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12405600000010

第10章 “非极化”:国际政治大趋势

用“极”这个概念来描述国际格局,虽然直观明了,但有一定缺陷。“极”有点大国政治的味道,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从20世纪国际政治的变迁来看,“极”虽然一直挥之不去,但“极”外的力量却呈上升趋势,与“多极化”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在冷战期间的两极时代,第三世界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独立于两极之外的力量。冷战后,非“极”力量发展得更快。如果按照约瑟夫·奈的三维空间棋盘作为分析框架,暂且将美欧中俄日印作为“极”,可心看出,“极”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

军事上,在“极”之外,仍然有巴基斯坦等国家掌握着核武器,伊朗、朝鲜、以色列都拥有开发核武器的能力;“极”外国家的军费开支仍占世界的1/3左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极”外国家所掌握的军费会越来越多,军事实力相应趋于增大。

经济上,在“极”之外,既有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南非、以色列等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又有像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有海湾地区、中亚地区等拥有丰富能源的国家。东南亚、拉美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有的份额将趋于上升。

政治上,诚如约瑟夫·奈所说的,除了非“极”的国家行为体之外,还有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特别是没有“极”参加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各种恐怖组织和犯罪组织以及个人。金融大亨绍罗什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甚至超过某些国家。“在这个层面上,力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

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些体育大国多数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全世界的盛会,奥运会奖牌获取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体育大国的总体相对实力趋于下降。如果把历次奥运会获金牌数排前五名者看成是“极”的话,那么它们所获金牌总数无论从绝对数量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趋于下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五名(美国、罗马尼亚、西德、中国、意大利)获金牌总数为149枚,占全部金牌225枚的66%强;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五名(苏联、东德、美国、韩国、西德)获金牌总数为151枚,占全部金牌250枚的60%;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五名(独联体、美国、德国、中国、古巴)获金牌总数为145枚,占全部金牌257枚的56%强;1996年亚特兰大奥动会前五名(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法国)共获金牌121枚,占全部金牌269枚的45%;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五名(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共获金牌129枚,占全部金牌285枚的45.4%;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五名(美、中、俄、澳、日)共获金牌127枚,占全部金牌302枚的42%。

总的来看,国际力量分散化、非极化是个大趁势。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极”虽然还会存在,但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将趋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