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4
12560500000017

第17章 神秘的海洋(16)

这批地质学家初时认为,那些脚印属于一种与暴龙相似的庞大食肉恐龙。但是仔细观察过脚印以后,发现脚爪不太显著;因而推断,大概是足趾粗硬的巨大食草恐龙留下的。德拉帕伦教授后来再研究过脚印,深信这是下白垩纪的禽龙,距今约有一亿年。

发现这些恐龙脚印,使人既感兴奋又感失望。据德拉帕伦教授说:“这次发现完全出乎意外,我们无法铸模……连一支可以钩画脚印轮廓的粉笔也没有……量过脚印,绘下略图后,我们就得离开,因为‘瓦尔吉伦’号游览船在等着我们启航……”这些脚印太重要了,所以打算再到那里铸模。于是第二年,另一个由挪威北极研究所纳塔沙·海恩兹博士率领的挪威瑞典联合考察队,动身前往该地去。

如果说一九六○年考察观光队队员对在斯匹茨倍根发现的巨大恐龙脚印感到意外,那么不妨说,此后世界各地许多古生物学家也同样感到惊讶。到现在为止,在英国和北欧各地曾发现一种叫作禽龙的恐龙。过去一百五十年间,这带地区发现过一些禽龙脚印,还有大量禽龙骨骼出土。斯匹茨倍根出现这种大恐龙,即是说目前北极地区的一个岛与欧洲大陆之间,在白垩纪初期一定曾有陆地相连。这项发现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恐龙分布区的范围向北推得更远。这次发现脚印的地点,仅距北极八百英里左右。在此以前,发现恐龙遗迹的地点,最北距北极二千五百英里左右。我们早已晓得,白垩纪时代是恐龙支配地球的时代,但从斯匹茨倍根的发现可知,其分布区的北方界限再向北推移了,分布范围比以前料想的大得多。

白垩纪恐龙的活动范围向北伸展,因而扩大了这种爬虫在演化过程最后阶段的已知分布区,虽然新奇有趣,但同时也引起了有关它们所处环境与气候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假定,如果我们对现代爬虫的知识,也对早已灭绝的爬虫可以适用,那么中生代的巨大恐龙应该是热带和亚热带动物。我们还可假定,恐龙如现代爬虫类动物一样,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因此它们的体温与周围环境的气温必然相差不远。这两项假定如果都正确,恐龙就必像现代的鳄,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它们的体形太大,自然无法像蜥蜴或蛇那样潜伏地下避过严冬。因此发现大恐龙脚印和骨骼的地点,似乎可能都是终年炎热的地区。

许多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多年来一直认为,白垩纪时期的地球,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在斯匹茨倍根发现禽龙脚印,结果加强这种看法的论证,甚至加以引申。暖和的气候使大恐龙到处繁衍,从南部各大陆尖端和澳洲起,穿过中部各地区,向北直达目前的加拿大和欧亚大陆北部。当年的地球,似乎没有极地冰冠,而且温度带的划分大概很不明显。

爱琴海真是从火山中诞生的吗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发生在现今的爱琴海上。一个宁谧的夏日,吹着西北风,美丽的斯特朗海莱(圣多里尼)岛正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中。这个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七十英里的海岛港湾里,泊满船只。岛上梯田式的葡萄园,结满累累的果实。岛中央的圣山上,许多人在泡温泉浴,山坡热气蒸腾的裂隙旁,不少人在求神问卜。

这座海拔四千九百英尺的圣山忽然耸动起来,发出隆隆的响声,接着就在一次惊天动地的火山大爆发中炸开了。火雨终于停歇时,岛的中部崩塌成了一个大深坑,陷入海底。岛上的残留陆地,现今称为圣多里尼群岛,全都掩埋在火山灰里。

考古学上的证据早已显示,公元前十五世纪前后,发生过一连串大灾难,实际上也就是因而诞生西方文明的地质剧变。不过,圣多里尼火山确实在此时爆发了吗?爆发的剧烈程度真的足以产生这巨大的后果吗?

一九百六年,雅典地震研究所的加拉诺坡罗斯教授无意中有一项发现。西拉岛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后遗留的小岛之一,岛上有人拿矿场的火山灰去制造水泥。加拉诺坡罗斯教授在那个矿场的矿井底下,发现烧黑了的石屋遗迹,屋内有两块烧焦的木头和一男一女的牙齿。放射性碳测出,他们两人死于公元前一四○○年左右,正是公元前十五世纪。覆盖在他们身上的火山灰厚达一百英尺。由此可见,那次火山爆发也许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到底有多猛烈呢?科学家拿一八八三年东印度群岛喀拉卡托那次火山爆发加以比较。那个火山岛底层爆裂,冷海水涌进与炽热的熔岩混在一起。膨胀的蒸汽和热气产生无法抵受的压力,终于把海拔一千四百六十英尺的喀拉卡托山整个山顶炸掉,火柱冲上天空三十三英里高。喷出的岩块落到五十英里外。灰尘环绕地球飞扬,持续了好几个月之久。爆发威力竭尽时,火山空壳崩塌下陷,在海里形成一个深达六百英尺的火山口,引起破坏力极大的海啸。隆隆巨响使四百八十英里外的房屋为之震动,约三千英里远的地方也隐约可闻。

地质学家说,圣多里尼那次火山爆发的过程也是一样,不过猛烈程度却大得多,据加拉诺坡罗斯教授估计,那次火山爆发放出的辐射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同时爆炸。整个岛残留的陆地掩埋在一百英尺厚的炽热火山灰之下,火山灰随风飘散到广达八万平方英里地区,主要落在东南方,那里的海床现在还积着一层火山灰,厚度由几英寸到几英尺不等。

火山中空后,外壳崩塌,陷落海面下一千二百英尺深的岩浆房,造成巨大的火山口(破火山口),海水大量注入。随着引起海啸,估计在旋涡中心浪潮高达一百英尺。怒涛巨浪以每小时两百英里的速度向外冲去。一道一道近百英尺高的水墙接连冲击克里特岛海岸。不到三小时,吞噬了整个埃及三角洲,甚至还有余力淹没了叙利亚的古老港口乌加里。

上面所说的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威力的粗略估计,其历史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西方文明在美学、知识、民主等传统方面,无不源出于古希腊。然而,圣多里尼火山爆发时,希腊本土居民还是铜器时代的部落民族。相形之下,迈诺斯文明已非常先进。迈诺斯文明是以克里特岛十来个城市为中心,而圣多里尼则位于边缘。迈诺斯人使用复杂的文字,有许多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跳牛等等。参加跳牛比赛的人要跳越猛冲过来的牛角。迈诺斯人用抽水厕所,晓得把凉风引入屋内调节空气,还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花瓶、装饰品和壁画。他们的使节和商船队遍布古代世界各地。

公元前十五世纪末期,光芒四射的迈诺斯文明却在鼎盛时期突然消失了。考古发掘的结果显示,迈诺斯的城市全都在同一时期摧毁了,所有宏伟宫殿都破坏无遗,建造宫殿的大石块东歪西倒。

迈诺斯文明的湮没,从前一直是个谜团,有人说是由于闹革命,有人说是外族入侵的结果。最近才发现应归因于地质剧变。学者专家在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研究所尼柯维奇和希增两位教授领导下,现已确信迈诺斯文明毁灭的原因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落下来的大量火山灰盖满克里特岛的肥沃山谷,摧毁全部庄稼,还使岛上农田几十年无法耕作。几乎整个迈诺斯民族就此灭亡了。

劫后余生寥寥无几。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大多数生还者逃到克里特岛西部,从那里渡海北上,到达希腊沿海的迈西尼。希腊虽曾受海啸袭击,但当时吹的是西北风,所以逃过火山灰降落的灾难。

此后到公元前一四○○年左右,出现迈西尼文明的蓬勃发展,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迈诺斯难民把拼音字母、艺术、箭术和各种体育运动传入希腊,还教希腊人制造金器,大概也帮助他们建造了代表迈西尼文化的陵墓和宫殿。

迈诺斯文明和那场火山浩劫的故事,包括阿特兰提斯的故事,在各种传奇中一直流传下来。

后来柏拉图记述那次灾变说,雅典立法人索隆在公元前五九○年访问埃及时,埃及祭师告诉他:古时,“贵处住过一个有史以来最俊美、最高贵的民族,阁下和贵处全市居民不过是他们的后代或孑遗而已。但是那里发生了剧烈的地震和洪水,下了一天一夜暴雨之后,你们那些骁勇善战的祖先都一齐沉入地下去了,阿特兰提斯岛也消失在海底。”

根据这段记述,阿特兰提斯是个海岛王国。传说中的面积是八十万平方英里,大得地中海也容不下,因此柏拉图认为它位于“海克力斯之柱”(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洋里,大西洋就这样叫作“阿特兰提”。据柏拉图说,阿特兰提斯是在索隆以前九千年毁灭的。

考古学家指出,柏拉图的阿特兰提斯记述中,有许多事实上不可能的情况。加拉诺坡罗斯相信,柏拉图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数字称号误认作“一千”,因此等于把所有数字说大了十倍。如果去掉额外的一个零,那场浩劫就是在索隆以前九百年发生——正是公元前十五世纪,与圣多里尼火山爆发的年代恰好相合。阿特兰提斯的面积也因此应该是八万平方英里,与地中海东部诸岛的范围刚好吻合。加拉诺坡罗斯还指出,在接近克里特岛的希腊海岸,有两个岬角也叫作海克力斯之柱。

从柏拉图的描述来看,“阿特兰提斯王都”所在地,极似克里特岛上迈诺斯古城斐斯陶斯所在的平原。加拉诺坡罗斯说,柏拉图描述该王国供奉海神圣地的景象,如水汽氤氲、温泉处处、蛛网形水道等,“完全符合圣多里尼的特征、形状和面积。水道和港口的遗迹,甚至目前在海底火山口海床上仍依稀可辨”。这些类似之处已使至少一位历史学家认为:“如此看来,阿特兰提斯之谜终于解开了。”

圣多里尼灾变的另一重大历史意义,是对埃及北部可能发生的影响。埃及北部在四百五十英里外,当时有许多以色列人在那里充当奴工。历史学家早巳注意到圣经上记载的“十大灾殃”和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各种灾难极为相似。火山周围的水域可能变成铁锈般殷红,鱼类可能中毒死亡,随着来的气象变异也常引起旋风、水患、红雨等。

十大灾殃也产生同样的现象。埃及的河海变得殷红似血,鱼类中毒死亡,青蛙登陆避逃。黑暗笼罩大地达三天之久,天空隆隆怒吼,降下火雹。强风带来蝗群,摧毁了残余的庄稼。腐尸和沼泽中孳生的蛆虫蚊蚋为人畜带来瘟疫。死神到处肆虐。

埃及的文献也证实了这场灾劫。有一卷古书记载说:“整片大地消失不见了,太阳被遮蔽起来,黯然无光。”另一卷古书慨叹说:“大地快点安静下来吧,混乱快点停止吧!城镇毁灭了……找不到花草果实……到处瘟疫盛行。”

被奴役的以色列人是不是就趁着这种混乱情况开始大迁移前往“应许之地”呢?有些研究圣经的学者举出列王纪上第六章第一节为证:“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做以色列王,第四年……”所罗门王在位的年代是公元前九七○年到公元前九三○年,那么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时间,刚好在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前后。

圣经上说法老王追击以色列人,还与他的军队一起在海里淹死。埃及的史籍也提到这件事。加拉诺坡罗斯认为,这场灾祸是圣多里尼火山锥落海时激起海啸造成的。火山锥可能在火山爆发后好几个星期才落入海中。

加拉诺坡罗斯指出,希伯莱文“yamsuf”的意义可能是“红海”,也可能是“苇海”,还说许多学者相信圣经提到的海是苇海。根据他的考证,苇海就是雪波尼斯湖。这个湖在尼罗河与巴勒斯坦之间的西奈半岛北部,与地中海隔着一道狭长的沙地,湖水带咸味。他相信以色列人是趁着浪潮向爱琴海退走的空档,越过这座干燥的陆桥逃走,“水在他们的左右”,而埃及人恰在海啸巨浪卷回来时被淹。时间相隔应该是二十分钟左右。

这一些有关“出埃及记”的说法,基础比迈诺斯文明湮没与阿特兰提斯王国失落的说法更脆弱。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实在太接近了,不能归诸纯属巧合。这几件大事好像拼图游戏的残缺组件互相凑合起来一样。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今正在努力找寻散失的组件,希望借此证明一个论点:西方文明的确是在三千五百年前的一个夏日,从爱琴海一次火山爆发的烈焰与灰烬中诞生出来的。