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
12390800000024

第24章 中西合璧,聚拢人心

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李嘉诚

香港作家何文翔曾这样评论李嘉诚的做法:“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会了中西文化的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

在李嘉诚发家的过程中,每一步他都能起用不同的人才,而没有一味只用元老重臣,由此才保证了企业常新,不断发展。同时,他还能大胆起用“洋”人,谓之“洋为中用”。如“长实”副主席麦理思,英国人,剑桥大学经济系毕业,1979年加入“长实”;“和黄”董事、总经理马世民,也是英国人,1984年任职;此外,青州英泥的布禄嘉,以及李氏极其器重的生意伙伴、广生行主席杜辉廉等都是“洋人”。

中西合璧,各采其长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可谓卓越。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在我心目中,不管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管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有长期的打算,我都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颇有战略眼光的李嘉诚,早在60年代初期,就已经敏锐感觉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互利性。他深知,家族式管理会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样的管理,也许凭创业者的杰出才华可以一世显赫,但很难维持第二代辉煌,更难达到像怡和等一些具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家族事业的百年兴盛。

当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像华人经商那样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计划十分周密,但决策周期过长,不像华商握一握手,便达成决议。

他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李嘉诚中西合璧,各采其长。比如一个项目,李嘉诚会周密调查,仔细研究——这是西方的方式。一旦确定,打一个电话或握一握手,就完成决策——这是华商风格。可以想像到,在如今李嘉诚的长实系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用人制度,而这个制度必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坚持下去。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作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嫁接,首先在于他抛弃了传统文化中那些劣根性的东西。若是没有香港所面临的国际商业环境的冲击,李嘉诚就不可能那么迅速而彻底地超越东方家族化管理模式。

在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成人之前,他没有安排任何一个亲属到公司里工作。他一开始就超越了任人唯亲的做法,广泛地聚集全世界的人才。李嘉诚的公司分布在52个国家,有20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外国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完全是在职业经理人的运作之下,这些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外国职业经理人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司,对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持续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嘉诚能够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血缘为纽带的狭隘观念,这对华人来说实为难能可贵。李嘉诚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他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李嘉诚的亲信观,无疑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李嘉诚自己曾经强调: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发展到52个国家。但是其中做人的道理,我自己是中国人,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个人情味永远都是存在的。

李嘉诚说得清清楚楚,他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就意味着,他同时也抛弃了许多“坏的中国文化”,从而做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传统文化对李嘉诚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而其商业上的思维则更接近于西方。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在李嘉诚的管理之道中并不是主流,而是边缘性的文化。

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说,李嘉诚所具有的东方文化中的孝道、自尊、勤劳、本分、沉稳,是西方文化所缺少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容易使人对中国文化产生盲目自大的错觉。

事实上,像孝道、自尊、勤劳、本分、沉稳等素质,尽管为中国文化所具备,但却不是中国文化的专利,在新教伦理中同样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由于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往往将那些西方文化也具备、甚至西方文化更突出的东西归结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以此种态度是无法科学区分中西文化,也无法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做出正确评判的。

李嘉诚的管理之道无疑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融合基础之上的混沌管理。在李嘉诚的管理中,管理的制度层面主要是西方管理,而管理的文化层面则是融合中西。

以夷制夷,事半功倍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掌握了好几家老牌英资企业,这样,李嘉诚旗下洋人骤然增多。如何管理这帮洋人呢?李嘉诚想到了“以夷制夷”。这并不是因为李嘉诚没有管理他们的能力,而是他出于工作上的考虑。随着集团的超速发展,他的主要职责已在于为旗舰导航,况且用洋人管洋人,不仅有利于管理者熟悉业务,而且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沟通。

当然,李嘉诚更重要的考虑是:长江集团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公司已是必然,而这些在老牌英资企业工作过的人,与欧美澳有着广泛的业务关系。日后,若用这些洋人打头阵,凭他们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岂不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长实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是英国人,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经济系。麦理思曾任新加坡虎豹公司总裁,因业务关系与李嘉诚认识。1979年,麦理思正式加盟长实,负责长实与香港洋行及境外财团的业务往来。李嘉诚器重他,不是因为他有英国血统、名校文凭,而是因为他是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

在李嘉诚的洋人阵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马世民。他原效力于怡和财团,可以说是李嘉诚的对手,后来他又自创事业,开了一家名为Davenham的工程公司,更与长实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李嘉诚一点也不计较这些,相反,他十分欣赏马世民的学识与才干,尽力将其罗织网下。1984年,李嘉诚将Davenham买了下来,将马世民提升为和记黄埔的总经理,负责和黄属下的货柜码头、电信及零售贸易等业务。以后,又将其任命为嘉宏国际和港灯董事局主席。后来马世民成为长实系除老板李嘉诚外,第一个有权有势、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任和黄总裁9年之久,给和黄创下许多丰功伟绩。

李嘉诚曾郑重地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由此可见,李嘉诚“以夷制夷”的人才管理,对于稳定军心、控制局势起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李嘉诚用人观念的研究,我们应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一种科学的、发展的、客观的观点来指导用人。我们知道,任何企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更离不开科学的用人。

李嘉诚的创业之路和用人之道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想使企业得到发展,关键是要遵循科学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用人准则。因为只有科学地用人,才能使人才尽展其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专业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保持领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只有年轻化,才能使企业有干劲,有活力,有创造力;才能使企业后继有人,积蓄后劲。

领导者绝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要敢于并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和新方法。要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大胆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实自己的企业,并且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要敢于起用年轻的人才,并且放手使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才智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常盛、常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