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国精神
12421500000013

第13章 美国的要事就是商业

林荫大道商业街,是位于世界商业与金融中心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条中心街道,名字起源于1857年,历经150年历史的发展,已成为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繁华商业街,一些声名显赫的标志性建筑如: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都位于大街附近,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都位于该大街两侧。

事物坐在马鞍上

对于机器时代和物质主义思潮的盛行,爱默生说:“事物坐在马鞍上,驾驭着人类。”

新英格兰人的商业精神

马萨诸塞土地贫瘠,但是渔业和商业发达。到这里的新英格兰人发展出以亚当斯、珀金斯、杰克逊、卡博特等为代表的新英格兰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除了对他们的“家国”的眷恋,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那就是建设一个精神文明和商业繁荣之地。独立战争的胜利,更加促进了这里的商业文明。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处角落是这些新英格兰人还未跑到的。1783年,刚刚取得独立的美国商船就向遥远的中国进发了,主持这次远航的是波士顿出生、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塞缪尔·肖少校。他在独立战争中身经百战,复员后却负债累累。于是联合商界人士买了一条载重360吨名为“中国皇后”号的船,准备做一笔买卖,出口花旗参到广州。1784年,乔治·卡博特的一条船,第一次打着美国旗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还有从美国塞勒姆港出发的商船,他们同西非沿海交易,并从东非沿海的桑给巴尔运回制清漆用的硬树脂,又从巴西运回橡胶和套鞋。波士顿来船给闹饥荒的爱尔兰人带去食物;又常常从夏威夷买檀香木,或从英属哥伦比亚买水獭皮,用以向中国人换取茶叶。另有一些人则采取“有空即钻,有利即图”的方针:有时从南美或加利福尼亚买廉价皮革给本乡新兴的鞋厂;有时从南半球收购上等咖啡,从秘鲁买奎宁树皮制治疟药,从其他各地买黄麻织麻袋,买亚麻子油供制漆和制墨水,买紫胶髹漆船只、家具等等。在新英格兰企业家的眼里,卖买不计大小,货色无分土洋,什么生意都做。

商人们成年累月在大洋苦苦追猎,有时一次出海历时三年。在许多遥远的地方,新英格兰几乎成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名字。在北美洲的西北海岸水獭皮产地,“波士顿”成了美国的代称。19世纪30年代,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富商,竟以为“塞勒姆是世界上最有钱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资本的运用之道

当年,新英格兰的外贸商人通过海上贸易,积累了不少资本。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这些成功的航海贸易商都懂得将绝大部分资本用于周转活用,因为新英格兰按照其习俗、天时和地理条件,一向都不重视置产建宅,留给后世儿孙。比如罗得岛的布朗家族,马萨诸塞的特雷西、李、卡博特、希金森、杰克逊、洛厄尔等航海家族,他们把从海运赚来的钱,都用来建造工厂了。以内森·阿普尔顿为例,他经常把至少三分之一的资本储存起来,准备随时投入开拓新事业和把握料想不到的新机会。后来他转营纺织,成为美国纺织业创始者之一。他自称,他的工厂企业之所以能人倒厂不倒,这是一大原因。

时间就是财富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店里,一个男子问道:“那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道。

“要1美元!”那个徘徊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一点吗?”

“没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

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

“哦,我想见一见他。”这个男子坚持道。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1.25美元。”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1.25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刚才你的店员说只要1美元。”“没错,”富兰克林说道,“可是你还耽误了我的时间,这个损失比1美元要大得多。”

这个男子看起来非常诧异,但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由他自己引起的谈判,他再次问道:“好啊,那么你可以告诉我这本书的最低价了吧?”“1.5美元。”富兰克林回答说。

“天啊,刚才你自己不是说了只要1.25美元吗?”

“是的,”富兰克林冷静地回答道,“可是到现在,我因此所耽误的工作和损失的要远远大于1.25美元。”

美国工业化之父

塞缪尔·斯莱特(1768-1835)是美国纺织工业创始人,后来被尊为“美国工业化之父”。他意识到在等级支配的英国,他的事业要受到挫折,于是他牢牢记住了理查德·阿克莱特现代化工厂里的纺织机器的细节,因为当时英国禁止向北美出口纺织机器。他化装成一个农场工人航行去了美国。1793年,斯莱特凭借对机器的记忆画出了机械图纸,在罗德岛的波特基特建起了美国第一家使用新型先进机器的工厂,在新大陆开创了工业纪元。后来他在新英格兰建起了其他工厂。作为他的新祖国的工业化之父,斯莱特为美国赢得真正的经济独立创造了更大的机会。

美国的要事就是商业

美国是一个很商业化的社会,商业活动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25年,美国总统柯立芝就讲过一句名言:“美国的要事就是商业。”商业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和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好好做自己的工作

有位董事长到公司上班,看见新来的清洁工正在工作,就笑着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地做,总有一天你也能像我一样,拥有一番事业的。”

清洁工笑着回答:“董事长!您也要好好地经营公司,否则您也会像我一样成为清洁工的。”

大火烧出的奇迹

1933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沮丧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转了起来。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一美元与八颗牙

1962年7月,在美国西北部一个小镇上,一家名为沃尔玛的普通商店开业了,店主是44岁的退伍兵沃尔顿。40多年后的今天,沃尔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连锁集团。在《财富》500强排名中,沃尔玛多年来名列前三名。

沃尔玛经营宗旨之一便是“天天平价”。沃尔顿常常告诫员工:“我们珍视每一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优质服务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时,那就使自己在竞争中抢先了一步。”

为了不愚蠢地浪费一美元,沃尔顿率先垂范。他从不讲排场,外出巡视时总是驾驶着最老式的客货两用车。需要在外面住旅馆时,他总是与其他经理人员住的一样,从不要求住豪华套间。为了赢得这一美元的价值,沃尔玛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低价买入,大量进货,廉价卖出”。沃尔玛还有一个微笑培训,要求员工微笑时必须露出八颗牙齿才算合格。因为沃尔顿认为,只有把嘴张到露出八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

华生的顿悟

IBM公司的总裁汤玛士·华生,原本就患有心脏病,有次旧病复发,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我怎么会有时间呢?”华生一听说医生建议他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呀!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这位医生没有和他多说,亲自开车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们就来到近郊的一处墓地。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医生指着一个个的坟墓说,

“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不会就此关门大吉。”华生沉默不语。

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炙手可热的总裁就向IBM的董事会递上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举世闻名的大公司。

每桶四美元

在洛克菲勒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麦当劳的真正生意

1974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应邀去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班作讲演,在一场激动人心的讲演之后,学生们问克罗克是否愿意去他们常去的地方一起喝杯啤酒,克罗克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当这群人都拿到啤酒之后,克罗克问:“谁能告诉我我是做什么的?”当时每个人都笑了,这群未来的商界精英都认为克罗克在开玩笑,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于是克罗克又问:“你们认为我能做什么呢?”学生们又一次笑了,最后一个大胆的学生叫道:“克罗克,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做汉堡包的。”

克罗克哈哈地笑了:“我料到你们会这么说。”他停止笑声并很快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

克罗克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他的话,在他的远期商业计划中,基本业务将是出售麦当劳的各个分店给各个合伙人,他一向很重视每个分店的地理位置,因为他知道房产和位置将是每个分店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同时,当他实施他的计划时,那些买下分店的人也将付钱从麦当劳集团手中买下分店的地产--麦当劳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商了,它拥有的房地产甚至超过了天主教会,麦当劳已经拥有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钱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

艺术家与老板的区别

好莱坞的制片人伯尼·布里尔斯在成为一家制片公司的老板后,拍摄了一部名为《杰克逊行动》的警匪片。他坦言,作为艺术家,他鄙视这部电影;但作为老板,他喜欢它。因为它能赚钱。

耕种自己的田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雇工开采自家土地上的石油,他没事便到各油井去巡视,每次看到浪费和闲人,他就把工头找来,要求他解决这些问题。然而,下次再去,浪费、闲人如故。

保罗·盖蒂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不常来,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而我再三告知,却始终不见改善?

后来,保罗·盖蒂听从专家的建议,他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此油井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分配。”

此后,保罗·盖蒂再到各油井去巡视,发现不仅浪费、闲人绝迹,而且产出大幅增加。于是他也依约行事。由于如此高效率经营,他才未在后来一波波的兼并中被并购,反而兼并了很多别的经营不善的油井,形成了自己的石油王国。

一美元小费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她大喊:“喂,老头,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拎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开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你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道,“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告诉我正确的是什么

1944年,斯隆聘请杜拉克担任通用的管理政策顾问。二人见面时,斯隆对杜拉克说:“我不知道我要你研究些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该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调和折衷。在我的公司里,人人都会调和折衷,不必劳你的驾。你当然也可以搞调和折衷,但你必须先告诉我们,‘正确’的是什么,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调和折衷。”

把斧子卖给总统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他是这样做到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他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假如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布什居然真的就给他汇来了15美元。

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的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乔治。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享此殊荣。

亿万富翁的生活原则

约翰·丹佛是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也是跻身美国亿万富翁俱乐部的成员,以下是他的十点生活原则:

原则一: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结果。尤其是买卖股票的时候。

原则二:别人能做的事情,我绝对不自己动手去做,因为我相信,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我去做。

原则三:如果能以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我就绝对不从自己口袋里掏一个子儿。

原则四:我经常在商品打折的时候去买很多东西,哪怕那些东西现在用不着,可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是一个基本的预测功能。就像我只在股票低迷的时候买进,需要的是同样的预测功能。

原则五: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这有什么不对吗?我的父母、我的朋友们在为我骄傲,我看不出来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我做得很好,我成功了。

原则六:我从来不认为节食这么无聊的话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哪怕是为了让我们的营养学家们高兴,我也要做出喜欢美食的样子,事实上我的确喜欢美妙的食物,我相信大多数人有跟我一样的喜好。

原则七: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还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正像我的理想是做个音乐家,最后却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

原则八:我常常预测灾难的发生,哪怕那个灾难的可能性在别人看来几乎为零一样。正是我的这种动物的本能使我的公司在美国的历次金融危机中逃生。

原则九:我认为只要目的确定,我就不惜代价去实现它。

原则十:我从不隐瞒我的个人爱好以及我对一个人的看法,尤其是当我气恼的时候,我一定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出来。

亿万富翁的生活哲学

一次,美国《财富》把富有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维珍集团的总裁理查德·布兰森作为封面人物,并详细记录了他的轻松生活。这位特立独行的亿万富翁曾经驾驶热气球环绕地球,把坦克驶入时代广场。他被看作是傲慢的暴发户,但同时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他对《财富》说:“我不把工作当成工作,也不把玩乐当成玩乐,它们都是生活。”

《财富》对他的评价是:“他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也不是最成功的或最富有的商人,但显然他是最有乐趣的。他最大的商业成就也许就是:驾驭自己的生活。”

在一个黑本子上,布兰森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哲学:随心所欲,凡事简化,找最好的人帮助你,再造自我,尽情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