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12438000000011

第11章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5)

从田壮壮拍《狼灾记》,地方政府开出的那串又长又绕又干燥的配合人员名单里能看出,一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对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甚至一种动植物的发展都会有反射作用。所以我敢说,因为刘镇伟,不止一家葡萄园主买上了第二套别墅。因为大话西游,社会上多了许多脚底板用烟头烫出三颗痣的脑残青年。

爱会泛起涟漪,也就是连带反应,这件事蛮有意思的。比如你爱庄雅婷,也就捎带手了解一下沈宏非,然后也就会在日记里写其实艾未未蛮好;你支持韩寒,就骂一骂游泳池里托盘漂来各种进口水果的菊花教主(其实这都挨得上吗?);当然如果你好斗,你可以挺曾轶可,随时准备掏刀子杀人……所以书商们都看到了人们爱屋及乌这一点,喜欢在一本烂书上来一道腰封,往往是斗大的几个字,“叉叉叉,叉叉及叉叉叉联名推荐”。不够劲又画红,“吐血推荐”!这么多年,这些鼎鼎大名的人吐了多少血已经数不清了,但是他们依然像单身汉的午夜MSN头像那样闪耀不断,不得不让人觉得生命真是充满惊奇。

当然了,诸位要举荐一个人,也要承担风险。

第一,你是碍于面子,则容易被人说成是圈子。比如,孙甘露爱跟陈村、宝爷什么的一同推举毛尖老师。害得我在机场那么不想负重的情况下,看到毛尖的书还是买了一本。不薄不厚的精装,卖到29块几,上海到北京的飞行时长能有几多?这本书我能反复看三遍。第一遍是从前往后读,第二遍是从中间往两遍读,最后一遍是捞出几句蛮有意味的干货,准备下次写专栏的时候打个小抄,援引一下:著名作家孙甘露推荐的著名作家毛尖说过……第二,推荐他人容易被人看穿你的品味。这种事情罗永浩同志前一阵子就干了一次。他听了曾轶可的歌曲后不能自拔,决定当一回最天使的无脑粉丝,扬言下次上鲁豫有约要穿上曾桑的T恤。结果在校内网上骂声滚滚而来,很多小鬼儿正好借机跟老罗干上一架。这场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又被老罗的“轴”赢了一回。我说过要挺他——这分明也是连带反应,当然也趁机暴露一下我的品位——曾轶可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第三,你的粉丝会因此无脑一把,造成无脑性伤亡。比如“韩白论战”的时候,有人花钱请我写挺韩的文章,当然了不是韩寒本人。我冷静观察了前因后果,花了三分钟看网页,觉得韩寒说得蛮好,在赢定了的阵营里丢两块砖头,虽然贱格,但至少没有为了面子和稿费把良心颠倒过来说。但是并非所有人是这样的,如果我没记错,那次被开刀的倒霉鬼叫白烨,但是不久事态发展到以讹传讹,很多韩粉开始骂一个叫白桦的诗人老同志……前几天看了部叫《少年手指虎》的日本电影。手指虎就是手刺,讲的是一个超越年龄的朋克乐团的人生征程。里面一段唱蛮有意思,听起来像“那那那那那那那,纽约克马拉松……”,音乐公司大爱,觉得时尚又超前。可惜戏到最后主唱的舌头变好了,唱出来词这回人人都听清了,居然是“不穿内裤餐厅,让他喝巴拉松……”现场直播出去,之前爱得要死要活的人都傻眼了。还得解释一下,巴拉松是Parathion,一种农药。

话说回“菩提老祖”刘镇伟的约稿,我想来想去,爱一个人,距离远一点未必是坏事,于是又狠心婉拒了。时隔几日,出席一个饭局,酒过三巡,我见旁边靠码字为生的朋友面带菜色,问起缘故。他苦着脸说:“赶稿子嘛,不是你丫跟谁谁推荐的我,去采访‘葡你老母’嘛——这面子我哪敢不给啊?!”我顿时呆住。

其实问题不在于“纽约马拉松”和“让他喝巴拉松”,而在于你根本没搞清自己爱的是什么,甚至没搞清是谁让你爱的。

保护才能

这是陈卫新书的名字。我认识这个人在2005年,那时候的爱好是凭栏远眺女生楼,吃5块钱的外卖,喝啤酒,抽4块钱一包的白沙,还有拿文学当正事儿谈。那时候偷偷从隔壁宿舍弄本雅明、纳博科夫、博尔赫斯之类的,囫囵吞枣。弄的觉得明白了些,就拿出去给人讲。就这样,还赢得了不少中文系女孩子的喜欢。我挺满足。

那时候的陈卫非常严肃,他对文学异常热情,对我这种人,几乎见得多了,聊得也不多。而我只是写着自己认为对的东西,然后在网上花大量的时间跟人吵架证明自己的英武。人阶段性地,会寻找一个榜样。2005年,我的榜样之一是陈卫。后来随着时间,我知道了很多榜样们的八卦,知道他们的女朋友是谁,知道日子过得如何如何的传闻,这些人跟我在某个角度长得很像。

后来随着时间,你会发现,原本重要无比的东西,也会慢慢变得可有可无。可是当时那种“很重要”的感觉,填补了那一段时光,而时光本身的美好,让我回忆起来,还有书香,有年轻姑娘的笑容,哥们间光着膀子在走廊里争论的声音,所以显得格外美好。人和外物环境有着相互改变的关系,很快我就摸索到了让我灰心丧气的东西:我似乎永远不可能写得像某一位榜样那样好。这很致命,写作一旦认怂,便距离搁笔不远。果然,为了糊口,我转去替人写剧本。没日没夜地、黑白颠倒地、混乱地、饥不择食地写下去,每周可以写好几集,把烟灰缸抽成刺猬,身体严重损毁,可是仍然家徒四壁,只有一麻袋一麻袋往老家里寄在北京路边买来的书。这种状态我不用赘述,有兴趣的人去翻翻石康的《支离破碎》,基本上就是那波人的日记。

后来,从介质上说,我发觉影像比文字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新的兴趣点发现后,生活谈话的重点,上网、看书的关注点瞬间挪到了视觉上。家里更多的视觉的书开始积压,直到突然有一天,一封快递寄到我的办公室。我抽出来,是一本书,上面写着《保护才能》,多熟悉的名字啊,作者陈卫。翻看了一下,他前后20年的文字都在里面。20年啊,很多人挪了无数个生活重心了,他还在那里。

我不是替他卖书,只是觉得人忙忙碌碌的像走过一个又一个站点,遇到一波又一波新人。你忘记了一个人曾经像榜样照耀过你,很快你将过去遗弃了。如今看来,他提出的保护才能的办法仍然有趣,仍然可以作为有趣的鞭策,摘录几条:

01、除非你有十足的自信认为上班不会伤害你的创作,否则请尽量不要上班。

03、当你升起“先解决生计,再开始创作”的念头,意味着你最危险的时刻诞生。必须保持“无论生计怎样,都必须创作”的信念。

04、不要把写作的快乐建立在你的文字给你带来了经济利益或获奖所得的名誉之上。

06、不要因为你创作的快感而夸大你创作之外的其他领域的能力。创作之内,你只是这个队伍中的一个果农,创作之外,你更是一个和农民一样的平凡之人。

17、每天写作。哪怕很少,但最好每天都写。福楼拜说:“所谓灵感,就是每天定时坐到书桌前。”

21、结婚或同居后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保持独睡。

22、锻炼身体。起床后尽快吃第一餐。

不能说的冒犯

真是尴尬,我又续签了三年给时尚这份工作,忽然在一个时尚派对上面,失去了站立的位置。那天我端着一杯酒,穿着皮衣,坐在外围,和多数人一样,在人群里搜索着面熟的人。一场派对总会有核心人物,分三类:吕燕,芙蓉姐姐和洪晃。

她们在黑洞洞的地方按照“∞”的轨迹逡巡,脚下踩着弹簧,刚做好的头发也会一跳一跳。

坐在我旁边模特样子的姑娘,修饰得非常漂亮,她看了我三次,我别过头给了她三次后脑勺。她一定对我的背影心生厌恶,但是我在体察这里奇妙的无聊,哪里有工夫搭理一个今天搭理了永远也不会浪费一毛钱发个短信的人呢。

这儿,到底算怎么回事呢?有人在说话,有人拥抱,还有非常著名的女星在接吻。多数人类还是这样原地不动,像站在舞池中央不知所措的新手。你能在人群中看到香水、很多记不住字母排列的化妆品,只能用颜色分辨的酒水,金子,大理石,眉毛像贴上去一样的人,还有发电车和无所事事的困倦。我粗鄙地概括他们,1,2,3,4,A,B,都,来,米,法,老虎棒子鸡。我除了想故事没事可做,看,这么多漂亮服帖的头发今晚回到寓所一定会被一双大手揉得乱七八糟,带着口臭在次日中午醒来,又要花上几个钟头在镜子前画到天黑。演艺圈的女人都是画家。

“停一会儿,闭上你的眼,让你的呼吸停止大约三秒,听听世界子宫里的内在寂静,中断你的双手和神经末梢,重认出你忘掉的喜悦,空和本质和曾成为以及要成为金色永恒的极乐。这是你忘掉的一课。”

一个摄影师朝我走过来,他等待我问他新拍的一部电影怎么样。我做了,他满意地故作谦逊,我只能掏出一根烟,低下头。我们彼此搜肠刮肚了几秒钟去想新的话题,我看他的脸上一片红光散开来:“有机会咱们再搞一次?”“你有特想拍的东西?”“呃……”我很想说你妈比你没想好不要开这个头,我说:“好啊,你知道现在我有多迷恋一夫一妻制,现在一个编辑要对多少个……人(摄影师。我本想说对多少个摄影师,但是转念觉得这样说对面前的人有失尊重)?!一对多,要一一磨合,跟婊子一样。”他感觉到了,总之我们的频道并没有对上。我转过头去看人群,人群里适当地发出了一阵尖锐的喊叫。

模特穿上类似军装的衣服显得英挺美妙。

我喝了一杯红色的酒,甜得嗓子眼难受,又来杯蓝色的,喝了一口放在了桌上。

走出门的时候派对正开始,人往里进。刚一出大门,北京夜风就带来一阵寒意,轻松了不少。这时收到了一条短信:塞林格挂了。我心说关我屁事。

晚上上网看到标题里有塞林格的帖子还是点进去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