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12504800000006

第6章 中草药基础知识(4)

绞汁方法:家庭煎药的药渣绞汁,可将药渣倒人洁净的纱布或透水性能好的棉布袋内进行挤压取汁,亦可自作简易夹压。

27.服用中药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月药时间是否科学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服药时间如能适应这种变化规律,就能提高临床疗效。对此这古代医家早有认识,如清代医家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很多择时服药的典型案例,如早温肾阳,晚补脾气;晨滋肾阴,午健脾阳;;补肾气,晚滋胃阴;早服摄纳下焦,暮进纯甘清燥;早温肾利水,昼健脾利水;早滋肾水这卜宁心神等。

近代研究亦认识到:对胃有剌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健胃药宜饭前服,镇静安神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主张发病前服等。

现将常用的择时服药法归纳如下对

(1)补阳药宜于清晨服用补阳药主要指温补肾阳药,据对《奇效良方》卷倍所载71首温补肾阳方的统计,其中明确指出平旦(清晨)空腹服者达56首,占总数的73%。可见补阳药在清晨服用是最多的。

(2)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如通阳化湿的鸡鸣散宜在五更鸡鸣时服。又如通阳行水的沉香快脾丸,方后提出“消头面肿,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消中膈胸腹中方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消脐以下脚中,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尽管其水肿部位不同,但强调五更时服用是一致的。

(3)催吐药宜于清晨服用如刘河间以独圣散涌吐风痰,提出“吐,时辰巳午前,宜早不宜夜。”其后,《东医宝鉴》以吐法截疟,所载常山饮、七宝饮诸方,尽管其适应证有所不同,但均强调宜于清晨服药取吐。

(4)解表药宜于午前服用李杲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有人曾选择10例太阳中风证病人使用桂枝汤治疗,使用时分甲、乙两组,每组5人,甲组上午11时服药,乙组晚8时服药。结果甲组药后平均在1小时内生效,3小时症状基本消失,3剂痊愈;乙组药后效果与时间关系不显,平均5剂痊愈。说明对桂枝汤择时而服,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5)益气药宜于午前服用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记载治脾虚气陷诸疾,所制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具有益气升阳功效的方齐U都强调在午前服药。

(6)泻下药宜于午后、日晡时(下午3-5时)或人夜服用。

下)滋阴药宜于人夜服用如明代薛己用六味地黄丸就强调人夜时进药。

下)安神药宜于夜卧服用如宋代许叔微以远志丸、珍珠母丸镇心安神,提倡夜睡时用姜汤送下。其后,危亦林以天王辛卜心丹养心安中,龚廷贤用加味定志丸宁中定志,王肯堂以远志丸安神定魄,也都提出夜目垂前服用。

对上述八种择时服药法的分析,可得出如下基本规律:①大凡升提外透的药物,宜午前服用;沉降下行的药物,宜午后服之;②大凡温阳补气的药物,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阴养血的药物,宜于入夜服用;③大凡祛除阳分、气分之邪的药物,宜于清晨服用;清泄阴分伏火的药物,宜于入夜服之。

此外宜病在上焦者,宜食后服;病在下焦者,宜食前服’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等等。

28.服药的温度以冷服好还是温服好?

月服药有冷服和热服之分宜但它们没有优劣之分宜只要能符合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的服法都是好的、正确的。一般而言宜热证用寒药,药宜冷服,属“热者寒之”。对真寒假热的病证宜用热性的药物亦应冷服,属“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法。一般清热、解毒、祛暑、止血、收敛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属“寒者热之”以助药力。对真热假寒的病证,用寒性的药物亦应热服,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不过,在具体应用时,服药的冷热还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成分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多数沉淀物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收,以发挥治疗效果。由于许多汤剂沉淀物(包括有效成分)的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的时间成正比,所以,在使用汤剂时既要注意趁热过滤,并且宜温服,服用时还需要振荡。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时,不仅药宜热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制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

29.服中药时要“忌口”这是否有道理?

“忌口”,又称服药食忌,是指服药时要注意饮食禁忌。忌口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病证对饮食的禁忌,一般来说,疾病饮食禁忌的原则是:一切疾病都需忌暴饮暴食、偏嗜五味、油腻、腥臊、煎炸食物以及吸烟酗酒等;热性病证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如生姜、辣椒、肥肉、酒类等;寒性病证忌食瓜果生冷食物;虚性病证忌食不易消化及一切生冷食物;实性病证忌食温补食物。具体地说,肝病不宜饮酒热冠心病不宜多食肉、蛋黄;肺病忌食辛辣食物;结石证忌食动物旨肪、油炸食品及葱、姜、蒜、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泄泻、痢疾忌食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忌食动物脂肪、辛辣剌激性食物;痔疮、肛裂忌辛辣剌激性食物;疮疡中毒及皮肤病人忌食鱼、虾、蟹、猪头肉、猪蹄、鸡肉、羊肉等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热渴病人忌食糖;水肿病人宜少食盐;妇女产后及月经期忌寒凉食品等。

二是药物对饮食的禁忌,主要是避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记载有常山忌食生葱;地黄、何首乌忌一切血、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商陆忌犬肉虚桔梗、乌梅、黄连、胡黄连、补骨脂、吴茱萸忌猪肉;甘草忌猪肉、海菜;巴豆忌野猪肉、芦笋;苍耳忌猪肉、马肉;牛膝忌牛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饴糖;荆芥忌驴肉,反河豚、无鳞鱼、蟹;细辛、藜芦忌狸肉;苍术、白术忌雀肉、青鱼;紫苏、天门冬、丹砂、龙骨忌鲤鱼;麦门冬忌鲫鱼疮土丹忌蒜、胡荽;威灵仙、土茯苳忌茶;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蜂蜜反生葱等。

在古代文献中,对于忌口能够讲出道理的不多如大多数具体药物的食忌还属经验之谈,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服药期间要注意忌口是确有道理的:其一,部分食物亦可作药物,某些药物与食物之间,存在相恶或相反的配伍关系,会使临床用药疗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或出现毒副反应。如服皂矾应忌茶,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遇茶中的鞣质,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失去原有疗效。服贯众应忌油,如果肠中有过多的脂肪存在,则药物容易被机体吸收,如吸收过多,可导致中毒。其二,某些食物会妨碍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患病期间,一般人的脾胃功能都有所减弱如生冷、多脂、粘腻、腥臭的食物,会妨碍脾胃功能,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使疗效降低。其三,某些食物对某些病证不利,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如生冷食物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因生冷伤胃;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辣过多,会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辛虚湿阻,若再恣食肥甘酒酪之品,必然会酿生脾湿部口重病情如故服药期间如不禁忌某些不利于病证的食物,药物的疗效肯定会受到影响。

总之,服药食忌是有科学性的,也属于确保临床用药有效而安全的措施之一,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0.服用中药时能否同时饮用浓茶?

早在1000多年前,茶就被人们作为饮料和中药。其性凉,味苦而甘,有清醒头目,除烦止渴,降火利尿等作用。因此,平时有喝茶习匮的病人,常用茶水来送药,或一边吃中药一边又喝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

因为茶叶中含有许多鞣质,特别是浓茶,含量就更高,鞣质具有收涩吸附的作用。若饮茶与服用中药同时进行使茶水中的鞣质就会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蛋白质等有效成分相结合而产生沉淀,这样就会影响某些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特别是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例如,茶水能明显降低中药神曲、鸡内金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中药时最好不要同时饮茶因。

另外,下列一些中药也应忌用茶水送服。例如,人参或含有人参成分的中成药,包括人参汤、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鸡人参健脾丸等。又如,酸枣仁、知母、朱砂、柏子仁、磁石、琥珀、远志、茯苓、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五味子、龙骨、菖蒲、灵芝等安中定志中药,以及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柏子养心丸、琥拍多寐丸、天王心丹、枕中丹、养血安申片等安申中成药。因为茶叶中含有使人兴奋的成分,所以,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力避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