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12406500000017

第17章 共启愿景——甘当群众的小学生(3)

我国的一个冰箱生产厂家,遇到了一次事故,冰箱突然爆炸,把门都炸飞了,后来发现是顾客把一瓶明确标示不能低温保存的产品放入冰箱的冷冻箱里,这不是厂家的责任,但厂家却抓住这件事情,大肆宣传,虽然冰箱门被炸飞,但冰箱的制冷功能却完好无损,所以这家冰箱生产厂家并没因这次事故名誉受损,反而因危机而传播的冰箱制冷功能良好的故事和愿景使销售量大增。

愿景传播的高境界也可以是人对生命的体验。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席生动而质朴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保尔-柯察金始终坚守一个理念,给别人带来价值,为人民服务。诗一样的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领导者若能站在生命的高点,从自身生命感悟出发,用质朴而真情的语言表述出来,用每个平凡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故事讲述出来,一定能拉近与组织成员的心理距离,增强对领导者价值观的认同,成功地实现超越工作、超越现实的愿景引导。

前面几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领导引领群众方向时,要善于把目标变成愿景,要善于把愿景变成故事。因为只有被领导群体有感觉,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愿景。

)第三节 凝聚个人愿景为共同愿景

整合人脉、资金、技术等资源,是领导者的重心所在、能力体现;整合所有组织成员愿景与组织愿景的一致,同样是领导者的重要使命,甚至是先导使命,当全体成员的愿景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领导者再整合内外资源就更加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共启愿景成功的基础,在于领导者要善于体验被领导者的个人愿景。领导要让别人做你想做的事,应该以大众的取向为取向。每一个人由于背景不同,条件不同,境界不同,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并且愿景也不一样。领导者要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不能以自己的取向为取向,而应该以大众的取向为取向。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家可以追求美,道德家可以追求善,科学家可以追求真理,而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的兴趣只能是把摆在面前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处理好,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导者要突破自己个人的兴趣,个人的幸福与痛苦的感觉,以大众的感觉为依归,这样才能体验每一个群众的个人愿景。我们要避免一个误区,即脱不开管理者那种指挥协调的心态,老觉得自己比下属高明,这是错的。领导价值的发挥,在于怎样在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多样的个人愿景中筛选出整个群体觉得活出生命意义的愿景,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创造更大的价值。

领导者要做到共启愿景,取决于个人愿景的确立。

周恩来总理十八岁时就立下宏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主席在走出湘江时,说过一句话:“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邓小平同志是大器晚成,在他三起三落以后,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中国化个人愿景:“在本世纪末,让中国进入小康水平。”奥巴马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作为一个读法律读规范的人,他在引领美国人民的愿景时,说出“CHANGE”(改变)和“YES,WE CAN”(是的,我们行)的竞选口号。把带领美国人民改变,作为自己的个人愿景。

因此,领导者能不能体验到个人愿景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能不能体验到大多数人的愿景、大多数人的目标、大多数人的努力方向。

1966年,斯诺和毛泽东进行过一次谈话,斯诺问毛泽东:“你怎样带领中国革命成功?”主席没有正面回答,他说的是:“我在农村转了十年才了解农民。”农民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当时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最弱势群体,毛泽东是当时知识分子精英代表之一,一个精英了解农民花了十年时间才鲜明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愿景。正因为了解了农民,毛泽东才有了中国领导者的“神”,才能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打土豪”针对的是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急盼解脱改变的心愿;“分田地”针对的是当时中国一幅饿殍满地、民不聊生的场景,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地劳作,也曾想过如果地是自己的,如果有自己的一份该多好的念想。简简单单六个字提出了中国农民要改革、要翻身的愿景。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愚昧、没文化的农民才忘我地把自己的生命付出到革命事业中。正是在这个愿景的引领下,一批人突破了农民的愚昧狭隘,忘我牺牲与奋斗,拿起了锄头和劣等刀枪,一心向革命。一首江西民歌《十送红军》表现出了军民同心,更表现出了愿景对老百姓牵引的力量。

今天,我们看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看到的是财富在军事中的力量。回到1950年,当时美国挟全球之大势,以联合国的军队进攻朝鲜,中国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派出了志愿军。论武器装备,我们肯定比联合国军队差很多,但这场仗如何打赢,从愿景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回到当时的一句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百孔千疮的国家,经过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而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球最强的联合国军队,这场战争在当时来说是不能理解的,不应该打的,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就打了这场战,而且打赢了。

军事上的胜利,体现的是民心的向背,而让全国人民支持这场战争的核心就在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己的家绝不允许别人践踏。今天我们讲起“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认为这是小农经济,是落后的东西。但是共产党解放全中国以后,恰恰就是依靠这一个口号,给农民十亩地、一头牛,让他们可以通过种自己的地,犁自己的田,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在抗美援朝大动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白发苍苍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去,新婚的妻子含泪把丈夫送上前线。因为我们的武器不足,很多姑娘把自己的订婚戒指捐献出去,人民群众甚至砸锅卖铁,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凝聚愿景,发现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长远利益需求,用生动感人的话,去会聚社会资源,达到平时根本想不到的结果,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有很多愿景,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回忆录的一个场景:小平同志病危时,电视在播放他南巡讲话、阅兵等一系列画面,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露出了腼腆的微笑。在小平同志同意他女儿为他写的唯一一本自传中,面对全世界,邓小平倾吐了心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表达听起来更像一位羞涩真诚的恋人,这是一个三起三落的领导人在中国问题成堆、问题成山的情况下把中华民族带到崛起的世纪伟人的愿景,这给领导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

什么是领导人个人愿景?真正有智慧的领导,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凝聚大众的愿景为个人愿景。我们必须彻底脱开工业时代领导者指挥协调的定势,发现指挥协调后面实质的东西。领导能给整个群体带来多大利益?领导的愿景是什么?别看伟人在位置上叱咤风雨,千军万马,举手一挥间,能做一个国家、民族的儿子,把骨灰撒入祖国的辽阔大海。这就是他们给领导者怎样凝聚愿景的启发。

从共启愿景直接创造价值,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史玉柱的网络游戏“征途”在纽约证券所上市的例子。我们从中国大起大落的企业家史玉柱的经历和价值取向,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案例 解析

史玉柱吃透了中国人的人性中国公司的头号问题,不是技术,不是战略,不是模式,不是体制,而是忽视了客户的心智。通过一天十几小时做客服,史玉柱掌握了业务的核心,掌握了客户的心智。

日前在兰州与当地一位大地产商常贵交流,得悉他最服气的一线企业家不是王石,不是张瑞敏,不是柳传志,甚至也不是任正非,而是广受争议的史玉柱。我深以为然。不为别的,只因史玉柱吃透了中国人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