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下)
12434200000040

第40章 政务公文写作(1)

(第一章 公 报

(第一节 概念诠释

一、概念公报

是党的领导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的公文。公报属于党务公文,它近似公告,但比公告要具体得多。公报的内容大多为国内外人士所关注的重大事件,而且带有强烈的新闻色彩,因此,常常以新闻形式,通过报纸、电台发布出去。比如中共中央许多会议消息,常常以公报的形式向外公布,有时就直接写明“新闻公报”。

二、作用公报

是党和国家用来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告知某一重要事项的公文形式,是非常严肃、庄重的。公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比较详细、具体地报道某一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因此它也起到了新闻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通报情况、统一思想和备忘存查的功用。

三、特性

1.庄严性

公报是党政领导机关使用的非常严肃庄重的公文,一般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使用。

2.重要性

公报主要用来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一般事件或一般决定事项不得使用。和公告相比,内容更为重要和丰富。

3.新闻性

公报通常都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开发布,其新闻性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节 格式扫描

一、种类

根据公报的内容和使用习惯,一般可将公报分为新闻公报和会议公报。

1.新闻公报

是指就党政机关的某一重大活动、事件或问题所发布的带有新闻性的文件。新闻公报往往由新闻机关在新闻媒体上公之于众,它的阅知范围没有限制,同时要具有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闻性公文。

2.会议公报

是指党政机关在召开重要会议后公开发表的一种文件。会议公报是公报的一种,它的应用范围比较专一。

二、结构

公报一般包括标题、正文两个部分。

1.标题

公报的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发布机关+事由+文种”;二是“发布机关+文种”;三是省略为《公报》或《新闻公报》。

2.正文

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说明在什么时间、地点召开了什么重要的会议,或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或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主体:介绍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或重大事件的具体情况,或重要决定的详细内容。

结尾:一般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公报带有很强的新闻性,因此公报的写作基本上是采用新闻笔法来写的,就是要把会议的时间、地点、到会的人员、讨论的议题、决议的事项、会议的意义等等,一一交代清楚。同时,要注意迅速及时,行文简洁。新闻公报要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议公报则要把重点放在对会议基本观点的陈述上。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词准确庄重。

(第三节 相关链接

根据公报特有的庄严性、重要性和新闻性,在写作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要反映全貌

公报所涉及的都是重大事件或重要会议内容,因此表述要完整、周密,既要体现主旨,反映实质性内容,又要照顾到必要的细节情况。如事件公报,不能忽略事件的时间、人物、原因、结果等基本要素;会议公报,要对与会人员情况、主持人、会前准备情况等有所交待。

二、要客观记述

在双方或多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应当如实体现有关各方的意见,做出准确客观的表述。

三、要重视细节

公报中的日期、地点、人数、事实,数据必须绝对准确无误。写作时,要做到中心议题突出,语言简明、概括、朴实、庄重、得体。

(第四节 范文解读

【范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1 1月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18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有关负责同志54人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共五十条,分十个部分:.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五、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七、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八、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认为,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会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统揽全局,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来,当前要紧紧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制定具体方案,采取实际步骤,取得新的突破。

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锐意改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范例二】

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2月20日)

2002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扩大内需,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 732. 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 9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29. 86亿元,增长l6.5%;第三产业增加值630. 64亿元,增长11. 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 234元,比上年增长1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中于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3.2:40.5:36.3调整为2002年的21.5:

42.1:36.4,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 2%。分项目看,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 6010、5.4%和1.3%,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类等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升有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 7%和0.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7. 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9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继续增加。全年通过多种渠道使8.1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1. 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 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 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12. 77亿元分别增长20. 8%和22. 60/0;上划中央税收收入68. 26亿元,增长18. 1%。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11. 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6%。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行政管理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55. 4%、28. 8%、20 010和34.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体制性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种植结构依据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化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 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种植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88. 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 97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近几年连续减播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减少,但高产作物玉米、薯类面积有所增加;经济作物、以青饲料为主的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粮食76.8:16.2:7调整为2002年的73.8:17.7:8.5。在历经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后,粮油糖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l 406. 08万吨,比上年增产167’万吨,增长13. 5%,其中玉米、大豆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5%、15. 5%和54.8%;油料产量108. 91万吨,增长35. 1%;甜菜产量195. 02万吨,增长46. 5%;蔬菜产量755. 26万吨,下降1. 7%;瓜类产量120. 82万吨,增长13%。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1.8万公顷,增长4.5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7万公顷,增长23.9%;幼林抚育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9. 2%。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 780. 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 07万头(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5 838. 35万头(只),增长5. 8%.比重为80. 4%。牲畜出栏头数有所减少,全年牲畜出栏3 170. 2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 3%。全年肉类总产量145. 78万吨,下降2.5%;奶类总产量168. 89万吨,增长54. 9%;禽蛋类产量27. 66万吨,增长4.9%。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7. 77万吨,比上年增长2.1%,淡水养鱼业平稳发展。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 510. 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 1%;机耕地面积424. 25万公顷,增长2.5%;机电井数量30. 39万眼,增长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3. 76万公顷,增长2.7%;节水灌溉面积108. 21万公顷,增长14. 3%;农村牧区用电量23.6亿千瓦时,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82. 84万吨,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71. 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 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8. 06亿元,增长19. 101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完成增长10. 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8. 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 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0. 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40. 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 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3 010。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98. 2%,与上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