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
12390800000034

第34章 不善合作,不可能成为强人

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朋友众多的商人,但李嘉诚还是一个善于与朋友合作的商人,在怎样与朋友一起做生意这方面,李嘉诚有着一整套心得体会。举例来说,在投资北京王府井建设的项目中,他与马来西亚富商郭鹤年的合作就十分有成效。

合作有助于竞争

李嘉诚认为,当贸易的双方都遵守互惠原则时,就会演变成自由贸易的关系,反之若有一方不遵守互惠原则就会形成保护主义。向对方敞开大门,既有利于吸收对方的有利方面,也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商业原则。

从商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结盟的最大推动力是市场和技术。在过去,不同的技术各自独立发展,很少重叠。今天,几乎没有一门技术和一个领域还是这种情形,即使是大公司的研究部门,都没有办法供应公司需要的一切技术。所以,制药公司必须和遗传学家结盟,电脑硬件公司必须和软件公司结盟。技术发展愈快,企业也就愈需要结盟。在这种结盟的背景下,技术和信息的交流、资金和人员的渗透都会给自己的公司和伙伴公司带来巨大的活力,并极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所以说,商业合作的魅力就在于此。

李嘉诚认为,商业合作应该有助于竞争。联合以后,竞争力自然增强了,对付相同的竞争对手则更加容易获得胜利。但是,有许多公司之间的所谓联合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利益上并没有达到共享共荣,这种情况往往容易让对手从内部攻破而导致失败。

战国时,魏国在选择联合对象时所注意的一点是“远交近攻”。韩、魏、齐三国结成同盟,打算进攻楚国。但楚、秦乃是同盟,不小心谨慎行事,秦国就会出兵。因此三国先向楚派出了使者,表明了友好的态度,提出进攻秦国的建议。三国的提议,对楚国来说是收回曾被秦国掠夺的领土的好机会。楚国答应了这个建议的情况被传到了秦国后,韩、魏、齐三国先向楚发起了进攻,但秦国却坐视不管,于是获得了全胜。楚、秦二国就是因为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合作中壮大自己实力

1990年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

李嘉诚选择了首钢为合作伙伴。首都钢铁企业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四大钢铁基地之一,职工数27万人。经营多元化,包括钢铁、采矿、电子、建筑、航运、金融等18个行业;在国内拥有百多家大中型工厂和70家联营公司;在海外拥有独资、合资企业18家。

李嘉诚选择首钢,还有一个机遇因素。当时香港有一家“东荣钢铁”上市公司。该公司业务以经销钢铁为主,1990年,光钢筋一项就进口33万吨,占本港同年市场的1/3。东荣为李明治的联合系集团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的“魔术师”,不停地将全系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来倒去,据说买家卖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东叫苦连天,不知所措。李明治涉嫌触犯证券条例,招致证监会等机构的大调查,如证据成立,李明治及其联合系集团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李明治走为上策,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作壳出售。

而首钢有意在香港上市,看中的是李嘉诚巨大的声誉与影响力。重要的,东荣钢铁与首钢的入港发展方向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钢的钢铁,还可将部分钢铁销往海外。因此,两大商业巨头一拍即合,准备收购东荣钢铁公司。

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9.28角/股,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怡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股。

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东荣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就这只小壳,并不可限制它的未来主人将其发展成大型中资企业。

1993年,李明治的联合系进一步斩缆,将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4月2日,首钢、长实、怡东又一次联手,收购联合系的三泰实业67.8%股权,每股作价1.69元,共涉资金3.14亿港元。

三泰实业是一间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收购后,三家的股权分配是首钢46%,长实19%,怡东2.7%。5月,东荣从长实和怡东手中购回三泰股份。

同月,东荣正式改名为首长国际。大股东仍是首钢、长实、怡东三家。三泰实业则挂在首长国际旗下。

1993年5月18日,首长国际收购开达投资,经重整后,将其改名为首长四方。

1993年8月12日,收购建筑公司海成集团,斥资1.74亿港元。

1993年9月12日,首长国际全面收购宝佳集团,涉及资金11亿港元,是首长国际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宝佳的业务以黑色金属为主。

经过5次收购后,首长国际在香港站稳脚跟,实力大增,于是,调头向内地进军。与内地政府及企业任命的投资项目,累计资金达百亿以上。

从1992年起,中资公司在香港股市借壳上市、招股上市蔚然成风。红筹股成为股市令人瞩目的股种。香港证券界评出1995年中资上市公司四大天王,市值排名如下:第一名,中信泰富,474.7亿港元;第二名,粤海投资(广东省政府驻港投资机构),89.4亿港元;第三名,首长国际,63.6亿港元;第四名,越秀投资(直属广州市政府),50.9亿港元。

能否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作者,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不可能单独做大,要想使企业不断取得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集中合作双方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合作的过程,还得注意合作方的利益,即使自己发展壮大,还能赢得更为坚定的长期商业伙伴,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