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禅学领导
12510300000001

第1章 说佛一字立扫禅堂三天——注重提升自身修养(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言今释】

这是慧能法师写的偈中的一句话,这首偈的完整内容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说世界的本质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也是“空”的,这样想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因为任何事物从心而过,都会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证悟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品读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信徒,他有一天问禅师:“禅师,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

禅师回答说:“一休万事休,这有什么不好吗?”信徒听了老禅师的回答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禅师话语一转,说到:“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信徒感到很奇怪,于是问到:“二休为什么比一休要好呢?”

“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休才能了脱生死。所以,烦恼也要休,涅盘也要休,两者要一起休啊!”

信徒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就说到:“不错,看来二休是比一休要好许多。”

可是禅师却又说:“三休更好。”

信徒这下子又百思不得其解了,禅师解释说:“你看你,你每天会和你的老婆吵架,她就像一只母老虎,所以最好休妻;做官时时刻刻都要学会奉承,这样身心都会感到很累,所以你也应该休官;为人处事之间也会出现争议,所以也要休争。如果你能做到这休妻、休官、休争,你就会成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

信徒听后很高兴,连忙点头说:“三休真好啊。”

禅师又说道:“哈哈,四休才好。”

信徒这回真的不知道几休才算好了,于是虚心的请教禅师。

禅师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酒、色、财、气四种一起休才是最好的。”

信徒一听,又认为四休最好。

想不到禅师又发话了:“四休其实不够,五休才好。什么是五休呢?就是人生最痛苦的便在我们拥有的五脏庙。这个肚子要吃饭,才会有种种的痛苦。如果将这个五脏庙‘一休’,所有的事情就没有了。”

信徒听后顿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滴水禅思】

作为领导者,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去追求名利,千休与万休,还不如一休,一休万事休,在复杂的官场、职场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份净土和心灵的田园,让我们的心灵能够在追名逐利之外得到放松,其实作为领导者真正能够得到下属、民众的认可,才是最大的成就,心灵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净化。

护法韦陀

【佛言今释】

妙高禅师是一位苦心修行的高僧,曾经两次坠入悬崖而获救。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工作当中,不要去考虑太多,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工作,脚踏实地地前行,即使遇到困难,也一定会得到贵人的相助。

【品读故事】

相传浙江奉化雪宝寺的开山祖师妙高禅师曾经在妙高台上靠着山的一边用功修行,日夜不息。但是因为精力有限,他经常会打瞌睡。而为了不让自己再瞌睡,于是他就移到临崖的一边打坐。

有一次,妙高禅师实在忍不住了,又开始打瞌睡,结果身体一歪,下面就是几十丈的悬崖山涧,一头栽下去了,可以说马上就没命了。而妙高禅师也以为这一次自己一定没命了,可是没有想到掉到半山的时候,忽然他觉得有人托着他回到了山崖上。他非常惊讶地问道:“到底是谁救了我?”

空中回答:“护法韦陀!”

妙高禅师心中想到:一定是我的刻苦精进感动了慈悲善心的菩萨,于是就开始趾高气扬地问道:“像我这样的精进修行的人,在这个世界还能有几个人呢?”

空中答道:“像你这样修行的人,如河里的泥沙一样,无数。当你起了一念傲慢之心,我二十世都不会再为你护法了!”

妙高禅师听完之后,痛哭流涕,心中惭愧万分。在此之后,他又开始左思右想,最后自己想开了。妙高禅师自言自语地说道:“唉!管他给不给我护法,我还是依旧会在这里进行修行,如果真的修不成,那么不就是一头栽下去,死了而已吗!”

在这样想完之后,妙高禅师依旧坐在了台上临崖的一边进行修行。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妙高禅师忍不住又开始打起了瞌睡,结果一下子又栽了下去。这一次,他真的认为自己没命了,可是就在快要坠落到崖底的时候,竟然又有人用双手接着他,把他送到了台上。

妙高禅师又问道:“是谁救了我?”

空中答道:“护法韦陀!”

“你不是说二十世都不会来给我护法了吗?你怎么又来了?”妙高禅师问道。

韦陀菩萨说:“法师,因为你刚刚一念惭愧心起,这远远超过了二十世之久。”

【滴水禅思】

作为领导者,当获得成功的时候,真正能够做到不骄傲的又有几人呢!最后发现自己骄傲是错误的,并且及时改正的又能有几人呢!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懂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当中的得与失,轻与重,脚踏实地地走好工作的每一步!

修行要靠自己

【佛言今释】

沉默并不是没有力量,沉默也并不是不说话,有的时候,沉默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更是一种隐藏的力量。为人低调,踏实做事,这才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在世间,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万万不可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品读故事】

曾会学士和雪窦禅师、珊禅师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雪窦禅师与珊禅师虽然二人同为禅师,但是互相却并不认识。但是,珊禅师的修行和道行又要稍微高于雪窦禅师。

有一次,曾会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二人聊了起来。在言语之间,曾会学士知道了雪窦禅师打算去灵隐山拜师珊禅师的门下,于是就主动为雪窦禅师写了一封介绍信,让珊禅师看见这封信后好好照顾雪窦禅师。而雪窦禅师也是欣然接受,就这样,两人互相道一声珍重之后就各自上路了。

时间飞梭,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见到了珊禅师,二人真是一见如故。叙旧之际,曾会学士想起来了他介绍来的雪窦禅师,但是在众多和尚中并没有见到他,于是非常关切地问道:“对了,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而且你会不会搞错了,我们寺庙里面没有这个人啊?”

曾会学士听完之后非常吃惊,说道:“不会啊,我还给雪窦禅师写了介绍信,不会他在来灵隐寺的路上遇到了意外吧。”

说完这句话,二人心中更是着急,于是派人在寺庙之中仔细寻找,最后在一间不起眼的偏房当中找到了雪窦禅师,他正在闭门坐禅。

在曾会学士的呼唤下,雪窦禅师才慢慢睁开了双眼。二人见面当然是喜出望外,珊禅师命人准备了丰富的斋饭。大家依序落座之后,曾会学士问道:“雪窦禅师,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把我写的信给珊禅师看,难道你把那封信给遗失了?”

只见雪窦禅师慢慢地从衣袖当中取出尚没有拆封的信还给了曾会学士,说道:“我本来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而且修行这件事情必须依靠自己,大家都是在珊禅师这里修行,介绍和不介绍有什么区别吗,我如果把信件给珊禅师,反而会给修行蒙上一层俗念。”

雪窦禅师的一席话,说得有人惭愧,有人佩服。

【滴水禅思】

很多领导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家面前有所表现,生怕自己会失去表现的机会。结果就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让自己突出出来,甚至在有的时候不惜劳心劳力,想尽各种办法,使用各种手段,可是到最后却总是让人异常反感,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佛言今释】

这句话是慧可禅师当年请达摩祖师开示佛法时,达摩祖师说出的一句话。其实主要是告诉慧可禅师,心安,方可学佛;心安,方可开悟;心安,方可破除贪嗔痴。

【品读故事】

佛教第二十八祖达摩祖师曾经在梁武帝的时候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禅宗的初祖。由于达摩祖师和梁武帝的思想有一定的分歧,所以最后就到河南的嵩山少室峰去面壁修行,而在那里一待就是九年。在这期间,曾经有一位叫做慧可的青年来找达摩祖师,向他学习佛法。

时值严冬,大雪纷飞,慧可站在达摩祖师的座前,时间一长,白雪淹没了他的膝盖。但是达摩祖师还是闭目不语,慧可也没有失去耐心,依旧等待着。就这样又过了很长时间,达摩祖师终于睁开了眼睛,问道:“你站在这里做什么?”

慧可很谦卑地回答道:“弟子想来求祖师开示佛法。”

达摩祖师听完之后就回答说:“诸佛求道,为法忘躯,你用怠慢的心怎么可能求得无上的大法呢?”

慧可听完这句话,就用身边的戒刀把自己的一只手臂砍断,之后把断臂呈献给了达摩祖师,说:“弟子以此诚心来乞求祖师的开示。”

达摩祖师知道慧可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便说:“你断臂求道究竟是求什么道?”

慧可禅师这个时候回答说:“弟子的心不安,请求祖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听完之后大喝一声:“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一听立即愕然,忙说:“弟子找不到心。”

达摩祖师则微笑着说:“你的心我早已经给你安好了!”慧可禅师至此终于大彻大悟了。

【滴水禅思】

现如今,很多领导者在做事情的时候充满了浮躁的心理,过于务虚,眼高手低,自己当下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去想着做其他工作,这样必然导致任何一项细微的工作都不能完成。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心中要有原则和规划,要安放好自己的内心,不要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打扰,坚持走自己的领导道路。

什么是佛法大意

【佛言今释】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抱有一颗平常心,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自寻烦恼,那么幸福和快乐自然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品读故事】

当我们一走进寺庙,总是能看见胖乎乎,笑眯眯的弥勒佛正在袒露着大肚皮迎接着我们每一个人。弥勒佛那种无忧无虑、风趣可爱的面容,总是会引来我们的会心一笑,心中的烦恼也不翼而飞了。

五代时期有一个大禅师,人称布袋和尚,传说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布袋和尚的本名叫契比,号长汀子,不知道他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打算去什么地方,但是他总是腆着自己的大肚皮,在禅杖上面还挑着一只大布袋,经常在大街上游走。布袋和尚出人意料的举动,幽默滑稽的行为,总是会让人们捧腹大笑。

因此,人们经常会看见有一大群人总是会跟在他的后面起哄、玩闹。但是他根本不在意这些,想坐就坐,想躺就躺。饿了就会向别人乞讨,之后把乞讨到的东西装到自己的大布袋当中。

当时人们都没有注意布袋和尚的大布袋,原来这个神奇的布袋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总是装不满,也掏不完。布袋和尚挑着的好像是一只乾坤袋,森罗万象,日月星辰也好像尽在其中。

有一天,有一位云游的禅师正在街道上行走,布袋和尚追了上去,在他的背后拍了下。禅师回头一看,以为布袋和尚想要问自己事情。可是布袋和尚却伸出了手,大言不惭地说:“你给我一文钱。”

这个禅师也是修习了多年的和尚,他从布袋和尚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中体会到了非常深刻的禅机。于是说道:“你说得好,我立即给你钱。”

布袋和尚立即放下了布袋,叉手而立。禅师见状,深深地礼拜了下去。

正所谓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到了后来,非常有名的保福禅师听说了布袋和尚的事情,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考验他,问道:“什么是佛法大意?”

布袋和尚依旧放下了布袋。保福禅师见状追问道:“难道就仅仅如此吗?没有其他了吗?”

听完这句话,布袋和尚拿起了布袋,挑在了禅杖上面,扬长而去。

正所谓放得下,拿得起,才是真正的解脱。

【滴水禅思】

“放得下,拿得起”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伟大的气魄。现实中,不知道多少人放不下,拿不起,永远无法站起来,一直消沉下去。这其实就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怪。特别是当了领导之后,很多人渐渐习惯了使用权利,习惯了追逐名利,想让其放下真的成为了一件难事,最后被名利、权利束缚了一生。

身体便是庙,两耳就是菩提

【佛言今释】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好像是一座庙宇,在一呼一吸之间都存在着禅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缺少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一双能够发现美丽风景的眼睛。世间的一切学问、智慧、事情,其实都可以让你所悟,正所谓在看花中能悟道,在风景中也能悟道。

【品读故事】

无德禅师有一次刚好从法堂里面走出来,恰好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施主手中捧着一束鲜花,非常虔诚地走进了法堂中,无德禅师对她点了点头。

女施主也向无德禅师还礼,说道:“禅师,您看今天天气多好啊,这是我刚刚从家中院子里采摘的鲜花,您看这鲜花开放得多么好啊!”

无德禅师回答说:“是啊,多么美丽的鲜花啊!施主每天都虔诚地用鲜花来礼佛,你一定会得到福报的。”

女施主听见无德禅师的夸奖,心中自然高兴,说道:“谢谢大师的夸奖,其实这些都是信徒应该做的,每一次当我走进法堂的时候,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杂念都会烟消云散,内心更是无比的清静,但是一旦回到家中,各种烦心事,各种烦恼又会浮上心头,大师,您说我应该如何才能够彻底消除心中的魔障呢?”

无德禅师听完了女施主的询问并没有及时回答,而是反问道:“女施主,既然你每天都来寺里用鲜花礼佛,那么我请问你,你是如何保持鲜花的新鲜的呢?”

女施主回答说:“每一次我都会把采摘下来的花朵浸泡在清水当中,而且会及时为花朵换水,在换水的同时,我还会剪掉一部分花梗,因为花梗浸泡在水中是非常容易腐烂的,只有把腐烂的花梗剪掉,才能够让花继续吸收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无德禅师听完女施主的回答随即说道:“女施主,你让花朵保持新鲜的方法和我们让自己心灵保健健康的方式不是一样的嘛。我们的内心就好像是那鲜花,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好像是放花的花瓶。我们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让自己时时懂得反思,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

女施主听完无德禅师的话语之后,似懂非懂地向无德禅师恳求道:“大师,我希望能够在这寺庙里面小住一段时间,这样既可以向您多多请教禅学知识,又可以享受这寺庙当中的清净,修身,礼佛。

无德禅师说道:“女施主,你的呼吸就是梵唱,你脉搏的跳动就是钟鼓,而你的身体就是庙宇,你的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清静,又何必非要到寺庙中生活呢!”

【滴水禅思】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时不时地反观自己,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状态。千万不要走上名利的迷途。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修行,虽然在你的周围,可能大家都在为名利争斗,但是只要你自己做到了内心的纯洁,那么你最终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一名受到下属无限热爱和尊敬的领导。

什么是够了呢

【佛言今释】

一个人学到一点东西,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骄傲自大,这不仅是可笑的,更是可悲的。拥有一颗谦虚的心,才能够放下很多东西,我们的人生也才能够日积月累地不断上升,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智慧之人。

【品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