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干部常用方法举要
这里说的常用方法是指领导干部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到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用好了,就能够大大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一)善于务虚
作为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似乎没有什么务虚的必要或机会,总是忙忙碌碌地做着干不完的具体事情。但是,我们也有年终总结的时候,也有研究布置工作的时候,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务虚的性质。而且,我们相对独立地负责一摊工作的时候,也总得有必要的务虚。
虚和实是一对矛盾,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虚,实就无法运筹;没有实,虚就无法实现。许多领导干部长于苦干实干,短于运筹谋划。这是一个大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在一般情况下凡遇大事都应先思考、筹划、沟通、酝酿。古人打仗之前要进行“庙算”,赢面较大才能开战。古人还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多谋善断”,认为只有多谋才能善断。我们要学会把自己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超脱一些,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多考虑一些大事、多考虑一些新事、多考虑一些特殊的事,多考虑怎么使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更有特色,更有新意。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看到一种“日计有余,年计不足”的现象。就是:一天到晚,看着很忙很累,觉着干了不少活;但是一年下来,回头总结一下,却没有什么像样的成绩。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候,没有好好务虚,没有把我们这个团队这一年到底能够做几件什么样的大事、新事、有意义的事想清楚,下决心去做。而只是随波逐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面交代一件办一件。作为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班组长、甚至是办事员,只是跟着领导把分给自己的具体活干完就行了,工作成了随大溜,记录成了流水账。当领导干部就得多动脑子,多谋划,多务虚。
务虚就是一事当前得拿定主意。当领导干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大家没有主意的时候,你不能没有主意;当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你得能拿得定主意;而当你自己没有主意或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别人有好的主意,你就应该从善如流,及时采纳,没有必要凡主意皆从自己出。务虚,不是要证明谁高明,而是要搞清楚怎么把事情做好。善于务虚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想明白了再干。对于一件事来说,那就是把事想明白了再干;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来说,那就是把这个时期的事情想明白了再干。这是指事前。当然,有些事情事后也需要务虚,那就是做总结了,我们另说。
附录:关于决策。决策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意见,在大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加以集中。当领导就得在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敢于决策、善于决策。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多谋善断。包括我们征求群众的意见,征求同事的意见,征求专家的意见。你听了各方面的意见可能都不一致,有说东的也有说西的。领导必须在思考的基础上决断,优柔寡断是不行的。当然,断而不当也不行。这是领导能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当然这个决策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把事情先弄清楚了,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能够通过事态进展进行预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这是决策的基础。如从事企业经营就要进行市场预测,这样把握就会大一些。当然要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决策就晚了,一般的情况下有个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决断了。
(二)善于沟通
我们这里讲的沟通其实也就是通常讲的协调问题,善于沟通也就是要善于协调。沟通是人际之间、团体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进行交往,达成某种共识的一种行为。举凡涉及两个人以上的事情时都需要以某种方式进行沟通。从哲学上说,沟通是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交流,是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一种具体体现。沟通在人与人之间是普遍需要、永远重要的。在工作中沟通是实现协调的最主要手段或途径。比如,领导层决策时要沟通,上下级共事要沟通,不同单位合作要沟通,学校家长之间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也要沟通,等等。沟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请示汇报、谈话谈心、讲话报告、电话短信等等都是沟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沟通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成败全在于沟通”。对于这个命题,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办事经历,恐怕都会认账。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办不成事情的。不仅要沟通,而且还要沟通好,因为没有成功的沟通,就没有成功的事情。其实,人类之所以从前发明语言文字现在又发明电话电报手机网络,其功能也在于沟通。既然沟通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把沟通提高到加强管理干部的基本能力的层次来认识,就应该把加强管理干部的沟通能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来对待。从我们这层干部的角度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沟通要做好。一是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你要想办成一件事,第一需要的是跟你的直接领导(顶头上司)进行沟通。你要是能把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接近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水平,你的沟通就算是成功了,你的事情也就办成了。二是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不论是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还是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班子成员之间的共识,都需要同事之间的沟通作为基础,不然事情是办不好的。三是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我们现在说的开会动员、部署任务、讲清意义,或者个别谈话、交代工作,都属于与下级沟通的形式。这个沟通搞不好,任务也是完成不好的。因为你布置的工作任务,下面可能理解不够,想法不一致或认识不够高。下面对这个任务的认识达到不了你的认识高度,执行起来就可能走样或到不了位,你就要想方设法提高部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样执行任务之前的动员等等沟通形式也成为必要的了。四是个别情况下的沟通。与领导的、与下级的、与同事的,都会有需要个别沟通的地方,如有些误会需要消除,有些情况需要说明等等。总之,沟通是大事,不可忽视。我们有一句话叫“理解万岁”,其实理解的前提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因此说“沟通万岁”也可以。实际上,协调是沟通的过程,沟通是协调的途径,没有沟通就没有协调,没有协调至少是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力。领导、管理既然需要协调,那也就离不开沟通。因此,也可以说,沟通能力是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善于权衡
作为领导,需要权衡的事情很多。比如,要权衡利弊、权衡得失、权衡大小、权衡轻重和权衡缓急等等,都是属于权衡优劣的,我这里只能举例说明。先说轻重。一般情况下,事情会有轻有重,我们也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在有些情况下权衡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靠我们的水平和经验。因为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是轻的,实际上可能是很重的,特别是事情一开始时可能不容易看出它的分量来。比如关于“非典”前期的情况就是这样。还有一个如何对待轻重的问题。举轻若重,这是周恩来的风格;举重若轻,这是邓小平的风格。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只要能够做到该轻则轻、该重则重就很不错了。但是,当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与处理轻重问题的时候,我们宁可视轻若重、举轻若重,不可视重若轻、举重若轻,就是宁可把小事当成大事办,不可把大事当成小事办。我想,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而且不至于耽误事。我们现在常说的“外事无小事”、“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稳定无小事”,甚至“北京无小事”等都属于此类。我估计,你们这个行业,“高压管网”,也属于无小事的行业。再说缓急。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家有三件事,先拣紧的办”,这好理解。中医学上有一句话,叫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什么意思?就是对于急病,要采取紧急措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先解除病人的痛苦再说。对于不是很急的病,应该采取治本的方法,扶正祛邪,培根固本,慢慢调理,以图彻底解决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些是很急的事,火烧眉毛的事,那就得赶紧办,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有些是不太急的事,那就应当想清楚了再办,特别是有些事冷处理比热处理要好,因为“事缓则圆”,可以更周到更彻底地解决问题,把事情办得更周到、更圆满。这个办法对于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参考价值,都是可以借鉴的。当然,我们对有些事的处理要求稳一些,不是鼓励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害死人的。我们有些干部对于能快办的事也不快办,就是在那里压着、拖着,不管人家怎么着急,他都从容不迫得很。我看,这就不是方法问题了,而是态度问题了。
(四)善于借鉴
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许多行业、单位把创新作为自己的理念;北京提出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叫做双轮驱动;国家也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都很对,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没有发展。但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是不容易的,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要借鉴别人的新东西,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即用他山之石,攻我家之玉,这也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更为经常性的。其实借鉴也是一种创新,因为我们自己过去从来没有做过,别人先做了,我们学过来做,对我们自己来说就是新的东西,就是创新。而且,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一是可以把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学来用;二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改进,比人家有所提高;三是对人家已经感觉不够好的地方,可以去掉不学。比如,我在东城区工作的时候,东城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人大街工委就是一个成功的由借鉴而创新的例子。当然,我们是学习人家的经验进行自己的创新的。我们一是感谢人家,因为人家是首创者,是老师;二是要做得比人家好,因为我们是首都的人大机关、是比人家规格高的单位、据说还有点文化,当然要强一些。不然,你比人家还差,怎么好意思呢?经过学习借鉴,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们除了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还要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毛泽东是这方面的高手,非常善于运用历史的经验于现实的工作之中。比如,他在抗日战争末期、在进北京城前夕,两次用明末李自成军队进城后骄傲腐化功败垂成的例子,教育我党我军千万不要再犯骄傲的错误,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建国后运用三国时期曹操重用谋士郭嘉的例子教育我们的高级干部要多谋善断,用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的督促下发奋读书学问进步很快的榜样,启发我们文化不高的开国将领们也要发奋读书,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附录:关于借势。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许多事情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推动或很难推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借势。即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这个题目说起来可能不大好理解,可以举个例子。比如,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学研究所改为与首都图书馆合办,把所的牌子挂到首都图书馆去。这件事要单独搞一个仪式进行宣传,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恰好我在11月初见到了馆长,得知他们在月底前有一个90年馆庆活动。我当即建议在这个馆庆仪式上增加一个项目,即宣布两个单位合作举办北京学研究所,举行新牌揭幕,并对这个所的情况进行简短的介绍,馆长非常赞成这个意见。当校长和文化局长在大会上揭牌的时刻,所有的镜头都聚集在这个亮点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又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宣传。这就是借势的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在“非典”时期,在学校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平常做不了的事情,这是借了“非典”之势(压力)。又如,我们联合大学办学条件差距很大,没有大的机遇很难提到上级领导的日程,2006年教育部组织对联合大学进行本科教学评估,就为联合大学提供了一次改进硬件条件的机会,做了一些平时不太容易做的事情。这都属于借势的范畴。
(五)善于总结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的观点,列宁称之为第一的或首要的观点,毛泽东为此写了专著《实践论》。我们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运用于领导方法呢?那就是要善于总结,即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包括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包括别人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曾经对总结的重要性给予了很精辟的概括。他讲,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讲,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共产党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最后取得了胜利。那么,如何做到善于总结呢?首先,我们应当养成总结的习惯。过一段时间或者做完一件事情就总结一下,这样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用于今后的工作。其次,我们应当提高总结的档次。总结不是记流水账,也不是应付差事,真正的总结应该把问题上升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度,分析一下实践中的利弊得失,以便把今后的工作特别是同类工作做得更聪明一些、更高明一些,同时注意摸索工作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次,我们应当建立总结的机制。叫做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这是我在从党校到地方工作以后给我自己提出的一种工作方法。开始时叫做边学习、边工作。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提炼思路,推进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在北京市东城区委的5年,就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到东城人大之后,我感到人大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又增加了一个“边研究”,而且提倡把这个方法作为全人大机关的工作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与领导方法相关的几个问题
如果说方法问题主要是指如何做事而言,那么这里说的主要是与如何做人有关的问题了,或者说是介于做人与做事之间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做事和做人是分不开的。
(一)关于以人为本
在领导工作中,以什么为本?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以事为本?这是不一样的。我们当然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也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因为物是人管的,事是人做的。所以,我们只能抓住人这个根本,叫做以人为本。能不能以人为本,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价值取向问题。从价值取向上说,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就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或者说得复杂点再加四个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里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共产党员,一事当前,先替社会和人民打算,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应当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作为领导干部,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这个价值取向一定要明确地建立起来,一点也不能含糊。否则不可能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甚至会变成以自己个人为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