵射手和能快速投掷标枪和马蒂奥巴布利(即今天的铅球)的士兵。所有这些人都被称为轻装兵。前两排的士兵是岿然不动地守卫在那里的;位于第三、第四排的士兵则要通常要携带标枪和箭镞攻击敌人,以引诱敌人出战。如果他们能够击溃敌人,迫使敌人逃跑,这些人就可以跟随骑兵一起去追击敌人;如果他们没能够击败敌人而反被敌人击败,他们可以撤回第一、第二排后面,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战争的局势发展到要敌我双方白刃格斗时,那么战争的全部重担就都由第一、第二排的士兵承担下来。

持弩的弩箭手、利用棒投器投石的棒投手和投石手有时会部署在兵阵的第五排。借助棒投器投掷石块的士兵被称作为棒投手。棒投器上带有一根长约4英尺的棍棒,中间系着的投石带是用厚皮制成的。双手操作棒投器,两手先拉紧再松开,石块就跟着投石带的弹出方向投掷出去。麻绳或者马鬃用来做作成投石带,用马鬃做成的投石带最好。投石手使用投石带投石。用一只手抓住鬃绳在头顶上方旋转就可以完成一次投掷。没有盾防护的士兵,过去被称作“额外兵”就在这一排作战,用手投掷石块和较轻的矛。这些士兵都比较年轻,也是为了作为随后补充的士兵。

部署在第六排的士兵,也是兵阵最后的士兵,是最强的战士,古时叫做后备兵。他们配有用于防护的盾和各种武器。这排兵力是一支精锐力量,通常他们在最后一排坐地休息。他们能够以非常迅速的动作扑向敌人,如果前几排的士兵发生不测,那么重整兵阵,恢复军队秩序便全部寄希望于在这些后备兵身上了。

十五

在详细地谈过布阵的规则之后,现在要讨论部署的规模和距离问题了。1666名步兵的兵阵部署在正面宽度为一英里的空间,每个战士相隔的距离为3英尺。那么只需9996名步兵就可以在一英里的地段上布成6排。如果要把9996名步兵布成3排,则正面宽度需要2英里。因为战线不宜拉得过长,所以最好的布阵方法是增多排数。上文曾经提出,应当留出6英尺宽的间隔在每一排之后,而有1英尺宽的距离是留给兵士们自己所站的位置。所以,如果布成6排,需要约1万名的军人,这支队伍占据的面积就得纵深长42英尺,正面宽1英里。按照这样的部署,在保持这样的间距的条件下,2万或者3万名步兵很容易部署好各排的兵力,如果将帅心里有数,能够估计出一片有限的空间里一般能布列士兵的人数,列阵就不致出现大的差错了。

其他的观点还指出,如果空间狭小有限,或者参战的人较之现有兵力要少一些,可以把兵力布成10排,或者更多几排。在征战的时候,列阵如果过于单薄,就很容易因敌人发起冲击而被突破,敌人一旦突破我军的兵阵,补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在战斗过程中列阵紧凑往往要比拉大距离有利得多。通常将帅要根据自己军队中士兵各自的特长和敌军的状况来计算出左翼、右翼和中央各部署多少军士才是最佳布阵。

十六

中央为步兵布阵时,左右两翼应配置骑兵,同时重骑兵要身穿盔甲、手持长矛紧挨着步兵并排站立,而弓箭手或者轻骑兵他们不穿铠甲,则要站得远些。最精锐的重骑兵是要掩护步兵两翼的士兵的,而轻骑兵则以迅疾的动作去包抄敌人的两翼军队,使他们的阵脚慌乱。将帅应当对用兵之道成竹在胸,知道怎样用自己的骑兵去对付敌人的“骑兵中队”或部队。有时候,我也说不清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也许可以说是神明的指点吧,我军中的某个兵种就是与敌人的某个特定的兵种针锋相对的,这个兵种而能击败敌人实力很强的部队,但是有时却反而败在实力较弱的敌军手下。

在古代,如果骑兵的数量上超不过敌人的骑兵数量,就会让经过专门训练的手持轻盾的、行动快捷的步兵去加强骑兵的建设。在每两名骑兵之间配上一名这样的步兵,手持轻盾、剑和标枪,许多古时的将帅都认为这是摆脱困境的唯一手段。这种行动快捷的步兵被称作“韦利特”。无论敌人的骑兵多么强大,对于这样的一支混成部队,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的。

十七

要想促进战争取得胜利,有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将帅建立起一支精锐的步兵和骑兵,其中有副统领、科米特和免除了指挥职务的保民官组成的队伍,将这支队伍部署在兵阵后部,或者兵阵的两翼,抑或是中央的位置。如果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避免战线被突破,这支队伍应该安置在需要加强兵力的地方。他们英勇善战,极大地挫败了敌人的锐气。首先采用这种方法的是拉西第梦人,接着仿效这种做法的是迦太基人,后来罗马人也采取了这种做法。没有其他阵法能打破这个战法。

击退敌人,将其歼灭是布阵的唯一目的。如果要将楔形或剪形的兵阵向前推进,就应当有作为补充的队伍作为后备之用。使用这样布阵的队伍就能形成成楔形或剪形的包围力量。预备队也可以帮助你实施“锯形攻势”。但是,一旦动用了部署在队列中的士兵,让他们离开自己的位置,整个兵阵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如果我军的一翼或者某一部分遭到敌人一支队伍的攻击,却没有补充的队伍去对付敌人,那只有从正面抽出部分步兵或骑兵,如果这样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还是采取把兵阵布列得短一些,而保留更多的兵力在预备队里。但是,一旦战争打响,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队伍就可以直面敌人的中央部队,可以利用这支部队突破敌人的兵阵。此外,要想包围敌人的两翼,还可以用穿铠甲的持矛骑兵和轻装步兵组成一支队伍。

十八

主帅通常位于兵阵的右翼,在步兵和骑兵之间。这是为了方便指挥全军,因为这样易于直接和自如地指挥到每个阵位。主帅位于两个兵种之间,一方面便于指挥全军,另一方面又可以将主帅的权威作用得以发挥,激励步兵和骑兵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英勇。从这里主帅可以指挥轻步兵加强的后备骑兵绕过正面敌人的左翼,插入敌人后方,实现击溃敌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