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
12390800000018

第18章 审时度势,奠定不败之基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李嘉诚

有些人总是抱怨市场环境不好,赚钱机会太少;也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为只要抓住时机,就能成为行业翘楚。但李嘉诚告诉大家:抓住时机固然重要,“勤练内功”懂得怎样发力才是根本。时机不会从天而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根据市场抓时机

福建益成实业董事长王向东说:“市场不断变化,企业要不断地求新求变,瞄准一个机会,谨慎地计划,坚决地投入。就像一个人要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勇敢地去实现它。”

李嘉诚敏锐的眼光和对市场的运筹帷幄,在他商海生涯的早期就可见一斑。自从生产塑胶花为他赚得第一桶金后,李嘉诚又看好了香港地产业发展的前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做出的几次低买高售的投资行为,为他的事业带来了关键性的转折,这使他开始在香港声名鹊起。1980年,李嘉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成功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黄,“蛇吞象”行为的背后,显示了李嘉诚的资本运作手腕。自此,“李超人”的名号便不胫而走。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的计划迎来了机会。他深知作为卖家的英资置地公司急于出手减债,经过16小时的商议,他以比前一天股市收盘价低1港元的折让价,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李嘉诚就为买家的股东节省了4.5亿港元。当港灯股票市价上涨后,李嘉诚又出售一成股权套现,净赚2.8亿港元。1986年,李嘉诚斥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约5%的股权。半年后抛出该股票,赢利1.2亿港元。

李嘉诚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并且能在选择交易时机上做出准确的判断。1999年和黄集团趁电信股高潮时将Orange公司卖掉,在成就和黄集团有史以来最大宗交易的同时,也写下了“和黄卖橙赚千亿”的神话,成为拥趸者津津乐道的美谈。

他对政治时机的判断也体现了他的智慧。作为扎根于香港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与内地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他始终如一的做法。1982年,中英前途谈判展开,香港发生信心危机,李嘉诚抓紧这个时机发展大型住宅区,这不仅表现出他对香港的信心,同时还为长实带来了数百亿的庞大利润。

人们常说,有李嘉诚投资的地方,总有拥趸者追随。与李嘉诚合作过的香港及国际上的大财团首脑都高兴地说:“我们都很信赖李嘉诚,李嘉诚在哪里投资,我们就往哪里投资。”2000年,李嘉诚旗下的网络公司Tom.com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受到市民的狂热追捧,这都源于人们对李嘉诚的信任。自1992年以来,李嘉诚在内地市场的投资都受到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成为他们加以研究的对象。

李嘉诚巧借股市大肆扩张,其风险当然是巨大的,但他却能运作自如、绝少失手。究其缘由,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是李嘉诚在商道中制胜的一个“法宝”。他说:“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就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李嘉诚在其六十多年的商业生涯中,他几乎抓住了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并能将所获得的价值最大化。他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中国内地的输电线,拥有着最大的移动手机运营商的头衔,享有着来自顶级地产商和地产商的美誉,他的商业帝国遍及全世界十几个国家。李嘉诚成功完成了从生产塑料花到地产商,再到IT时代新资本家的角色置换。应该说,从传统商业资本家转型为IT时代的新资本家,是李嘉诚产生影响力的最关键路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司管理者也应该拥有敏锐的目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事件营销”。借力于一个事件,展开营销攻势,被商界称之为“事件营销”。事件营销好,好就好在你选择了一个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的舞台,居高声远,能聚集注意力,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在强手如林的重庆火锅品牌中,“德庄火锅”是后来者,如按常规“出牌”不但步步落后,且前景莫测。恰巧重庆火锅展,其中一个直径为10米,接待过万名游客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锅”直到闭幕都无人慧眼识珠,“德庄”瞅准机会,低价购得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媒体大力渲染下,德庄声名鹊起,只5年时间,携“天下第一锅”,将50万元的投入变成了5个亿的资产。

传奇人物史玉柱显然是个营销天才,当初卖脑白金的时候,广告一出来出货量立即大增,在史玉柱看来,通过广告进行轰炸能获得不同凡响的效应。很多客户表明,虽然他们厌恶脑白金广告,但还是会选择脑白金,因为不管怎样,“今年过节不收礼”能使之深入人心。之后史玉柱做网络游戏,更是把“脑白金”这类经典的营销战略加入进来。2008年,史玉柱为了营销网游《巨人》施展了“美人计”。依据《巨人》的游戏规则,女用户可携带身份证到全国各地的《巨人》办事处现场认证,如身份证号码一致,符合“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等标准,便可认证为“美女”。经过官方认证的美女玩家将获得《巨人》6000元人民币的充值。

这显然有“以貌取人”之嫌,但正如在社会上美女受欢迎一样,在游戏世界中也是如此。史玉柱的策略不但以貌取人,还突出了物以稀为贵。有数据显示,《征途》玩家的男女比例是7:3,而大部分的游戏都是8:2,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样,广泛吸纳美女玩家就成了当务之急。因为美女玩家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能给美女玩家以优惠,形成“口碑”和“协同”效应,则不需多做宣传,必定有大量游戏玩家慕名而来。

如果说史玉柱和德庄火锅的营销是纯粹的商业营销的话,那么同方的营销则有着双重含义。汶川大地震之后,同方先捐赠了1000万元现金,然后追加了价值1000万的书包、文具以及活动教室给灾区。从事件营销角度分析,其大致会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 弘扬爱心

同方的“爱心书包行动”抓住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地震直接致使重灾区的孩子面临学习和生活困难,而同方此举直接传达了它对灾区孩子的关爱,同盛大和巨人相比,在社会意义上跟高了一层,这是事件营销得以持续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牛根生和比尔盖茨的裸捐能带来持续轰动效应的原因。

2. 让品牌更具“亲和力”

为什么史玉柱发了反而更遭骂呢?因为游戏的弊端是存在的。为什么有的世界级大企业捐了款还遭批评呢?因为他们品牌太高高在上了,而且捐赠数额和品牌不匹配。这就说到品牌的亲和力问题上了。高高在上的品牌不一定具备市场,客户不一定会埋单。所以,同方的定位就很好了,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能让灾区的孩子近距离地接触到同方这个品牌。

能够抓住时机的商家,总是能通过“事件营销”扩大市场,从而获取可观的利润。其实,就“事件营销”而言,首先要打破经营上的思维定式,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然后强化市场谋略,通过高水平的策划,有效利用事件的影响力;另外,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善于抓时机,搭上“顺风车”。可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于“事件营销”,往往能超越对手、抢点市场。

逆市扩张抓时机

李嘉诚说:“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

1965年1月,香港的一家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挤提”即:争先恐后地挤进银行去兑现)宣告破产,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心理的恐慌,从而爆发了挤提风潮,并且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其中,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甚至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处于危机之中,为了免遭破产,恒生银行不得不将股权出卖给汇丰银行。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之下,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的长江与其同业相比,其损失微乎其微,因为它仅仅是部分厂房遇到了租期届满,续租时降低租金,但没有动摇它的整个根基。这次地产危机一直持续到1969年,给香港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此时的李嘉诚却逆同行业而行,他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虽然大规模的移民潮流渐渐平息,但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时便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将塑胶赢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用来买下的旧房,并翻新出租,同时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用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开始兴旺,李嘉诚认准时机,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即:新鸿基地产、合和实业、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世界发展,但是另有一说没有新世界发展,而是将其列入大昌地产)之一。自此,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股市大展宏图。

1976年,李嘉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大规模集资的决议。这时,长实发行5500万股新股,集资约1.1亿港元。此外,李嘉诚还积极开拓新的资金渠道,他与世界著名的大通银行达成协议:大通银行在长实需要时,随时向长实提供一笔约2亿港元、4年长期贷款。仅这两项集资,李嘉诚可使用的资金已达3.1亿港元,再加上公司赢利,于是长实实力大增,从而更大规模地进行购地建楼。

1976年,长实获取5997万港元的纯利润,另有非经常性收入653万港元,其中,仅租金收入就获取2192万港元,是上市前年租金收入的约54倍。

李嘉诚之所以终成大业,是因为他在创业的道路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意识,并不断进取和创新,所以总能准确地把握商机。李嘉诚以事实告诉我们:“我事业刚起步时,除了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很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也许是因为他们不能辨别机会,或是他们看到机会时畏缩不前、没有付诸行动。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由于患得患失,从而坐失良机。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对李嘉诚赞不绝口:“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可见,对商人来说,觅得时机就是找到财富。而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李嘉诚能洞悉业之兴衰定律,找准时机而衰之转捩,因而能在商海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